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对联故事】
《包拯考联破命案》
浙 江☆赵 锡 洪☆搜集整理
总 编☆北 极 星☆责任总编
副总编☆诗茵若雨☆责任编辑
主 编☆刘 茂 元☆执行编辑

【序:提起北宋的包拯,几乎无人不晓。他一生的传奇故事都被人编进了《包公案》,不仅脍炙人口,而且很多奇葩命案,在他手下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不少传奇故事曲折离奇,被拍成电影或电视剧,有些还搬上了戏曲舞台。如《秦香莲》,《狸猫换太子》,《白眉大侠》,《包青天》等等众多优秀影视剧,深得广大群众的喜欢。】

包拯,北宋庐州人(今安徽合肥),字希仁。天启进士,曾任过知县,后被朝庭重用,任开封府伊两年,被宋仁宗授为御史中丞,嘉佑六年,包拯又被仁宗任命为枢密副使,官职相当于副宰相。包公,民间又被称为“包龙图”,由于他办案锄强扶弱,伸冤理枉,不避权贵,矜恤孤寡,一介不取,铁面无私,童稚妇女,皆知其名。他一生的传奇断案中,民间都说他能日断阳间,夜断阴间,死后且为阎罗天子。后人一首诗,概括了包公一生为人处世,诗曰:
理枉全仗是廉明,岂有神仙异术存
刚正如公能有几,果然一笑比河清
包拯办案喜欢到民间了解民情,给百姓排忧解难,还经常微服私访。有一年他在开封府任府伊时,到民间就得到了一个曲折离奇的奇案。

有一对姓徐的年过半百的夫妻,18岁时为儿张罗了一门亲事。才华横溢,容貌若仙的新娘,在新婚之夜新郎入洞房之前,竞出了一个上联,要新郎来对,若对不出,就不要入洞房。这新娘子的上联是:
“书生点灯登阁各攻书”
这是连环式的对联形式,联中的“灯与登,阁与各”是同音字,前字分别是后字加偏旁而成,而且,“点灯”,二字还是双声,可想而知,这上联,如果没有文学功底的人,要对出绝对,是相当费人脑筋的。

其实,这新娘属于才女类型,她知道新郎也是书香门第出身,考一考他的文化功底,也是情理之中。新娘出句后,隔着房门对新郎说: “都说你书读的不错,我要考考你的真才实学,你若对不出下联,今晚就不准进入洞房。”
当夜,新郎在房门外,苦苦思索了好久,还没对出下联。新郎也很无奈,于是赌气离开了家,去了村里的学堂书房过夜。第二天,他一早回到了家。新娘见新郎坐在堂前圆桌前紧锁眉头,便问其故。新郎吞吞吐吐地说:“你出的上联真难呀,我昨晚回学堂书房里不知费了多少脑汁,还是没对上你出的对句!”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新娘听后双脚软了摊地上,嚎啕大哭,不一会竞悬梁自尽了。人命案一出,县衙得到有人来报案,马上将派捕快将新郎抓捕,然后刑讯逼供,屈打成招,被判秋后问斩。
徐母得知儿子秋后行刑,也绝望地跳河寻死了……

包公私访,得到此命案的离奇,从中分析,定有蹊跷,他便到徐家新郎房中查勘。入夜,包公踱到徐家大院内,只见月光如水,轻描淡写地将月光泻在那斑斓多彩的梧桐叶上,隐隐约约,树影婆娑朦胧,梧桐树下放着一把红木椅子,他微微一笑,说: “看来,我要拿对联征联来破这人命案件了!”
公孙策,以及王朝马汉等随从都不知道包公在搞啥名堂,感到莫名其妙。第二天,包工离开徐家,又来到县衙,马上叫公孙策上街贴出告示,内容是开封府要在本地择优录取一名有才学书生,到开封府任职抄录书写公文,欢迎有文化之士前去县衙应试。二十多个应试人来到县衙,包公出的考题是一上联:
“书生点灯登阁各攻书”
二十多位应试对句中,包公最满意的是一位叫梅二的后生。他应试的对句是:
“小姐移椅倚桐同赏月”

梅二高兴的手舞足蹈,当场就喊我选中了,于是,他十分高兴地对包公说:“包大人,不知您啥时带晚生回开封府?”
包公冷冷一笑,走到县衙高堂,把惊木一拍,高升一喊:“升堂……升堂……”
县衙一班人立即各就各位,各办其职。只见包公大堂喝道:“梅二,你这个大胆刁民,你还不将如何奸淫新娘事实,从实招来!”
梅二连呼唤冤枉,拒不招认。包公出其不意地大喝一声,你的下联对得好呀,与上联天衣无缝。

梅二惊慌失措,终于如实招供,认罪服法。
原来那天晚上,新郎一时对不出下联后,跑到学堂,刚好碰到梅二正在灯下攻读诗书,见徐新郎官新婚之夜不入洞房,跑学堂干啥。徐新郎官便一五一十地将新娘要他对对联之事告诉了他。谁知,梅二是个知人知面不知心的色狼,他的文学功底比徐新郎要高,他经过仔细推敲后,马下对出了下联。但他没有将下联告知徐新郎官,自己又打起了坏注意,待到半夜时分,看徐新郎熟睡之后,便偷偷溜到徐家,便装着徐新郎官的口音向洞房内的新娘答对。已熄灯而未入睡的新娘听到了。梅二所对答的下联是:
“小姐移椅倚桐同赏月”
当新娘听到这天衣无缝的绝对后,更是春心荡漾,她根本没有想到除新郎夫君之外的第二个人知道自己与夫君答对联之事,于是就开房门放人并让其上床了……
老奸巨滑的梅二,将新娘奸淫侮辱后,在天亮前乘机新娘熟睡后,便溜之大吉……

第二天,当新郎官出现在堂前,新郎官眉头皱在那里,难怪新娘会盘问何故,当新郎说到还没对上对联在犯愁时,可想而知,给新娘打了一棒,但是,在那个时代的人,有谁还敢说昨晚有人来对答过对联?新娘是一肚怨屈无处诉说,也感到自己的名节已无,这才想到一死了却一生……
若不是遇上包公,这桩千古奇案,也就没有那么富有传奇色彩了……
作于2020年2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