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治网讯(通讯员 王宏杰 杨晓红)2月22日,在河南省灵宝检察院远程提审室的临时法庭上,相距60公里的法官、检察官、被告人三方通过互联网正在一次特殊庭审。整个庭审用时10分钟,被告人认罪认罚,法官采纳量刑建议,当庭宣判。

疫情防控期间,灵宝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干警依法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远程提审、远程送达文书、律师远程见证具结,2个工作日将一起认罪认罚案件起诉人民法院,又临时搭建法庭,远程开庭10分钟,完成了案件从受理到判决,整个过程历时不到3个工作日。

2月20日,案件受理,检察官阅卷,制作文书,计算精准刑期,联系值班律师;2月21日,远程提审犯罪嫌疑人,律师远程告知认罪认罚权利义务及量刑建议,并见证犯罪嫌疑人签订认罪认罚具结书,案件起诉法院,准备出庭。
案件顺利起诉到法院了,但是开庭如何进行呢?经过再三研究讨论,检察官和承办法官决定在灵宝检察院的远程提审室搭建临时法庭,通过“远程提审”的方式来进行庭审。
2月22日,远程开庭,被告人对指控事实、罪名没有异议,并认可在审查起诉阶段签订的认罪认罚具结书,法官当庭宣判:被告人彭某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7000元,整个庭审仅用时10分钟。
为何刑事案件能如此高效办理?这其实得益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行。本案属于轻微刑事案件,尽管案情相对简单,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以往的案件庭审中,该有的程序一样也不能少,平均一个案件时间至少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这还不算出庭在路上的时间,案件的难易程度和付出的司法成本不相匹配。但是在认罪认罚制度实行后,检察官把工作做在了前面,才保证了庭审的极高效率,在审查起诉阶段,告知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权利义务、联系值班律师提供法律帮助、审查卷宗提出精准量刑,既在程序上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义务,又在实体上从轻处理,使犯罪嫌疑人认罪伏法。
在疫情防控期间,“三远一网”智慧检务的助力,实现了认罪认罚案件从受理到审结的更加高效便捷办理,不仅仅保障了诉讼参与人及被告人的生命健康安全,也节约了司法资源,保障了被告人的诉讼权益。
[编辑:冯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