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连社,网名瀛洲居士。《诗词吾爱》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沧州市作协会员。都市头条编辑。

序:20年前,广众幸福来潮,个体经济突飞猛进,贫穷阴影已经褪去,时空弥漫着熙熙攘攘的淘金热流。然而,酒色财气复活了某些龌龊,朋贝金龟撬开了某些私欲,优良传统或遭挑战,良序功德或遇泥泞。
作为一名普通教育者,位卑不敢忘忧国,因而苦其心志,草撰《为人》一章,以期引起共鸣。当时,网络尚不发达,只能成册传阅。今得宽余,特制电子文本,愿与同志者共勉。
《为人》
瀛洲居士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头顶蓝天,脚踏大地,任行五岳,纵绝江海,上可揽宇,下可蹈寰,且主宰万物。人有理智、有思想、有德行。云中鹏、山中王、水中龙······那个堪比!改天换地,开拓创新,稳操股掌间,然而这一撇一捺,写之易,做之难。自从盘古开天,完人几许。释道儒家圣者,穷其毕生,著书立说,言传身教,化育万民。但功于“三纲八目”者,仍不多见。芸芸众生,至善遥远。“为人”问题,日益凸显。
解读“为人”概念,无非三点:即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何至善。学会做人,方能处世,学会处世,方能至善。
一,做人
做人,是指人之后天修养的全部过程,它包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修养与完善。其主要表现为,如何“立德、养性、修身、立命” 等,说穿了,就是如何完善“人性”的过程。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做人呢?
(一) 要加强道德的自我完善。
人性中正大光明的优良品德是维系人类生生不息,和睦相处,共享天伦,荣辱与共的根脉。无论是谁,一旦背离了道德准则,就会遭遇天谴,即客观规律的惩罚,甚至自取灭亡。夏桀商纣,遗臭万年,尧舜禹汤,史册颂传。历代良臣污吏,亦有史可鉴。道德修养,乃人生第一要义。
作为四书之首的《大学》,开篇明示“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可见道德修养与发扬是何等的重要。按儒家之道的理念、道德范畴,可用“三纲八目”括之:即“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按人的行为准则讲,不外乎“忠孝节义仁礼智信”;按道德标准讲,莫过于“中庸”;按道德目标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数千年的道德进化,繁衍出一系列警世省人、垂世立教、永不衰败的道德格言。诸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悌入孝”、“博学于文,约之于礼”、“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规矩方圆之致也”、“隐恶扬善,执两用中”、“君子必慎其独,君子必诚其意”“居上不骄,为下不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宽则得众”、“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敏于事而慎于言”、“仁者无敌”、“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吾日三省吾身”、“温良恭俭让”、“天下为公”、“以德报怨”、“与人为善”、“知其所止”、“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拾金不昧”、“见义勇为”、“遵纪守法”、“崇尚文明”等。无论何时,无论何事,均不可背离道德准则,一旦背离,必殃及其身。
在现代人的理念中,有些人眼之所觑无非金钱,头脑所思无非贪欲,行事处事不择手段,因而身败名裂,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缺乏道德理念,不但不能发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而缺德弃德。然而这些人往往给人“正人君子”的表象,观其外表很庄重,闻其言语很温和,视其行为很严明。其实不然,为政不为百姓谋,为官不为穷人谋,为商简直变色龙。
历代贤王的德政、仁政,当代国家的“以德治国”、“教育方针”等,都把德育放在了首位,并实施和构建了相对完整的德育体制。但关键因素还是人的内修,即道德的自我完善。人们对于是非荣辱的辨别能力可谓天赋,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其实不应该受他人左右,凭个人的分析、判断、实践等,完全可以自行把握,只是如何把握的问题。当代很多教育家针对青少年提出了“自我教育”的策略,这就意味着,人的本能中具有一定的自我完善能力,更何况成熟人性呢?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自我完善呢?
一是要认真学习和研究道德规范的内涵,特别是“社会公德”和“传统美德”,与自己头脑中的思维定式进行印证,矫正错误,弥补缺失,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是要经常反思个人思想言行,是否有悖于传统美德和规范。即使做不到“吾日三省吾身”,做到“一省”也是难能可贵的。基督教的忏悔,其实也是教人向善,多做自我批评,以期去恶从善。常言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坚持对的,理所当然。在自我批评的前提下,还要尽量多的听取别人的意见,要闻过则喜,不要文过饰非:要赤诚相见,不要虚情假意。
三是要对自己的思想言行加强约束和调控。人最怕的是没有自知之明,特别是在不同境遇下,不能保持稳定的心态。有的人一朝得势,便利令智昏。每况愈下,便铤而走险。“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用理智调控自我,才不致违德废德。
自我约束,说来也并非易事,因为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行(性)。这种道德品行(性)的突出特点就是“慎独”。一般人在遇到外力的制约时,还能够遵规蹈矩,当脱离了别人的监督监控时,就随心所欲了,甚至做出有悖于道德和常理的事情来。所以凡君子者,必慎其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应该做到的要努力去做,应该戒的也要努力去戒。在佛教教义中,“斋戒”是“修行”的必然途径。但真正做到的也不是很多,更遑论“八戒”了,只要努力去戒,戒到问心无愧的地步,那么也就基本上做到了“慎独”。
四是要持之以恒。道德的自我完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终身的坚持和努力,只要活着就得时刻考虑为什么活着和怎样活着。现实社会中,半途而废的例证不胜枚举,前些年讲的“五九”现象就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近些年来“五九”现象也提前了许多,甚至出现了“四九”现象、“三九”现象,比如河北曾经的第一秘。这些现象充分说明了个人道德的自我完善,既要坚持阶段性,更要坚持长期性,否则前功尽弃。《论语》中孔子曾夸赞颜回:“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一个人长期坚持,并不违背仁道,何其难也,孔子的其他学生,仅仅是“日月至焉而已”。
所以我们要效法和学习颜回那种“贵在坚持”的进德修业精神,终身不愈的去进行道德的自我完善,去追求道德的最高境界。(待续)

图片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