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的一天
淼之龙
今天,是元霄节。
凌晨,老天爷大概知道元宵了,东方曙色放光,西边头顶月亮笼罩在银白色的云层中,瞪圆了眼睛望着大地,蜗居了半月的男女老少也睁开了半睡的媚眼,好希望这助纣为虐的阴雨天气就此止步。专家说天气放晴有利于杀死病毒,能够抑制病毒的扩散。
又上床,检视一下半夜以来网上的文章。嗬,感染人数还是不少。好多人在评议抗疫中感染牺牲的李文亮医生的事,说他是国士、是第一“吹哨人”。我想李医生好年轻啊,他就是一个普通眼科医生加热血青年,一个善良的中国公民。想着想着,不禁两眼泪流了。
思绪万千,理一理枕边的靠背,写些啥呢?说些啥呢?好像又没有什么写的。噢,看网上说有八位中国籍哈佛大学高材生回国增援病毒研究的,真好!有大老板在外国买厂房生产口罩的,有把莫斯科城里口罩都基本买光的,有把救灾物资买了包飞机座位送回国内的;还有国内各地捐水果蔬菜给武汉的,我们蒲江个体户也捐了300吨水果蔬菜,了不起。更有一个60多岁的女环卫工人捐款5000元,这估计是她两年的工资积余吧,太了不起了!一个普通的环卫工人不仅用扫帚扫亮人间的街道,还用实际行动点亮人们助人为乐的心灵!想想那些好像有花不完的钱,总是爱吃珍奇野味的家伙,真该挨喷痰!
早餐,一碗稀饭,又上床了。窗外喇叭:“疫情凶,别出门,出门感染要遭起......”一长串的宣传话语,温润响耳。我不禁的迷糊起来,睡吧,脱衣再睡个回笼觉。
稍午,老婆买了一大背蔬莱回来。有排骨、鲜肉、青菜、山药、罗卜、鲤鱼、芹菜十几样啦,足足四百多元的菜钱,创历史记录了。还说是明天起本地市场不宰猪了,只有去超市才有猪肉卖。
前两天,儿子也在超市买了几袋米,好象都在储备食品打持久战。我认为太夸张,相信党相信国家,吃饭肯定是没问题的。这区区小小疫情能超到哪儿去,蹦跶几天功夫不就乖乖投降了吗。
窗外“哄哄,哄哄”的响起消毒除霾的水泡车声音。
午后,仍然是床上半躺半睡。在想,如果没有手机,这日子将怎样打发?人们该用什么样的途径知晓疫情的消涨起伏?又怎样快速掌握疫情防控措施?人们对手机的依赖,不可或缺了。
有人说,今年是小孩出生的暴发期,原因是全国这么多人蜗居了半个多月,不多生娃儿才怪。我想,不以为然。这样的心情,生下来的好一部分应该有抑郁症,开心的怕少。
中午的太阳照得十分透彻,就像国家最新疫情通报数据,一目了然。从窗外看去,大街上、小广场空空荡荡的,全部是阳光,来往的车屈指可数。
“听党话,跟党走,争做党的好朋友!......听话,听话,不准外出,不准外出!”宣传车又在嘶力的吼着。
开春了,蒲江的橘子上路了。还好,现在蒲江是成都疫情前三强--“零"感染,水果商贩来得多,询价的也多。货车到大路边,消毒后都由本地人开车进果园,外地来的驾驶员靠边耍,等装完货开出来交给老板。这样可以防止疫情从此传递。
“刘大爷,我们家妹妹又想你了!”电话那头,才与水果老板讨价还价的朋友打来电话。
他们家妹妹是个差一个月才两岁的小女娃娃。对我是非常亲切,我的朋友从小就教她喊我大爷。我也爱抱她转玩具城、广场、给她照相等。有两个月没见过我了,朋友说,昨天小妹妹在家想大爷了,要她奶奶拿手机给她,奶奶问她拿手机干啥子,她说给大爷打电话,奶奶又问:你的大爷在哪儿嘛?她说:"在城里头"。哎,多乖的娃儿哟!
朋友说:现在的橘子还不忙出手,再等等。
有个视频演一个老太婆住在一家高楼,老太婆农村进城的本来就不习惯呆在家里,脚又折了点伤。在蜗居中,真想出去走动,家里笮了太不方便。拍着窗棱哭喊“天呢,天呐,关了我这么乆了啦......我象坐牢坐监了.....我从来没这么关过喔,这屋里窄了,我这脚杆折了不方便啊.....人都晕的喔。”哭喊着拍打着,向窗外嚎啕。她家女儿在旁边劝慰:“不只是你一个人关啊,是全国人民都在关。"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武汉。
.......呃,武汉。
用老百姓的话说:“你咋这么淘气呵?把天戳了这么大个洞。这个板子,叫老子该怎么打喔!"
晚上,社区群通知:再接再厉,继续加强抗疫---- 第二个14天,最严厉的蜗居又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