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
凤鸣梧桐诗词群诗友联诗


龍腾四海二月二
文/黄耀昌
有志男儿事长征,
为求民众享昇平。
三山镇孽扬正气,
四海龍腾国运盛。
庚子春社日
《二月二》
(仄起首句押韵~八庚)
文/梁灼安
日暖春深细雨晴 ,
花开二月九荒菁 ,
新诗轻写青龙厥,
旧赋当编行酒令 。
庚子吟~二月二

二月二龙抬头
(春光好:中华新韵)
文/吴师傅
春光好,美人留。梦幽悠。野草绿和风丽,望丰收。
二月二龙头起,今春至莫谈秋。正是春归开社日,断忧愁。
庚子~春社日(农历二月初二)
《二月二》龙抬头
仄起~平水韵(八庚平)
文/吴师傅
二月春风草木生
青山绿野遍流莺
鸣声呼唤龙头起
社后农民备种耕
庚子春日~(农历二月初二)

七律·赏春
罗明(武汉)
一片金黄艳丽天,游人簇拥地头前。
蜂儿恋恋花间落,燕子翩翩柳下穿。
都是兴高同此聚,浑如身远异乡仙。
那时春色难描画,谁把云中美景传?
2020年2月23日星期日夜
七律·龙剃头
罗明(武汉)
园中群鸟放歌讴,日照春江水自流。
二月清风吹落叶,一犁荒草慰耕牛。
空思坐上堪如梦,不动窗前满是愁。
网里搜来无铺子,谁知何处剃吾头。
2020年2月24日星期一

二月二日喜得篱笋
文/山姆外公
朦胧山藤不肯新,
可怜失尽当下春。
篱笋炒肉时尚菜,
半尺嫩芽却失身。
一壶浊酒已醉客,
美煞门前过路人。
庆贺二月龙抬头,
借问喜妹哪沽酒。
喜得篱笋
文/山姆外公
朦胧山藤不肯新,
可怜失尽当下春。
篱笋炒肉时尚菜,
半尺嫩芽却失身。
一壶浊酒已醉客,
美煞门前过路人。
借问喜妹哪沽酒?
庆贺二月龙抬头。

《二月二》
(仄起首句押平水韵~八庚)
文/李由
二日天蓝一片晴 ,
泥深草鲜淡云轻 ,
乡邻备酒过春社,
旧赋新诗写八庚 。
庚子吟~二月二。
《二月二》
(平起首句押~八庚)
文/李嘉茵
春归二月暖寒更 ,
山野农居入备耕 ,
渚岸闲花今日发,
梧桐墨客雅兴生 。
庚子吟~二月二。

各位亲朋好友早安
(转载)小葉子
《二月二日即事》
春潮昨夜没平滩,
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唤元宵归塞北,
燕衔新社到江南。
无欢不必游花树,
有病何须置药篮。
只把公忠答天地,
从教儿女闹冠簪。
2020年02月24日星期一
农历 二月初二、龙头节
建除十二神:危 日
值神:玄武
庚子年戊寅月丁酉日。
丁不剃头,头必生疮 。
酉不会客,醉坐颠狂。
龙头节
二月二习俗、二月二称为龙头节,以各种与龙相关的民俗活动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庆祝,以示敬龙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二月二”也是一个企盼学业有成的日子。过去私塾先生多在这一天收学生,谓之“占鳌头”。学生们也会念叨:“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

《二月二.龙抬头》七绝
(仄起首句押韵~八庚)
文/白发魔女
又到夹钟多雨汛,
农田润泽好春耕,
传闻二月龙腾起,
霸气驱魔玉虎鸣。
庚子吟~二月二
(注:夹钟~二月的别称,玉虎~指雷暴)
《二月二~龙抬头》(平水韵八庚)文/黑管小子
三春江上演龙情,
接送儿孙返学行。
园内育人歌赞颂,
新冠拐点盼能成。
庚子吟~二月二

二月远乡情;
文广新
二月春风龙胆草,
郁金散结又知母。
利水除湿木棉入,
今逄常山滑石至。
蓠笋薯粉糍芬芳,
远迁使君恨断肠。
(二月二)龙头春
文/常在~平水韵
二月枯枝有逢春
迎风柳展绿茂盛
暖阳轻风叶柔嫩
惊蛰将至奔前程

(转发)~孔子夫
今天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是古代人民对这天节气 的称呼。龙抬头代表着春季来临,万物复苏,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开始。在北方二月初二叫龙抬头日,也称春龙节,而在南方龙抬头又被称作踏春节。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在古代人们用二十八星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以此判断季节提醒农时。二十八星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双角,二月初二这天夜晚“龙”的两只犄角(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慢慢升起,这时整个“天龙”的身子尚隐没于地平线下所以称“龙抬头”。
龙抬头
生来名冠巨龙头,
出自东方气壮豪。
主管云雨世间事,
造福人类永无忧。
交作业
二月初二
文/孔子夫
二月初二农开耕,
犁田翻地种花生。
龙王巧施及时雨,
五谷丰收有粮烹。
《二月二》
(平起首句押韵~八庚)
文/xin
金风玉露沃花荣
二月龙王初发令
自是恩隆膏泽后
禾楼歌舞颂升平
(禾楼舞~南江流域国家非遗文化,古南粤庆丰收舞蹈。)
庚子~二月初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