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忘了他们
作者:陶华
一
2020年2月16日的晚上,远在江西铜鼓的战友黎谟佑给我发来了一个《热血铸军魂,1979年2月17日自卫反击战》的视频,并附上一段文字:41年前的今晚,我们已经进入阵地待命了,阵地的战壕水深半膝,全是嗜血成性的山蚂蝗。亲身难忘的经历,17号早上凌晨五点45分总攻开始,我军万炮齐发,撼天动地,我和成千上万的战友同一时间一起跃出战壕朝越军阵地扑去……
黎谟佑参战前就是是我非常看好的战友,时任侦察班班长,作风过硬,军事技术不错,性格沉稳和淡定,战后荣立三等功两次,被分配到铜鼓县人民银行工作。
在一次聚会时,当我问及战场情况时,黎谟佑给我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次,他所在的四连与七连和八连(连长李作成,现为总参谋长)在攻打保肯和橫模时。某部队三团四连、八连、七连,八连担任主攻。他们四连在穿插经过一处开阔地带的时候,遭到了越军的伏击。
越军当时使用的是我军12·7毫米的高射机枪来阻击我军步兵的进攻,子弹能将碗口粗的松树拦腰截断,齐刷刷地如快刀割韮菜一般。
黎谟佑班里的一个江苏兴化张姓的战友被越军高射机枪射来的子弹击中了腹部,把他的肠子都打出来了。
在这危急时刻,战友们只得给他实施了简单的伤口包扎后要把他抬下山去。这时候,他突然紧紧抓住班长黎谟佑的手用微弱的声音说道:"班长,我好冷,好饿!"
黎谟佑听了赶忙从裤兜里掏出自已仅剩的一块压缩饼干塞到了他的手里,他紧紧抓住黎谟佑的手咧嘴笑了一下,头一歪就牺牲了。
黎谟佑说,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刚才还在一起行动,一转眼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没了,让人觉得很无奈。尤其是在冲锋的时候,人被子弹击中要害倒下去时没有声音的……
当时参战的人数很多,这是某部守备一连参战的勇士。他们分是赵连富、黎谟佑、范慧辉、丁有泉、张培志、张承发、张学海、唐国山、高广阔、朱乃兵、戴广伟、邵复贵、李昌明.何天富.臧秀根.刘广富.邹长德、荣春华、戚守林、董永庆(烈士)共20余位。
这是当年某炮兵四连参加自卫反击战的勇士,分别是:曹仕达、朱仕权、詹贤松、智通成、鲍英昌、张正平战友。
下面是某步兵连第一批十二人记不清了,77年兵有朱士涛.黄胜強.陈建強和王益众,75年兵尹班长和饲养员姓啥记不得了,当时我印象四排長李成昌到广西华石工兵连,打仗前主动要求到步兵连队,我和陈建強分到三团九连,其它六人我记不起了。这是王益众提出的信息,在家此表示感谢!
二
我告诉他,我有一个很要好的战友参加了自卫反击战,牺牲在南疆。今天是他牺牲41周年,我想写文章纪念他。
他是浙江浦江岩头镇新建行政村荷大元自然村,是个小村子,名字叫陈岳才,76年入伍,长得墩厚,人也很诚实,平时很少说话,见人有些腼腆,农村人,没有读过几年书,是连里的重机枪手,枪法很准。同他一起奔赴前线还有不少的战友,
在南疆自卫反击战中,陈岳才仍被指令担任连重机枪手,每次都完成的十分出色。后来在一次限时山头攻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打光了所有的重机枪子弹,枪管也打红了。
连队在他的重机枪掩护下终于冲上了山头,他看了一时高兴就站立了起来。这时候,突然飞来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脑袋牺牲了……
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令人唏嘘不已。在南疆像他那样的烈士有成千上万,光是烈士陵园就有24处。
三
下面是我的一个叫沈岩的老兵,当时他任连指导员。他在自己的博文中这样写道: 难忘,41年前的今天凌晨,我们在凄厉的寒风中,为连队首批参战的15名战友送行。记忆中,很有些,"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
此时,我想起41军参谋长曲奎将军和他在对越战争中牺牲的儿子曲宁江。
对越战争爆发,曲宁江入伍刚一年,报名未被批准。他直接打电话给父亲。曲将军通过自已的关系走了“后门”,让儿子终于上了战场。
1979年2月24日,曲宁江的部队在穿插中遭伏击,他壮烈牺牲,年仅19岁。
曲将军在前线指挥,曾在山上看到儿子站在坦克上前行的身影,那竟是作为父亲的最后一眼。
心里,再一次为曲将军父子的忠诚而泪奔着,感动着,崇敬着!
一个已升任为前线指挥员的将军竟然为自己只有19岁的儿子开后门参加自卫反击战,这是何等壮烈的举措。
这就是中国精神所在,体现在英雄的生命和鲜血里。哪一个父母不疼自己的孩子,哪一个父母都伤不起呀!
那些舍身请命咬破自己的手指醮着鲜血书写请战书上战场昔日的英雄们,正是这种中国精神最真实的兑现与写照。
中国强大,需要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在这些英雄身上的弹孔和刀疤里,在英雄们不屈不挠的骨子里!
还有在英雄们感天动地的牺牲和奉献的故事里!就是在平凡人的真善美里面也有这种精神,这就是中国精神。
正是这种中国精神,必将凝聚诠释为中国力量!这种中国力量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强国强军的核心所在,启迪着无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
正是这种中国力量在抗击这场新冠状病毒的决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多少英雄豪杰离开家人逆向奔赴抗疫救援第一线。他们为战胜疫情尽心尽力地释放自己的能力和爱心,满满的都是正能量!
不要忘记他们,他们是中国人的骄傲,他们是英雄,他们就是中国精神!
正是这种中国精神所凝聚释放出来的中国力量,是聚民心,强素质,强民族,团结一心,齐心协力打赢这场疫情的前提和基础!
时代需要英雄,英雄需要传颂;同样,国家强盛离不开英雄,更不要忘了他们!
作者:陶华写于2020年2月17日于东海大洋中的一个悬水小岛上。

作者简介:陶华:出生杭州,现居东海大洋中的一个悬水小岛上。有过军旅生涯,有文章在军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爱好文学,出版过个人作品集3本,闲暇时喜写文吟诗作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