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斟满人间真情的酒杯——许铁军散文集

《不期而遇的灵魂》序 牛殿庆
《不期而遇的灵魂》是许铁军先生的第二本散文集,收录2009-2019年10年间的散文作品85篇,乡情、亲情、友情、师生情拢于笔端满满的都是人间真情。
一、朋友许铁军许铁军乳名铁牛,自小家人又呼小牛;我乃姓牛,年轻时写诗用笔名小牛,人称老牛。因牛结缘,倍感亲切。我们兄弟长相有共同特点:白胖白胖的,一副小眼睛,笑成一条线。1999年9月我从东北人才引进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他在党校办,我在基础部当老师副教授,那时商院还没有正式挂牌,即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这个名字后面还括弧了个“筹”字,中专底子,引进我这么个副教授也有点显眼。铁军热爱文学,报纸通讯员出身,长于新闻报道。所以,他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学校对外宣传工作,他在三楼我在四楼,因为舞文弄墨就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一起。铁军笔名也用过铁牛,性格如牛,踏实温厚,朋友之间谦让贴心。生活富有情趣,到他家喝酒,其厨房功夫驾轻就熟,总有出新独创,令人欣喜。一道美食摆在面前,加之绘声绘色的描述,让人口水欲滴,后来,暗自揣摩,这菜做的好坏与宣传描述至关重要,通讯员宣传鼓动的本事在餐桌上,可以一用。铁牛是我师,这一招我领教了!我是跟铁牛学会吃大闸蟹的,我一个东北人吃肉的,面对张牙舞爪的大闸蟹无从下手,铁军拿过来三下五除二,把腿解下,然后教我如何吃腿,门牙切下两头,中间余一管,含在唇间一吸,腿肉入口矣。铁军还带我去江南名园锡山脚下的寄畅园喝茶,听古装美女拉琴奏阿炳的《二泉映月》,江南文化丝丝入我体肤浸我心肺。铁军带我去吃藏书羊肉,让我解读藏书羊肉的含义,我想了半天胡诌道:“是个祖传秘方吧?”铁军如我一样小眼睛笑成一道直线,算是回答了。原来这藏书是苏州下属的一个小镇,现在属于木渎镇下的一个办事处,因两汉名臣朱买臣在此放羊,寻羊时把书藏起而得名。铁军还有一爱好亦是我师,即玩扑克牌。那时无锡盛行打80分,两副牌四个人,对家一伙,打满80分对方就下台。铁军打牌认真,平时笑容可掬,一副牌到手面孔就换了,嘴碎得很,满脸八婆相,谁打的都不对,应了急手舞足蹈,眼睛笑成一条缝。在学校上班,每天中午饭一场扑克牌厮杀是免不了的,我打牌毫无章法,率性随意,没少挨铁军的批评教导。后来,我又跳槽到宁波了,地域绝没有影响到兄弟情谊,彼此往来不断。铁军在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的位置上刚刚下来,他长我一岁,我也在学校编辑部边缘化了,退休,心已在;岗位,身还在,而已!他有时间了,把自己10年写作成果,大多是发表的,整理出来的都是自己人生路上的一个个脚印。吩咐我为序,说一句话:“想来想去还是你写最合适!”他铁牛,温顺忍耐,我老牛,倔强牛脾气。两个皮肤让女人羡慕,眼睛迷人的南北组合的好兄弟,终于,举起斟满人间真情的酒杯,灵魂又要在一本书里遇见。

二、故乡叙事:亲情的滋味这本集子共分七辑,第一辑《留住绝版地》和第五辑《美味记忆》是故乡叙事、舌尖上的记忆,杂陈了人生百味,铁军独特的人生百味从舌尖出发,杂陈了人生爱的滋味、快乐的滋味,都是正能量,读了趣味横生,令人心头生发阵阵暖意,那是来自生活的温暖和爱。童年记忆,乡情叙事,说到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那些痛。《乡路》《村庄的声音》《留住绝版地》《前章印记》《外婆家的石塘桥》《难忘荣巷东浜40号》《荣巷老宅往事》等。铁军在童年的记忆里流连忘返,几回回身回故里梦游老宅,记忆里抹不掉挥不去的仍然是乡音、乡情、村风、乡俗,还有那《爷爷的味道》就是童年的味道,舌尖上的记忆总是顽固的坚守味蕾,或许一块招牌、徜徉菜市场的某个菜摊前一种食材的触动、从小巷深处飘来的香气,甚至一声乡音都能唤醒不争气的味蕾迸发的口水。《爷爷的味道》以开门见山的开篇方法,直接道出了对爷爷的思念,想爷爷的味道更是对爷爷的怀念。爷爷会做很多菜是婚宴、寿庆上的厨艺高手,爷爷的东坡肉做法独特,“如今我在一些家常菜馆和农家饭庄偶见东坡肉,那味道远远比不上爷爷亲手烧制的东坡肉,因为里面少了爷爷的味道。”别人家的东坡肉再好吃,也没有爷爷的东坡肉好吃,因为那里没有“爷爷的味道”,东坡肉触发了舌尖上对爷爷味道的记忆,对爷爷的思念就会无尽无休。这本集子有一个特点,就是菜谱式的家传描述,这让我联想到每次吃铁军炒菜,他都会像推销员似的对他的每一道菜都喋喋不休地描述。《爷爷的味道》是这样描述制作鸭卷鲜的:“制作鸭卷鲜也十分有趣。先在锅内摊蛋皮,用一块猪油朝锅身来回磨擦几下,慢慢、均匀放入打好的鸭蛋(最好鸭、鸡蛋5:1配比,鸭蛋有弹性,鸡蛋有香味),蛋皮呈黄色即出锅,就这样一张又一张的蛋皮做成了。然后把预先搅拌好的肉馅均衡地置入蛋皮内,接着用双手滚动蛋皮,成条形状后就可上锅清蒸,蒸熟冷却后切成椭圆片状装入盒内,鸭卷鲜的制作过程就此完成。要做成一道江南风味的清蒸鸭卷鲜,除鸭卷鲜作为主料外,还得加一些辅料,一般选用草排、山芋或瓷菇、板栗等。”原来,铁军的厨艺来自家传,说不上下次再找我写序的时候,是一本祖传菜谱,也未可知。不过,读了他的这本集子,可以照单做菜,倒是个意外收获。在第一辑里,从《爷爷的味道》里找到了铁军厨艺的家传渊源,在《美味记忆》这辑既有感性又有理性,更多的是技艺传承的操刀一试。《笔尖下的美味》从童年时“每逢过年办喜事,才能吃上爷爷掌勺的红烧东坡肉”,到“学生时代记忆最深刻的是父亲过年做的酒酿和糟扣肉”,再到自己“‘吃’是一种工作,‘吃’是工作的需要,而宣传‘吃’,传播美味更是工作的要求”,因为铁军从事的宣传工作与“吃”结缘,从感性的“吃”上升到了理性的“吃”。“从三副工厂密封的制作间里,让我明白造型、口感、新鲜性、包装构成奶油蛋糕的艺术要素。”在《难忘怪味豆》里,他咀嚼到了人间亲情,“怪味豆成了叔叔从成都每次带回来的我们童年、少年的最爱。”想念怪味豆就是想念叔叔及叔叔一家。《阳台菜农》展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很矮小的西红柿苗,竟长成近1米高,看着它一天天茁壮成长,节枝攀升,开朵朵小白花,结成雏果,从小到大,从青到半红、透红,这种植物的生长过程一天天地渐变着,用手机拍成照传上微信朋友圈与信友分享,从中心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愉悦和满足,这也许就是妻子甘为阳台菜农的缘故。”《爱的味道》因为有爱就有了厨艺的辛劳,因为有爱就有了舌尖上的满足,“女儿在今年的冬至夜与丈夫从魁北克驱车5个多小时特赶往魁北克古城与婆婆团聚,女儿做了一锅猪肉芹菜的生煎饺子,煮了一锅在当地取材的羊肉与萝卜汤,吃得让母子俩都说这是他俩吃过最好吃的一顿饺子。”吃,原来是拉近亲情的最好手段。《巧做家常菜》简直就是厨艺大放送:“要使家常菜让客人真正的满意,除了把握好选购关外,剁杀、切配、加料、烧制(或煮、炖、煨、蒸、 炸、煎、拌等)十分重要。”都是专业用语,“就拿清蒸白鱼来讲,首先要把剁好的鱼先腌制30分钟,鱼头要劈成两半,鱼尾和鱼身(中段)亦要斜刀处理,主要用盐腌制到鱼身内,解决入味的问题。”有方法有体会。

三、亲情叙事:细节决定孝慈亲情与友情叙事,包括亲情叙事,夫妻之情贯穿始终,如影随形,无处不在,《阳台菜农》妻子的形象清晰可见,主要包括父母亲情叙事和女儿叙事。第二辑《感恩父母》,第三辑《女儿那些事》是亲情叙事,搜集了与父母、与女儿相处相守的点点滴滴,《感恩父母》这辑收录《感恩父母》《父亲的朋友们》《母亲入住养老中心》《父亲最后的日子》等七篇,父爱母爱的点点滴滴汇入岁月的长河里,被他提炼出来,那是对千秋万代的纪念。
(一)孝道叙事。这里有孝道:“2010年10月22日我和爱人把几本《我俚的爸妈》八十寿辰纪念册递给父母亲时,他们接过儿媳这份特殊的礼物时,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父亲赶紧拿了本纪念册往里屋走,从笔记本里翻出预先反复推敲的一段话,征求我的意见,写在纪念册的哪一页最合适。我说就写在纪念册的扉页。那就好,父亲也认为合适。于是父亲拿出签字笔,恭恭敬敬地写道:‘亲情最宝贵,珍惜她。当你们思念父母的时候,就常翻开看看’。”(《特别的礼物》) 铁军夫妇的孝体现在一个“敬”字,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于有退休金的父母他们不缺钱,铁军夫妇行的孝就是孔子说的“敬”,能够做到细节决定孝道,八十寿辰用心琢磨做几本纪念相册,做到了老人的内心深处,赢得了老人的欢心。作为好朋友我对铁军的孝最为深知,他经常带东西去看父母,给父母买房子精装修,组织父母出国旅游,“改革开放30年,我们家庭同开放中国的家庭一样,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住讲宽畅、吃讲营养、穿讲时尚、行讲便捷,出门交通从自行车、轻骑、摩托到轿车。父母走出国门、冲出东南亚、畅游欧洲六国梦想成真,‘潇洒走一回’,尽享眼福口福。”(《感恩父母》)这里也可以体味到铁军的乐天知足的心态,感恩父母,感恩国家,说他家国情怀忠孝两全也不为过。这里有言传身教的感恩感动。“在今年6月底的一天,在微信群里,我发了一张‘感动一刻’的照片,附文:‘今上午母亲40多年前教的15名小学生看望老师并送来了深情的礼物,让我们全家人感动!’”(《平凡的感动》)“父亲每年都会接到学生的邀请,参加几十年前所教毕业生的同学聚会。每次回来,父亲似乎有道不完的喜悦,在校调皮的学生有出息了,谁当了中学正高教师了,谁当了区、乡长了,谁当了主任医师了,谁成了小有名气的企业家了……”(《平凡的感动》)作者在“父亲滔滔不绝,我分享着父亲职业的荣光与快乐”的同时,和以往耳濡目染肉体和精神不断成长的记忆里,书香门第的荣光和高尚注入到了他的生命里,塑造了他宅心仁厚的师者品格。做父母的教师和父母的同事一样有高尚的品格,他们的毕生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对事业忠诚,为人诚恳,为师高尚,老来最大的安慰是看着学生有出息。能够有学生来家看看,能够有同学会邀请一下,就是他们最大的满足和感动。从这里可以找到铁军为人正直厚道、乐天知足的答案,也可以找到家传渊源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答案,在《平凡的感动》里作者坦陈:“每当毕业季,就有一股感动一直在我心里涌动,毕业季的告别宴、毕业合影、临别赠言、互赠纪念品……这些让心脏起伏的幸福元素,让我坚信无悔接过父辈的职业接力棒。”

(二)慈爱叙事。《女儿那些事》这辑收录《女儿那年高考》《家有考研女》《女儿那些事》《女儿临行前》《走进古城魁北克》等十四篇,女儿从小到大从高考到出国留学与工作,从一个爸爸身边撒娇的小姑娘,到加拿大魁北克的高级白领,女儿永远是父亲眼里一滴感动的泪水。做父亲的少不了慈爱,但是面对中国式的高考,依然不少的是担忧和忐忑,心理描写或内心独白的写法在这里都用上了。在临近高考开家长会前:“在不时交流中我伸手擦去脸额上细细的汗珠,内心充盈着激动和不安,12载寒窗,见真功夫的时刻就要来临了,子女的成败也是家长的成败。”(《女儿那年高考》)作为父亲,对于成长中的女儿,更多的是欣喜和感动。在《想念女儿》中写道:“‘我想回家吃饭’。就这一句再普通不过的直白,看了让我的心有一阵颤抖。女儿第一次这么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一切都要靠自己。虽然她度过了起初的适应期,面对零下30摄氏度的暴风雪,仍坚持上夜课……”父亲的慈爱和担忧溢于言表,女儿在加拿大渥太华留学给他的骄傲和感动也深藏其中,女儿在随笔中描述:“健康的奶奶和厨房,还有我的童年,就是大排的美味来源,空间和时间,一个都不能缺。还有那只青边碗,吃完了碗底露出一个汉字,是爷爷名字中间的一个才字。那样吃完物质食粮还剩文化食粮的碗和餐,盛的是世间最美好的晚餐,也是我最美好的归属。”这是一个才女感情的迸发思想的表白,作为父亲的表白不是表白是感动或激动:“我真想马上飞过去,为女儿做一桌丰盛的饭菜,或烧制好她喜欢的菜真空打包邮寄过去,让她尽情的享用。”铁军的厨艺在他们家已经扎下根了,征服了父母老婆孩子的味蕾。除此之外,第一辑《留住绝版地》和第七辑《生命体验》里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姑姑、舅舅、姐姐、堂弟等,尤其是陪伴大半生的妻子无时不在场,亲情叙事洋溢着这本集子。四、友情叙事:人间的温情这里的友情涵盖师生情、邻里情、同学情、同事情等人间真情。《荣巷老宅往事》中写道:“记忆的闸门一下子把我打开到了半个世纪前,在荣巷生活四分之一世纪的点点滳滴,老街、老宅、巷子、河滩,老邻居荣先生、荣师母、孔司令、大块头婆婆、小伙伴晓敏、军军、小刚、阿星、阿庆、小樱、阿芳、阿洁……”就是这些《难忘荣巷东浜40号》的老邻居们,已经扎根在作者的记忆深处了,写在文章里发表在报刊上、网络里,抹也抹不去了,当我们住在冰冷的钢筋水泥的高楼里,门挨门都不知姓甚名谁的时候,回过头来读读铁军的文章,那种人间的温情能够让人感动出眼泪来。《大块头婆婆》是看自来水摊的,大块头婆婆块头并不大“身高不足一米五”,大的是他的热情和责任,“每天在规定的开放水摊的时间里,她总是只会提前绝不会推迟”,“ 在挑水繁忙的夏季,她特别负责,维护秩序, 卖筹、收筹 ,忙得不亦乐乎。”“每到晚上她把水摊的帐,记得一清二楚 ,虽然不会写字和复杂的计算,但这些难不倒她,她用特殊的符号和数字把一天卖收多少筹记载得一目了然,一月下来让人帮忙汇总一下,分毫不差。”还有她的勤劳:“在平常空闲之时,她亦耐心地坐在挑水摊位前一户人家的客厅里,一边看水摊,一边扎鞋底,从不闲着。”这样品行高尚的人,在记忆深处一直敲打着作者成长,于今,作者已近退休之年,这样的小巷中“分毫不差”的小人物,还能让他在记忆里翻出来,在笔尖上屹立起来,感动人心。

四、总结:几个特点这本集子有如下几个特点,是这本集子能够感动我,让我仔仔细细阅读的理由。
(一)趣味性,选材富有情趣,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这种情趣化选材,有两个特点:一是,选择那些司空见惯的不起眼的生活细枝末节,比如吃。写爷爷做的山芋粥:“在柴火的作用下,土灶铁锅里乳白的大米和呈土黄色的山芋连绵不断的翻滚,那诱人的水蒸气和滚动后冒出的大小水泡,那米粒、山芋忽左忽右、忽上忽下,锅内简直是一幅气壮山河的美丽画卷。”描写炫彩,情趣盎然,不由得读者不下口水;二是选取那些最能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亲情叙事中的父亲生日相册,妻子阳台种的蔬菜,女儿思乡的红烧肉,大块头婆婆等,由于注重了选材的情趣化,读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融知识性与真实性于一体。知识性,来自于作者的读书学习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体验和观察。“每月从荣巷粮站凭城镇居民粮油供应证签字领取粮油票后,再凭票付款籴米打油。”这样生活积累的知识在这本集子里俯拾皆是,不是一个有心的写作者和热爱生活的人,是不会有这样的知识积累的。真实性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创作的冲动。取材于生活,实实在在的就是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真实可感,触手可及,仿佛就在昨天,仿佛就是自己。

(三)抒情性,很朴实的抒情,就是一枚枚感情的催泪弹,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因为,没有虚张声势的现代或先锋的技法,就是真实和真情的表白就足够了。《父亲最后的日子》就是日记体,从2014年6月25日到2014年9月9日父亲离世。每一篇日记,都是泪水,下面是父亲离世前的描写: 父亲走前那种刻骨铭心的被病痛折磨的痛苦状一直定格在脑海里。那种与心不忍的痛苦,治痛针失效,吗啡针也只能治痛2小时,张着已收缩舌头的嘴、伸着瘦弱仅存微弱力气的双手要让我们3个子女给他服安眠药,怎么办呢?“我有遗嘱,不犯法,赶紧让我在安眠中死去”“爸我们又不忍心让你痛苦,又无法按你的意愿去做。”我和二个姐姐都只能在心里始终纠结、心像被刀割着的痛。最后我们求医生能不能再打针麻非,或其它有效治痛针。医师最终医德战胜同情。父亲求死不能竟用拳头狠敲自己的头额,用仅有的上合假牙咬舌头、用牙咬下嘴唇、用头撞击铁架床沿。人不停地反来复起,喉部喊出最后的惨叫,从撕心裂肺、直到喊不出声,嘴形仍“阿哟滑”不停地频率愈来愈慢直到自己拨去氧气、半昏迷、昏迷、叹大气、越来越急促、最后断气。生离死别,生的幸福死的痛苦就在这里了。为儿女的能够尽床前之孝,做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这也就是尽人伦之孝了。从艺术表现上来看,这是非常成功地动态式细描,你能感到作者紧盯着生命垂危的父亲的每一个哪怕是细微的动作表情,自然主义的行动描画,感染力极强。作者的艺术表现力得到了凸显。记到2014年10月25 日最后一篇:我忍着、流着泪打完了母亲今日的日记:“甫君:今日是星期天,小牛、阿红、小芳、小鸣来陪我并一起烧饭、吃饭,让我十分开心。甫君要是你还在一定也很开心,但就缺了你一个亲爱的夫君、爸爸,大家都不是滋味。遇到事我就想起你,就流泪。旁人说旁人的话,夫妻二人总是有先后的一个,但我要让我先走,我们平时开玩笑时,我不是说过,我要抢先走的。可现在被你抢先。甫君:你慢慢走,我就会来的,你牵着我的手,我俩一起在黄泉路同行。好吗?”这是日记的日记,这是作者的孝道啊!茫茫人海有几人能这样“善事父母”(《论语·为政》)?五、感想:算作结语合上这本书,感动的泪痕还在脸上。这是一次与有生活质量的人的一次高级聊天,体会到一个人从童年到中老年的人生无事不在的快乐,开卷有益,此乃健康正能量的人生样板。感恩感动,无处不在的亲情友情,如一缕缕的春风暖了心窝,湿了眼睛。人生无常,生老病死,都是要经历的,关键是你要秉持个什么心态。“范之阡老师是父亲三十中学的支部书记,十分平易近人。同病魔顽强抗争,是一个乐天派。作为校领导,对父亲关爱有加,对我亦无微不至,让我感动的是在我1984年住院间,他双手捧着十几只大苹果,在那天晚上一个人跑到医院病房,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当时我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父亲的朋友们》)秉持这种感恩的心态写作,才能对得起读者;秉持这种感恩的心态做人,才能做个好人。
作者简介:牛殿庆,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主编:谷子
审稿:何兰青
何兰青简历:何兰青(笔名,谷子)中国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市场信息报城市观察周刊(网)责任编辑,新华在线网桂林亊业部主编。桂林谷子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桂林和艺德文化公司董事长
《漓江诗韵》和《鸿玉书声》是中华诗歌联合会广西文学社微刊栏目,力求打造高质量文学平台。
《市场信息报城市观察周刊》(网)对接新闻类稿件。新华在线网,人民论谈网,华夏访谈网,中国资讯网,华人日报,海外日报华人版网等多个官网可帮助优秀个人,优质稿件宣传报道。
欢迎来稿,热线电话;谷子13307736055.18978664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