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与时代

漆军艺,男,1986年出生于岷县,汉族,自幼好书画,现系中国国艺画院副院长,中国国画院理事。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会员。香港艺术界联合会,香港文联美术家协会会员。新疆兵团第十师一八五团文联名誉委员、书画协会名誉主席、特聘画家。中国国际书画家协会理事。甘肃白银美术家协会理事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极具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品种,早在汉魏六朝时期就有笔墨表现,是中国绘画中笔墨的形成时期,早期中国画主要是用笔勾画轮廓,用色彩填充渲染的“勾勒填色”。用以勾勒轮廓的笔,就是工具意义上的笔,“墨”就是用来填充渲染的色彩。所谓“笔墨”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画正是因为有中国之“笔墨”,所以才形成了中国画艺术的特色。这时的笔、墨的定义与后期“笔墨”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到南北朝时期,中国画还是这种传统的质朴面貌,唐及五代两宋时期,唐代的文人画家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提倡水墨山水的表现手法,笔墨作为绘画形式语言走向成熟,经历了千百年的经验积淀时至今日已经发展到了非常成熟的地步,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笔墨只有通过画家的艺术思维,才能够使其产生中国画独有的艺术性与神秘性,从而使中国画作品出现应有的艺术魅力。 传统的中国画是以笔墨为中心的,也就是说,没有笔墨便没有传统的中国画。中国画要使自己的传统发扬光大,一定要坚持以笔墨为中心,以保持这一体系的特色与优势。


一个画家的高度,离不开笔墨的肯定,笔、墨作为中国画创作主要的工具和材料是一直不变的。当笔与墨连起来成为笔墨时,就不是简简单单的笔和墨的关系了,里面包含了画家对世界、对自然、对万物、对自己时代社会的感知,饱含了中国画的技艺传承,饱含了画家对笔与墨的深度认识。“笔墨”是一种绘画工具,是一种绘画技法、准则;也是指画家的修养和绘画作品的某种境界。关于笔墨的含义的综合,即综合了画家的修养、才能和技巧的绘画客体的代名词。中国画发展到一个新的时期,都会产生新的艺术表现与新的画风, 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国画笔墨的表现形式都是不同的,它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同时也在一定的程度是上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时代特色和人文思想。这些变化包括有技法风格的变化、题材的变化、人文精神的变化,以及绘画材料的变化等,只有求新求变才能够推动绘画的发展有这种代表时代变化的艺术特点,好的作品才得以传世,并且成为呈现一个时代风貌的艺术珍品。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变化,才使绘画艺术彰显了他特有的吸引力和生命力。而那些一味抄袭、模仿前人的作品,没有创新、毫无建树、违背时代发展规律的作品只能被历史的脚步所掩埋和淘汰。

“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石涛提出这个有意义的命题,用来鼓励今人变革中国画笔墨技法,暨笔墨当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就如同诗歌文学的创作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一样。所谓“随时代”,是对中国画发展问题提出的原则与标准,即传统的“笔墨”不能失去时代的气息与风貌,否则将会使中国画的发展失去新意,乃至停滞。“笔墨当随时代”这里面的“时代”很是重要,笔墨如果是中国画作品的身躯,那么时代就是中国画作品的灵魂。没有灵魂的身躯,再健壮,再秀美又有何用。当然并不是说笔墨不随时代,沿袭古人就没灵魂了,而是灵魂如果不跟着时代进步,就会腐朽,腐朽就会落后,就会被时代淘汰。笔墨技法、结构与笔墨情趣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死传统,它只有大体得法则,不是僵硬不变的条条框框。 大自然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要善于发现新的东西。需要画家多方面地提高文学艺术修养,认真研究丰富的中外历史传统,广为借鉴,创造出富有新鲜艺术魅力具有新时代的意境美,一个画家只有生活常新,思想感情常新,意匠手法常新,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才会不断有新的意境创造,笔墨才能紧随时代。

我们发现传统山水画与现代山水画相比,现代画家更注重水墨本体的韵味及独立的审美价值。综合方法(特技) 的运用也是现代山水画用墨的特征。拓展了视觉冲击力, 丰富了笔墨的表达功能。当然,色彩作为中国画创作的个课题,必然在它出现新的形式语言时有着不完善之处。色彩在画中的运用不再是单纯的青绿着色和画面的渲染;肌理,水、墨、色的交替、混合的使用都大大加强了色彩语言在中国画之中的表现力。只要我们步入现代画家的艺术天地, 就会发现他们各个都是标新立异的笔墨创新者。齐白石从文人画内部冲破文人画的藩篱, 开拓出写意画的一片新天地,他的笔墨是当代的。徐悲鸿把笔墨的写实功能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他追求笔墨的必然与旋律, 在严谨概括的写实造型中体现了古典主义精神。他的笔墨成就体现了理性主义的精神, 也体现了他的人生理念。林风眠对文人画师其心而弃其程式, 他追求笔墨的机趣与自律, 显示艺术的超理性的一面。他的抒发性灵的写意开拓了中国画表现超脱的崭新境界, 也体现了他的浪漫主义情愫。傅抱石的笔墨纷披淋漓, 风飚雨骤, 敢于破除古法, 敢于自立新法, 敢于放笔直扫, 直抒胸臆, 而不为法所障。黄宾虹是高扬笔墨的独立自主性, 将传统笔墨拆散、重新建构, 他是一个包前孕后的艺术大师,对于中国绘画来说,黄宾虹象征的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而他们象征的是一个时代的开始,黄宾虹极其严肃认真地把笔墨游戏玩到了绝处, 他的笔墨精神对当代中国画家具有启发意味。

中国画要强烈突出时代精神,因为要表现这个时代,所以在画展上你可以看到很多牛仔裤、T恤衫、火车、推土机、工厂等,打上这个时代深深的烙印。要表现这个时代的审美,光表现这个时代的题材还不行,还要符合这个时代的审美和自然景观的变化,再加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活大有改善,竹篱茅舍,小桥流水等山野景观已很少见到,取代为小楼房,花圃果园。山间不仅有羊肠小道,还有铁路,高速公路,跨江大桥等,点景人物长袍大褂,弹琴煮茶,今已成休闲游乐,摄影留恋,小车索道等等。再如诗意和类似诗的手法表现,也成为创造绘画意境的重要手段,在不同程度地孕育、滋养了现代水墨的发生和成长,因此,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就成了中国画发展的重要课题。

就像魏晋时代以瘦为美,到了唐代以胖为美,我们这个时代是个多元的时代,这个多元的时代有多元的审美,要带上这个时代的审美眼光。因此,思维语式与美感形式是艺术创作中的关键之关键。作为笔墨的载体来表现其神采韵致的,才能使中国画的笔墨精神来创造美的意境。大自然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要善于发现新的东西。我们通过对传统山水画笔墨与现代山水画笔墨比较, 研究、分析。传统与现代的笔墨探索经历了从无法到有法, 又从有法到无法的演变。前者重法度, 在法度中求变化, 后者重变化, 在变化中求法度。前者偏工整内敛, 后者偏奔放张扬。前者惜墨如金, 后者恣肆酣畅, 前者勾皴点染按部就班, 有条不紊, 平均对待, 层次分明。后者勾皴点染难分前后, 随机性, 随意性大, 层次浑厚。前者用墨纯净, 浓淡干湿适度, 强调中和之美, 以墨分阴阳, 烘托前后为主要目的, 墨的韵味依附于形体之中, 不能独立发挥。后者用墨不拘一格, 采用综合材料附助(特技) 寻求笔墨肌理的变幻莫测, 张扬个性并将笔墨的独立价值解放出来。前者重理性、守法度、尚中和。后者重感性、不拘法、求极限。水墨画意境的创造,需要水墨画家多方面地提高文学艺术修养,认真研究丰富的中外历史传统,广为借鉴,创造出富有新鲜艺术魅力的新时代的意境美,一个画家只有生活常新,思想感情常新,意匠手法常新,才会不断有新的意境创造,笔墨才能紧随时代。

在中国画发展历程中,人们对笔墨的见解和标准,有时还是浮在表面的。然而,在这个表象的背后,是画家对表现对象抒发来自内心的情绪。单纯在画室里画画与到大自然中写生,不是一回事。我们在外写生就是为了辨识大自然中万物的形态和特定的属性,进一步去认识大自然。 其过程无疑是进步的、发展的,中国画的当前发展已呈现明显的现代性: 张扬非理性的放任随意的笔墨不同于写胸中逸气和逸笔草草, 画面构成的超现实的时空错置和叠合不同于游目骋怀的散点透视逶迤长卷, 笔墨对程式的解构不同于无法到立法, 多元互补的差异和发展不同于吴门派和浙江派或诸派的并陈, 东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流、精英文化受大众文化的挤对, 不泯灭人文意识的知识分子瞠目面对“新人类”对人文价值的消解, 艺术作品的商品价值奚落艺术价值, 画家都亮出各自的绝招和品牌, 媒体有各式的伯乐。诸如此类的社会现象不免要反映到中国画艺术之中, 我们不必要季人忧天, 担心这些现象覆复正宗的中国画, 当绘画发展出现重重迷雾的时候, 应该彻底更新旧有的认识, 首先应该重新认识绘画的本质。在中国画创作中有了一定的思索,以传统为根基,是我们进行水墨画创作的宗旨,这也是对“水墨画当随时代”的一种探索与思考。

中国画 发展至今,观其每年的国展就会更加体会时代的发展精神,画家们在生活中的观察,通过观察进行概括提炼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是目前国展需要的第一个标准。首先,当评委看到你的画第一个要求视觉强烈、视觉的震撼。视觉的震撼有多个方面,如黑白灰的强烈对比、如李可染的万山红遍朱砂画的红色、如有周韶华的作品等。其次,要有整体感,画面不能碎不能花不能薄。再次,要有原创性,包括两方面:一是题材的新颖,别人没画过或者很少画过;二是与题材相配套的笔墨结构笔墨关系,也要有原创性。最难度大的是,画面尺幅要大、满构图,现在美展的画尺寸要求是2.4米高×2米宽的大画,在这个平面的空间里展示大家对绘画的掌握,相对来讲是比较公平的,就像一个测试,大家都在2.4米×2米的平面空间里展示你的造型能力和笔墨能力。国展创作一定要有观念:第一个是整体性,第二是视觉冲击, 第三是原创性,第四要表现中国气派,表现这个时代。 在时代变革中,画家们在至繁中寻找至简的脉络,他们在至简中寻觅宇宙星辰。把自己作品的章法与物象凝练到心神交融。他们跳脱了古之章法的束缚,找到了自己的笔墨法度。同时又把新社会、新时代的社会法则、人文情怀加入进去。
中国画常被人们误以为先生带门生,按着已有的程式,世代相传。对于中国画的审视,人们有各自的评判准则,但往往是习惯于固有的衡量标准,传统向来就不应是固化的,一旦被固化,就意味着消亡。石涛《画语录》笔墨篇中提道:“古之人有有笔有墨者,亦有有笔无墨者,亦有有墨无笔者,非山川之限于一偏,而人之赋受不齐也,还有,在表现手法上,不能只认为青绿、工笔才是我们的传统,其实,水墨、工笔重彩、青绿都一样的,此外,对待外来的东西,不能闭关自守,没有借鉴,作品难于提高。不能只以为传统就是祖传秘方,如果有这种想法,这将阻碍你的艺术之路向前拓展。追逐古人的遗迹,抒发怀古之情,在这些素材中去寻找适合我个人的绘画语言,创新和借鉴是丰富和发展中国水墨画与时代结合、紧随时代的重要内容。因此,“笔墨当随时代”即需从传统中吸取营养,又要借鉴外来优秀文化为我所用,同时还应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创作出紧随时代的中国画笔墨价值内涵,使笔墨在传统的根基之上有可视性审美特征,又能与时代紧密相随。

“笔墨当随时代”既是一道古训,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当然,新笔墨语言还需要一代一代的画家完善以及更新,好的艺术作品,总是能紧扣时代脉搏,体现出时代的精神风貌。 古云:“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创新是手段,托志才是目的。追逐古人的遗迹,抒发怀古之情,在这些素材中去寻找适合我个人的绘画语言。“笔墨当随时代”必须在继承中国画传统笔墨技法的基础上,延续其意象表现的特征,依据中国画传统之“理”,表现出时代的气息,才能够创作出具有新的时代风貌的中国画艺术作品从最近的十届全国美展来看,展出的作品中以色彩作为表现手段的作品大量增加,当代中国画的笔墨特色在新时期出现了色、墨并重,各自均有生存空间和努力方向的局面。中国画作为一个开放、流动的概念, 它如同大海, 一方面包容江河水流的注入, 一方面又不断蒸发, 海阔无涯, 海深无比内涵无限, 只有在无止境的探索和追求中才能显示出中国画博大精深的无穷魅力。创新和借鉴是丰富和发展中国画与时代结合、紧随时代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文人情感内容的扩展,色彩表现愈趋普遍和强烈。加之对丰富的现实生活题材的表现,西方艺术的影响,从民间艺术中借鉴等原因,颜色的运用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已蓬勃发展,它出现在工笔、写意结合和意笔的作品中,有些作品的用色丰富程度能与西画相媲美,现代自然与昔日水墨的黑白世界不可同日而语,因此,“笔墨当随时代”即需从传统中吸取营养,又要借鉴外来优秀文化为我所用,同时还应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创作出紧随时代的中国水墨价值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