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市头条中国铜雀台文化网络传媒【铜雀咖啡茶座 诗意红尘】 吕宝林 抗疫作品展
《推迟的婚礼》

日复一日,月圆月缺。早春二月,春风中夹着丝丝的凉意。夜空布满了乌云,没有星辰和下玄月。宁静的街道几乎看不见行人,偶尔出现几辆匆匆行驶的汽车,昏暗的路灯垂头追忆往日的繁华和喧嚣。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正在抢救病危的医生---彭银华。虽然医护人员竭尽全力进行了救治,可新冠病毒还是夺去了年仅29岁这位年轻医生彭银华的年轻生命。
彭银华生前是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医生。新冠肺炎爆发后,他立即投入了救治病患之中。面对蜂拥而至的患者,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冲在前面,他未感染前曾收治了300多位病患。
1月24日彭银华感觉不舒服,低烧咳嗽。第二天仍然不舒服,再次检查发现病毒性肺炎,被医院收治。1月30日他的病情加重,于是便被送往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治疗。
彭银华和没有举行婚礼的妻子是2015年相识的,钟欣是医院的护士,他们相爱两年后决定携手共度美好的人生,钟爱特别满意这位淳朴憨厚的大男孩--彭银华。彭银华便选择了2017年11月30日这一天与钟欣登记。因为这天是钟欣的生日,也是送她最真诚的生日礼物。

原定的正月初八回孝感云梦县老家举行婚礼,可突发的疫情推迟了他们计划好的婚礼,更万万没想到的是推迟的婚礼永远无法举行!疫情发生后,善解人意的钟欣非常理解支持彭银华的工作,疫情肆虐,疫情是大事,我们的婚礼可以延期举行。
自从1月下旬彭银华就没有回家,由于病患多工作繁忙,另害怕回家传染给家人,于是他就奋战在医院。1月24日也是大年三十,她见别的家人都在一起过年,可家中只有孤单怀孕6个月的自己,能不牵挂日夜奋战在一线的丈夫吗?她多么希望与丈夫一起过除夕夜呀!她边给丈夫找日用品边掉眼泪。
钟欣拿着日用品来到医院,东西只能放在住院部,她放下便离开了,她站在远处望见彭银华来取东西,只见彭银华戴着口罩和帽子,看不清表情,两人隔着两三百米的距离通电话,在电话里相互嘱托鼓励,钟欣远远地给他比画“V”是胜利的手势。让钟欣万万没想到的会是与丈夫诀别,竟然是最后一次见面。当初如果知道是这样,她会不顾一切冲上去拥抱丈夫。
什么婚礼;孩子叫什么名;孩子生下来就没有爸爸;空荡荡的房间;新买的双人床…只有墙上的结婚照默默地陪伴,多么凄凉啊!美好的生活刚刚开始就都结束了。苍天啊!为什么啊?
同事们见了他们难分难舍的情景,都心疼地劝说彭银华,回家休息一下,再陪陪身怀有孕的妻子。他则表示让更多有家人的同事多休息吧,我还年轻,还是我留下吧。“彭银华与钟欣简短通话后,再次义无反顾地穿上隔离衣,全身心地投入到更需要他的战场。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彭银华的人生才刚刚展开,29岁的年华即将进入而立之年,不出意外6个月后他将拥有父亲的新身份,可这一切都结束了。
2月8日,彭银华的心率加快,血氧饱和浓度也开始下降,医生给他进行气管插管治疗,上了呼吸机。2月9日以后,彭银华的病情便更加恶化,陷入深度昏迷。心急如焚的钟欣每天都往医院打电话询问。她给丈夫发微信,鼓励他战胜疫魔,“老公,我想你的时候给你发个短信,不用回复我,难熬的时候看看,我会一直给你加油打气,记得我永远在你身边陪着你,爱着你,还有宝宝我们一起等你回家啊!”可是等来的却是…

他的父母也是在此时才知道儿子患病的消息,此前他不让妻子告诉家里。他上有哥姐,他是最小的。当医院告知病危电话中问有什么要求时,父亲泪流满面哽咽道:“我们什么都不要,只要人在!”
2月19日医院为他进行了血浆置换,当他略微清醒时,他还告诉护士:“老婆怀孕了,自己快做爸爸了。”他多么希望与家人一起生活,多么希望成为父亲,可是一天之后,他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眷恋,依依不舍地走了!
2月20日下午3点多钟,钟欣的电话响了,告诉她彭银华正在紧急抢救中。作为护士的钟欣知道意味着什么,如雨的眼泪哗哗流淌,因为身怀有孕,她试图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可此时却无法节制。晚上10点多钟,电话再次响起,她颤抖地拿起电话,几次才划开接听键:“彭银华走了。”她瘫倒在床上,顿感天要塌下来。
她望着墙上挂的结婚照,回想五年来的朝夕相处,又看看泪水滴湿衣襟凸起的腹部。她再也控制不住悲哀的情绪,放声嚎啕大哭:银华啊,银华,我知道你牵挂着我们,我知道你多么想听“爸爸”的呼唤声。你想给我举行个体面的婚礼,孩子出生就没有父亲,你让我情以何堪。她越哭越伤心,哭累了,便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当噩耗传来,彭银华大学室友群“莫逆之交”群里的同学们得知后,昔日室友们将微信中的头像都换成了烛火,他们彻夜未眠,挥泪语音群聊,为追昔悼念彭银华同学。
医院五楼的一间会议室,临时布置成追思厅。几个普通的记录本,写满人们的追思。
追思厅挽联:
以身为盾,舍己为国,筑起一道牢不可破防线
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大爱诠释救死扶伤使命
——追思记录本中写道:
“吃了你的喜糖,却没能参加你的婚礼。”
彭银华是个“非常憨厚、乐观、积极向上的小伙子”
“他是位非常阳光,个子高高的男孩子。”
“他对工作非常用心,积极上进,总是不折不扣地去做好交代给他的任务,不讲条件也不讲困难,非常受大家欢迎。”
“科室的医生如果家里有事,他肯定会帮人家顶班。中午一些医生护士忙得没时间去吃饭,他会到食堂去把饭打回来给大家吃。”

来不及发出的请柬被塞进了办公室的抽屉里。看了这些请柬让人心酸楚的落泪。
钟欣对记者说:目前我待业在家,我们双方父母都没有工作,家庭条件不好,家里没了顶梁柱后,已经没有经济来源了。我是一个单亲妈妈,生活压力会很大,但我会坚强,会把孩子好好生下来,到时我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把孩子好好养大,不辜负他的希望。
原创:吕宝林2020年2月25日
□ 《国 与 家》
夜深人静了,穹空的繁星还在不知疲倦地眨着眼。人们都沉醉于既祥和而又忧虑的新年之中,武汉的疫情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弦。
突然的电话铃声,使牵挂的心弦顿时绷紧。因丈夫是今天早上随部队紧急赴往武汉,只是到武汉后报了个平安,至今还没有信息,家人都在为武汉和他而担忧。关爱迫不及待地拿起了电话……喂,好的,好的,保证准时。
接听完电话,只见关爱慢慢地放下电话,木然地站在那儿。母亲迫不及待地问:“让你去医院吧?”关爱欲言又止,父亲目视着女儿低声慢语:“武 汉”。关爱点了点头,抬头望着白发苍苍的父亲,深沉地:“去 机 场,一会救护车来接我。”母亲听了后茫然的张了张嘴,不知说什么好。只见母亲的嘴角不停地颤抖,溢满的泪水“吧嗒!吧嗒!”地滴在衣襟上。

老父亲站起来,双手放在驼背的后面,在屋中踱步,叹了口气:“我当年是民工兄弟用生命把我从越南战场上抬下来的,我血管里还流淌着女护士的鲜血,老爸的第二次生命是人民给的。疫情,就是命令,国家有难,急需医护人员,武汉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我们怎么可贪生怕死呢,有国才有家呀。为了国家和咱们的小家,为了更多人的安危,去吧!我的好女儿!”朴实的话语重千斤,胜过千言万语。
母亲擦了下泪水:“关爱你先收拾行装,妈去给你煮碗馄饨。”关爱趴在熟睡女儿的脸上,轻轻地亲了一下。白天女儿的话语:“妈妈你一定穿好防护服啊!”止不住的泪水滴在被头上。
关爱背上挎包,望着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可爱女儿,迈着蹒跚脚步,走到门前,回头望着温馨的家,思绪万千:也许我将不再回来……谁来照顾他们……潸然的泪水夺眶而出。关爱毅然地推开房门:“等等…”母亲摘下过生日女儿送给她的护身符项坠,颤抖地戴到了关爱的脖子上,一切尽在不言中。当关爱转身要关门之时:“等等…”老父亲拿了包大蒜走过来。“关爱呀,你放心地去吧!爸爸等你平安归来!”关门的一瞬间,只见老父亲泪流满面。

两位老人趴在窗台上张望,一辆闪烁着蓝光的救护车,由远而近,然后又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望着女儿消失的身影,老父亲慢慢地直起腰,老伴呀:“你去把我的旧军装拿来。”他低头看了眼胸前的立功勋章,然后坚定地:“女儿、女婿,你们是祖国人民的好儿女,你们让老爸看到了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希望,看到了众志成城的民族魂,看到了祖国的日益强盛。有国才有家,有家才安康,女儿呀,老爸为你自豪!为你加油!
关爱一步三回头地走到了小区门外,她望着家中依然还亮的灯光,两个巍然不动的身影,宛若两部没有信号的手机,在牵挂中各自搜寻信号。母亲的担忧,父亲的嘱托的,女儿的童音,丈夫那边如何?救护车的蓝光,交织成千头万绪。她擦下车窗,父母的身影越来越模糊。
徐徐降落的飞机,点亮了黎明前的黑暗。驰援武汉的大军宛如一股强劲的东风,向疫情宣战!
老两口看着空荡荡的房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默默无语。老伴先言:把你那套军装脱下来吧。只见老关头潸然的泪水顺着胡须滴到勋功章上。老伴劝道:国家有难,我们怎么能不去,哪还叫国家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吗?再说了他们又没说不回来,你不挺明事理吗?怎么人老了泪水就多了。说着,说着老伴眼泪也成双成对的滚下来,老关头抽了下鼻涕。你看你光知道说别人,你怎么也泪奔了?
他拽了两张纸巾递给老伴一张,长长地叹了口气:我不是为女儿他们流泪,我是想起为了掩护我而被炸伤牺牲的民工阿南呀!我对不住他啊,复员后就成家立业,光顾自己的小家了。直到退休了,才去龙州烈士陵园看他呀。41年了,他比我大三岁,如果健在也儿孙满堂了,可……哽咽地说不下去了,老伴眼圈也红了。

阿南是为了国家和人民而牺牲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个小家用生命和鲜血而铸就的,我们一定要维护好我们的国家,将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让那些贼心不死,妄想主宰称霸世界的敌人做梦去吧!老伴你去炒两个菜,陪我喝一杯。
老两口举起了酒杯,大爱无疆,天佑中华,武汉加油,有国才有家!
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从东方喷薄而出,映红了祖国大地,崭新的一天开始了…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干杯!干杯!
黎明的曙光照射在身穿防护服医护人员们的身上,温暖的阳光在为他们的防护服消毒洗尘。武汉长江大桥在晨雾中时隐时现,可雄壮的大桥依然横跨在滚滚的长江之上。飞驰而过的大巴驶入了空旷寂静的街道,人们还都沉睡于别样的春节之中。
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还在昼夜奋战施工,众志成城的感人场面深深地感染了驰援者,一切担忧和顾虑都化作力量,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念油然倍增。 汽车并没有驶入医院,匆匆的早餐过后,首先进行上岗前的必要培训,如何防护感染和救护。
疫情就是战场,来自各地的解放军医疗队全面进入一线科室,诊疗护理工作全面展开,医疗队迅速制定工作规范流程、明确医务人员分工,进入新开设的100张床位。
连续多日战斗在一线的武汉医护人员,见解放军的到来,百感交集涌上心头,如同激战中盼到援兵,身心疲惫的医护人员,向解放军竖起敬畏的大拇指,还有敬军礼的。陪患的家属鼓起了热烈的掌声,还有人激动地喊解放军来了……一位重患病人,断断续续地:“我有救了!”
关爱虽然有心里准备,可当见到满院的病患深处灾难之中,特别是他们的期待目光,宛如无数把利剑刺来,仿佛从黑暗的深渊中伸出一双双渴望求生的手。谁家没有父母?谁家没有兄弟姐妹?她顿感责任的担子沉重,热血沸腾,同情的泪水滴在防护镜中。
女儿走后老两口商量,我们不能去武汉,我们可以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啊。我想报名参加小区义务防护队,我支持你老头子,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众人拾柴火焰高吗。是啊,国家有难,疫情当头,我们作为国家中的一员,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这就是最有力的众志成城。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关振山,我们中国有无数座山,战胜瘟疫定乾坤。老伴你说的对,他们在前方打瘟疫战,我们在后方斩瘟疫,无伦黑夜多么漫长,黎明的曙光必将如期而至!
由于长时间戴口罩和护目镜,面部被勒的过紧,再加上不透气,感觉头昏眼花。还不敢喝水,怕去卫生间需要更换防护服,另也没有时间喝水。看着病痛的患者,顾不得疲惫,只有一个念头,救治一个少一个。

一位和关爱年龄相似的中年妇女病得很重,她恳请关爱道:“孩子的爸爸是边防军人,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不幸牺牲了,我走了到没什么,可以去找丈夫团圆了,可家里六岁的女儿父母都不在了,谁来照顾她呀,没有父母的孩子多孤独啊!关爱听了后心如刀绞,她不由地想起天真活泼的可爱女儿,她深知作为一位母亲对女儿的爱和牵挂,潸然的泪水流在护目镜中。她紧紧地握着女患者的手:你什么都不要讲了,我会努力医治你感染的病疫,请相信我,我也是孩子的母亲!
自从女儿、女婿走后关爱的母亲便寝食不安,天天看新闻快讯,时刻关注武汉的消息。她还不敢多给女儿发微信,怕影响女儿工作,但还期盼女儿的信息。时不时地就看是否有女儿的信息。
晚上九点多了,她拿着手机还在等,突然“嘀嘀”的声音,她迫不及待地划开屏幕,是女儿的微信:爸爸妈妈你们都好吧,不用挂念我,现在武汉聚集了千千万万个像我一样的军医和来自各省的地方医护人员,大家都知道危险和艰辛,可当今疫情肆虐泛滥,大家都不往前冲,疫情不就越来越泛滥成灾吗?女儿是军人,还是医护人员,并且还是党员,这时我不冲谁冲啊!请你们相信女儿,我绝不会退缩的,既然是献出生命,也是为了国与家呀!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年的元宵节一家人都热热闹闹地在一起过节,可是今年,大年初一女婿就急赴武汉,紧随其后女儿也驰援而去。
女儿走时天空的月牙还没长出来,可如今圆月高悬,月光射入空荡荡的家中,照亮墙壁上的全家合影。桌子上的汤圆凉了,夜深人静了,老两口还望着窗外的月亮发呆。思念牵挂奋战在疫情前线的女儿女婿。特别是昨天当得知年仅34岁的李文亮医生走了,更让他们担忧牵挂,谁家的儿女谁不挂念啊!何时才能凯旋而归。老两口的眼睛模糊起来,月亮变得水汪汪。明亮的圆月宛若一个大中国,周围布满的点点繁星恰似13亿人民,为了祖国的安宁不知疲倦地守护月亮,形成众星捧月的浩瀚银河!
潮起潮落,月圆月缺。桃花三月下扬州,可马上进入三月了,这场空前绝后的疫情还没有结束。春风化雨,拂动的垂柳吐绿了,北归的燕子陆续回来了。夜深人静了,老两口望着时隐时现的皓月,一筹莫展。思念牵挂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女儿女婿,长时间的煎熬能挺住吗?何时可归啊?
关爱来武汉近一个月了,每天与瘟神死神搏斗。戴着口罩护目镜,穿着防护服,包裹的严严实实,望着源源不断的病患涌入,从早至晚都紧张地忙碌在恐怖的疫情之中。这是怎么了,她掐下胳膊有知觉,不是在做梦啊。
关爱没有刚来时的高昂斗志了,体重速减了十多斤,她已经快崩溃了,真想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可却找不到地方哭。她望着墙上的标语:“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木然了。
下午一点多了,关爱摘下口罩,洗手准备吃盒饭,只见镜子中多天没有化妆的脸白得像张纸,深凹的带痕像车辙,止不住的泪水夺眶而流,她怕同志们看见赶紧洗脸。
关爱吃了半盒饭,便坐在凳子上睡着了。她梦见了绿草茵茵,艳丽的野花争先斗艳,口罩变成了漫天飞舞的蝴蝶,突然一阵狂风暴雨,将蝴蝶击得粉碎,吓的她出了一身冷汗,半盒饭掉在地上。关爱看了一下墙上的时钟,戴上口罩又进入了重症隔离病区。

茅木 绘 《逆行》
杭州书画院长 雅乐轩vlp书画家会员 ▲
关爱来到了52号病床前,查看她的病情,她与这位老妇人病患有着一段不平常的情源,因为她是彭有国的老伴。
1月28日是关爱接诊的第二天,当她来到走廊叫彭有国就诊时,护士长走过来,告诉她还有一张病床,今天只能暂收到此。刚坐起来的彭有国犹豫不决,他望着旁边比他病情严重的中年人。他肯定上有老下有小,于是他便把排了一天多的住院医治床位让给了此人。关爱见了后深受感动!
彭有国是除夕的前一天发病的,等到初一病情就严重了,呼吸困难。可120派不出车,只好借个轮椅送到家对面的医院急诊救治。肺部CT诊断报告显示:呼吸道肺部感染,双肺可见弥漫磨玻璃片状,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在家隔离了两天,27日才被120接到医院。
在生与死面前,他却将治愈希望的病床让给了素不相识的人,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怀呀!由于他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入院就进入重症隔离病区。虽然关爱竭尽全力给他医治,可仍不见病情好转,而且愈来愈严重。

说话困难的彭有国老人拒绝使用丙球蛋白,留给更需要的人使用,他凝重地对关爱说:我恐怕过不去这道坎了,你给我找张纸来。他吃力地写到:“怀志儿,老爸走了,不能陪伴你们了,你要照顾好你妈妈和我孙子。把家中的那套旧军装给我穿上,银行卡上还有一万多元钱,留给孙子上大学用吧。(密码19790217)把我的丧葬费捐赠给一线的医护人员吧,他们太辛苦了!”
爸爸—彭有国 2020年2月9日晚。
翌日早晨关爱查房时,彭有国已安详地离去了。枕头边的遗书上放着银行卡和身份证,69岁的彭有国不情愿地走了。从他的遗书中,关爱知道他曾经是位军人。银行密码:“19790217”不正是中越自卫反击战的日期吗?她将此事告诉了父亲。当父亲听到彭有国的名字时,他沉默了许久,然后痛苦万分地哭诉:他就是爸爸寻找的老班长啊,是老班长把我背下战场的,怎么会…老班长啊,您将毕生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啊!
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这就是我们坚不可摧的国与家!
原创:吕宝林2020年2月21日
(本期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吕宝林1955年出生于吉林。学历-中专,学科-美术,当代的知青, 1987年创办了公司。自驾行驶了15万公里,拍摄撰写了300多篇游记、散文和两篇长篇小说。摄协、美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