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篇小说】
祁连山下的那滴甘泉
文 | 源泉
第二章 对神的崇拜
故事依然顺着这祁连山的神韵展开,在甘肃省永登县城西南角、兰州市的西北角有个叫连城镇的地方,那可是藏文化的宝地,镇中央有藏文保存尚好的妙音寺,寺庙内经典的藏文青条碑文刻在妙音寺塔的四面,金字镶嵌,编钟成排,每天游客络绎不绝。
紧靠庙寺东侧为鲁土司衙门,门前牌坊高高耸立威严,这在西北那祁连山脚下也算一个方圆几百里也算是一个亮点。不过再转过身再向西约1公里,山根下每天都流淌的窄处约几米宽的河,名为大通河。这是祁连山下的一条生命之河,她日夜流淌,给生物以命脉,给植贝带来生机,给这里营造出得天独厚的旅游胜地。
可在这条河的对岸两山之间有一个很窄的沟豁,每年四月初八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此地西北小五台山逛庙会的那可是人山人海,众人涌进这一公里长的沟从而进入里面一层高台上有一座庙寺,每座庙寺都有百余个大台阶,台阶有宽有窄,窄的地方两个人得侧身而过。
说也怪,在这方圆百里的山上是见不到树木和草的,但这里只要你一走进沟就会被灌木所阻拦,越往里进越茂密,也有滋润这花草树木的泉。
在通往庙寺的路台道两侧那是长着粗大高耸的松柏,大的一人合拢抱不住,而路边长着玫瑰等开花的植贝。四月初八在西北那是入沟还是很暖,可穿单衣,但逐步升高而越来越凉,山上风声嗖嗖,若爬到最后五台上最后一个台阶那是相当难的,因为越高越陡,最后都下不来。
尽管如此,每位登山的人都自觉地按照刚上山路口上的那个告示牌所提示,“上山者自愿带上山两块砖!”可凡是上山者,不管老少都自觉带上两块,供庙宇兴建,有记者采访游人为什么这样做?他们回答说,“上山者讲慈悲!”
据说,前来此小五台山的名人有几代藏活佛,他们的前往使这座不起眼的海拔2000米的秃岭中的绿洲更富神的味道。
人们在四月初八那天经常见到更虔诚的信徒,她们是远离这里有四五百里的青海前来祈拜的藏人,她们从两个多月前就从家启程,一跪一磕头一扑地前行风餐露宿任其寒冷,双手掌鲜血淋漓,膝盖磨出圆圆的洞,甚至露出骨头,她们说,“心中有佛,不顾任何!”。就是这样必须在四月初八赶到神圣的庙会,这就是西北人的崇拜,这就是她们心中的神!……待续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