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谐自然 返璞归真
一一龙抬头日随感
文/张德胜
又是一年龙抬头,春光旖旎风摆柳。抗疫激战正未休,不屈民族竞风流。宅在家里,翻阅典籍,不觉眼光走进了《诸葛武侯传》。
诸葛亮曾经有句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这是一种品行的修炼大法。实施此法的最好方略应该是回归自然去返璞归真。有人说:“人是大自然的儿子”,千真万确。所以,古往今来,人们都喜爱大自然,爱若母亲。因为,人们不仅从存在中获取物质营养,也从灵性中吸取精神食粮。
人性和自然的本性是相通的。《处事修养篇》说:“在雪花轻落、皓月当空的夜晚,人们的心情也会澄明透澈;在和风徐徐、万物升腾的季节,人的意境和心怀也会自然得到冲融调剂。可见大自然和人的心灵是相通相成的。正所谓:“自然人心,融合一体。”
罗兰说:“一个人如果能从自然中学到其中的宁静永恒与无限的生机,了解到大块无言而四时行焉,万物生焉的至理。接触到山川林木、鸟兽虫鱼的悠然自得,以及生命 之间互相杀伐的悲剧性。他即使未曾读过书,也会以自然为师,学到这生动鲜活、博大久远的真理----淡泊宁静,返璞归真。”正所谓:师古人不如师造化。
当今社会,在钢筋水泥浇筑的围城中,在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在行行色色的竞技场,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加之缺少调心养性的观念和必要的时间,常是心理负荷过重。所以心理学家认为现代人的通病是心理畸形和心理变态。人如果能抽身于闹市,经常漫步在山川、林泉、峻石之间,就能使久居城市的俗念逐渐消失;如果能经常徜徉于琴棋书画的雅境之中,庸气也会自然消减。
无怪乎老子看到天地悠悠万物有律而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也无怪乎陶潜心中有百感千绪观自然而悟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也无怪乎罗贯中看春秋轮回、天下大事而言:“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看牡丹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从而,我们理解了释加牟尼望星月之光而悟道,凌云僧见桃花放落而悟性,香严法师听翠竹之声而醒言的奥妙了。是的,为了进步,我们要苦心工作;为了求知,我们要苦心攻读;为了生活,我们要苦心奔波;为了立足,我们要苦心竞争。但是切莫忘记“如牢之伤多失意”,“融于化物返归真”。如果我们觉得生活太累,精神太倦,困与名利不可自拔,就不妨给自己找个淡泊宁静的机会,过一回“松涧边携杖独行,竹窗下枕木高卧”的生活;体会一下“如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的感觉。这难道不是对现代文明生活的补充和对市井污垢的冲洗吗?
我们是理想主义者,也是现实主义者。淡泊不是禁欲,君子之利取之有道,应属于我,当仁不让,身外之物,袖手不为;淡泊不是绝情,君子之情广阔博大,顺其自然,清爽有致,生情有伦,坐怀不乱;淡泊不是止行,君子之行应高瞻远瞩,海阔天高,不排不挤,推己及人;淡泊不是遁世,君子之神当洞若观火,豁达洒脱,入世轻松,入境宁静。
正所谓:修炼人心千百种,淡泊宁静才是真。
2020年2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