洛宁,古称永宁,是一个山远地偏的小山村县城,虽说曾经穷乡僻壤,其实古往今来也是颇有点来头,论起源,有仓颉造字、洛出书处;论典故,有伶伦制管、崤山之战;论景色,有神灵石瀑、西子湖畔;论遗存,有琅华碑刻、聚奎楼阁。地灵自然人杰,墨村便是一个人杰,洛宁地地道道的当代名人大家!

墨村,又号二田先生,如一般名人字号往往与本人的思想、秉性或者居住地点、思想观念等等有关,先生骨子里离不开农村舍院、邻家耕田、笔墨纸砚,农乡情怀和文人本色情景交融、溢于言表,虽已成大家其邻人记忆不改、书墨情趣不减。有田之人贵在于耕,先生以有田、有墨、有一村居为心思,舞文弄墨,笔耕不辍,博习生巧,自成一家,成了大家口中所谓的大家,自然也走出了山坳草庙岭、三师洛宁城,走到了繁华的都市,走出了康庄大道!
洛宁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大家对名人骚客自然是敬重和尊崇的,和洛宁大多数人一样,大家时常对先生总以老师称谓,因其身份,因其资格,因其人品,因其成就。也许你纵然不知墨村其人,也应该已经知道先生是谁了吧,如果仍然还有不确定的话,别急,百度一下,你一定会知其详尽而恍然大悟、拍案惊奇,在此,我称之为先生,是敬先生,也是因为先生的雅!

书法之妙,全在用心。先生的书法妙处,大家自然是仰其项背,也慕来已久。曾经多次有幸观赏先生创作时大开大合的如虹气势,一挥而就的达观从容,临场发挥的出彩巧意,往往不急不躁、淡定从容,有时候引经据典,有时候自书巧释,皆是行笔有神、惜墨如金、收笔存锋、浓淡相宜,多呈横竖骨壮、勾弯筋韧、撇捺肉劲之态,融百家而独辟径,思章局而以雅俗,每每赏之即受益,常常见之即思存,此中之意以存之傲娇。我是收藏有先生大作的,但个中念头总是挥之不去,爱美之心者实乃心性使然,怎会是一个贪字了得!著于书法虽然我是外行,但“廋不露骨、肥不露肉”,观先生作品也不外乎如此吧!
思想决定一个人的高度。先生沉静,常常独居,喜欢思考,是思想灵动的人。先生的书稿和砚语,我是每每见之即不吝于反复拜读、研之达意,横论文人情怀二三,纵论书法轶事七八,钟情放矢、捉一藏九,虽少见华丽词藻、修葺复句,可往往感觉乡土气息间灵龙活现,人或事都自觉如临其境、伴其人,朴而有魂,惟妙惟肖,更尤善以常人心态如木刻画,以真情实感细腻着笔,恰到好处、长短自如,不矫揉不虚妄,不高谈不恭维,大家者实贵在能着眼于常人真心,兴尽而止、其意自现,令读之亲切如诉、可感有思、开卷有益。

书画相通一家是自然的。先生的兰草和竹子,高雅素洁、简约妙趣,这自然也是相通于先生的个性、品行和弄墨之巧。先生超然物外的心态,志存高雅的诙谐,入乡随俗的平易,信手拈来的笔法,画几枝竹、描几颗兰,是难得,也是当然。淡雅中风趣,素气中静怡,寥寥无几显风霜高洁,淡淡水墨丹轻灵傲气,倘若有时再随笔几句心得,自是书画兼得、风雅恬淡、妙不可言!文人雅士,其如东坡居士者,也无非是写之大气,书之豪气,画之雅气者也,当如是实如是!
名人与酒、文人与酒,古今相依!我与先生是相知的,也有幸相聚于一堂,也曾经到过先生的书斋拜访,一起或举茗品茶,或推杯把盏,实实在在是一种幸运和引以为傲的事,至少不为别的,就因能与大名鼎鼎的名人大家有近距离对面之缘、举杯之幸,丝丝的喜悦和傲娇,即可引为外人道也!李白斗酒诗百篇,苏轼把酒问青天,先生的酒品也是有境界的,好酒好友,往往三日一小聚,五日一大聚,请他的人自然居多,想请的人自是更多。与达官与同道与邻里与我们这些不知名之辈,先生都往往是倾情于酒、谈笑于杯,划拳伸点势沉、猜枚抑扬声翠,胜不骄败不馁、令即行酒且尽,一门心思自得聚之乐、酒之味、言之趣,平等不虚一杯,同论觥筹交错,喝到红光满面,酒酣心酣,那是自然,自然也是别人求之不得!因为这时,先生总不似我们之类酒醉态失、差言错语,仍然是理节有序、娓娓妙语,或许是大家固然如此之大异于常人吧!如果先生有意,散了这方再聚那方,能乘兴念念有词地创作几幅,自是恰到好处、求之难得,岂不美哉!岂不妙哉!当如是者当如是!

近年来,其实难得与先生聚,常常是洛宁有些举县之力的大事,或者文人骚客的同道盛会,请先生回来捧场是自然的,有面子有里子的事,先生实为倾情故土不辞辛劳的典范,也于此时我辈是有可能见到忙于应酬之累的先生,有幸亲近了道一声好就知足、握一下手就兴奋,举杯的机会已是奢望,那自然是要有些身份之人作陪的,毕竟先生的身份和声望是必然值得邀约者蓬荜生辉、热情款待的,我辈能做的只是默默地祝福,静静地点赞,深深地期待,挺好!静好!安好!
先生是从农村走出依然自甘为农民的人,也一直是勤劳质朴的。虽然现在身处都市,圈里文人之间是不是相轻,我们尚不得知,但至少我相信、也感觉得到,先生绝对永远有着农民至纯的朴实、真诚的友善,走得入那个圈,也出的来那个圈,不为附庸,无论年华,此大家也是彼大家,在一起就是欢乐家。在此想来,与大家聚,一下子倒没有什么是比与此等名家人物一块畅饮,一块开怀来得快乐,来得美妙的了!
的的确确是个名人,但先生应该是并不在乎为了出名,并不多想为了出名,而随其自然地一如既往耕耘着、勤奋着、创新着,努力想留下一些为后人所颂的、称之为美妙的字符和音节,把融合着自己节奏和意境的律动和创意给后来者以启迪,这才会是他的执着和舍得,才会是他的风格和品位,才会是他独一无二的人生基调!
无疑,有很多人是知道先生,也见过先生,但并不认识先生!这是真的,也是自然的,没有什么大惊小怪,我们不必在意,然而洛宁的历史终归是要留下先生的肖像和风采的,这是绝对的,相信也没有人会否认。先生,是崤山洛水的骄傲,也是洛书故土的奇葩!我的印象,不代表先生的全部,洛宁的印象,一定会超越我印象中先生的全部!没有为什么,必须的!因为,历史永远不会忘却!

作者简介:曲学军,七零后,洛宁县小界乡卡村人,喜欢书法,爱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