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兴冲冲地往回赶,待过了俄军最后一个关卡,夕阳也映红了天边。突然,一个拌马索拦在路当中,英才大叫“不好!”早已被抛出三丈多远。这时两边跳出十几个人,直奔英才而来。由于距离太近,无法用枪,英才连抛出两个飞镖,就听见“啊 啊”打翻两个。英才一腾两挪跳出了圈外。本来可以轻易地脱离险境,可是英才实在是舍不得那匹三河马,当他又摸回来,正在观察的时候,被六七个人紧紧地摁住了。 英才原本想用道上的话问一下,忽然听到他们用日语交谈,也就不吱声了。
这些人跌跌撞撞地把英才推到一个地窝子里,里面空间挺大,能容下十几个人。最里面有一个人靠着墙,面前有个小炕桌,蜡烛摇曳的火光,照在他的脸上,就像一个鬼影在飘浮。他用日语命令将英才放开,又用流利的中国话和气地问:“壮士,能不能告诉我你干什么去了?”英才没有回答,后面就挨了一枪托,那个看样是当官的又连忙制止:“别打别打,我们是日本别动队,是帮你们赶走俄国人···,”他回头问了一句话,笑着说:“就是老毛子,赶走这些老毛子。”英才觉得很可笑,不由地笑了起来,气氛也就和缓多了。这个日本军官叫花田中之助,他们的任务是专门来刺杀俄军一个上校。上午发现一个快骑向俄军检查哨疾驰,觉得有些蹊跷,所以专们等着捕捉他。英才正言道:“我是新民府巡防营管带张作霖麾下快骑,今天是奉知府之命到将军府送公文,与俄人并无关连,也未防碍你们公务,不知你们为何绑我。”这个花田一听张作霖三个字,腾一下站起来,问道:“是哪个张作霖?八角镇的张雨亭?” 英才点点头,花田大笑着说:“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原来,这个花田,几年前为拉拢张作霖的团练,曾经和张拜过把子,张也没少买过他的枪。“你用的枪,这也是我提供的。”花田掂了掂英才的马枪,几年未见,花田升任中佐,张作霖也当了清军的管带了。花田命手下将武器和马匹还给英才,还亲自送出地窝蓬。那两个受伤的小鬼子“八个呀路”地骂着,英才暗自好笑。花田嘱咐英才,向张作霖及夫人问好,待合适之时去看望他。
返回军营,英才向管带详细地叙述了办事过程,张作霖满意地点着头。出于自尊,返回的经过英才不打算马上告诉他。“吃亏了吧,”张管带好像不经意地说了一句,英才满脸通红,不好意思地吭哧半天,才将傍晚的经历讲了一下。张作霖对花田的问候表现得很淡漠,可对日军的活动很关注,他捉摸了很久,忽然发现英才还站在一边,就笑着:“你小子还想瞒我,快看看你的枪吧。” 英才这才大悟,枪拴早就让日本人给卸掉了。
很快,新民府地界的名人知士,联名上书将军府,“因其勤勉,严肃军纪,爱民如子,广护地方,”为张作霖管带申请褒奖。
将军副官来信,言及向将军进言:“新民巡防营管带张作霖,因为流言责备其人,恐其不服。其麾下多彪悍骑士,都是其多年追随者也,若换守将,恐怕众人不服,就此两项无论定决前后,都将危及地方安定。”
而将军夫人说得更直接:“张作霖的管带乌纱帽是你给的,人家时时记着你的好呢。哪有听风就是雨,放着恩人不当去当仇家的。”璔棋叫大家这么一说,又看了新民府报来的公文:“经察,巡防营两月内未有三人以上离营外出,营员名册亦未有广宁藉兵丁,府衙派员便衣前往广宁,遍访众人,并无匪患骚扰,只有河北商人日前到此贸易,县众百姓皆为受益而欢欣,卑职以为当前奉天两夷相争,匪患尚重,首当维护忠臣厚士,用以保我大清江山社稷。”还建议对广宁县令给与处分。最后,盛京将军府下文斥责广宁县,此事终获平息。
为民除害
英才知道,按照张作霖的计划,为求迅速发展必须要有大的动作,扩充队伍是首当其冲的事。按清朝规定,兵员建制是有编的,照现在说法就是公务员。不可以随意扩编的,否则国库不拨粮饷。奉天将军府以前发的文告,招抚团练和流散军卒,就是纳降胡匪。所以剿土匪削山头就是扩充兵员和增加武器的最合理的方式和机会。辽西匪患众多,究竟以谁为目标,方向尚未确定。可事突然来了,来的这么快,让张管带还真的为难了一次。
今日知府升堂,正议及准备恭迎朝廷所派工程勘察使,忽报工程勘察副使及随行人员一十五人,在铁路勘察中,被辽西巨匪洪辅臣尽数杀害。璔知府当堂震怒,摔了不少东西,府员个个大气也不敢出。退堂后,单独留下巡防营张管带,作霖心中大概有个估计,但也不便直说。增知府面对张作霖问道:“雨亭,我这几年待你如何?” “知府大人何出此言,当然恩重如山。” “我交你一件事,能做到吗?” “卑职愿赴汤蹈火,” 张作霖斩钉截铁地说。“我知道洪辅臣是你的救命恩人,而且不止一次救过你,所以我一直没督促由你去剿灭他。可这一年他变本加利,烧杀劫掠,百姓涂炭!这次又将我那任勘察副使的内弟杀害,” 璔知府这时用那双哆嗦的手,拿出府上多年不用的令箭 说道:“命你火速捉拿,剿灭洪匪!”
英才随着管带从府衙返回营房,马蹄声踢踢踏踏,无精打采的响着,路上管带没说一句话,只是偶尔地叹气,看着张管带那个样子,让英才觉得他手中的令箭真是有千斤重呀。
召集战前会议,巡防营五个帮带全到了,一听说要打洪辅臣,大家都默不作声了。要论实力,洪辅臣是这辽西仅次于冯麟阁的胡匪,人数众多。要说战斗力,辽西官府的队伍恐怕还没有对手。可更重要的是,他是老大的救命恩人,可以说,没有洪辅臣,也就没有张作霖的今天。
刺鼻的旱烟迷漫笼罩了整个房间,只听到咳漱和呷茶的声音,英才不停地给各位长官斟茶倒水,那粗瓷大碗和深酱色的茶水,更加重了这沉闷的气氛。桌子中间插着知府的令箭,这种自宋朝延用至今的“令下立取”的方式,咸丰皇帝后,衙门就很少再用了,足已看到知府的决心和仇恨。
还是张作霖先定了调:“弟兄们,没有办法,仗是一定要打的。”大家都看着张管带,听他继续说下去:“无论绿林还是官府,这义字还是要当头的,可自古以来,匪扰民官剿匪,也是天经地义的,现在我们是官军,洪辅臣是胡匪,谁也躲不过谁。”
汤玉麟回头看了看大家,提示到:“是不是打之前,通知一下对方?”他把“对方”两个字说的特别清楚。“那还不让人家包了饺子,”张作相反驳说。张景慧边琢磨边聊:“洪老讲义气,可又刚愎自用,对付他是不是要多想想。”大家这才七嘴八舌的从人数到武器,以及天时地利,如何打法,议了整整一天。
晚上,英才将各位帮带想法的记录,摆在管带的条案之上,张作霖并不去看,只是在地上转圈。“小巴图,你读的书多,这义气二字书上怎样讲?” 管带头也不抬地问。英才深知张作霖的苦恼:“打吧,对不起救命恩人,将来如何在江湖上混,不打,又不行,这是官军的职责,也不能违背知府的命令。”可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小小的英才倒讲出一番大道理:“张大人,自古以来,这义字就有大义和小义之分,大义者对事不对人,小义者对人不对事。自始皇帝到三国曹孟德,凡成大事者,皆以大义为行事之循。”张作霖抬起头盯着英才的眼睛,嘴里念叨着“成大事,成大事。” 看着他就好像卸下了背上的重物,一下轻松多了。张管带命英才马上召集各位帮带,重新开会。其实这几天,几个帮带弟兄都是为作霖犯难,可为大局,这路又必须走下去。知府军令已下,只能等管带痛下决心。
英才看着管带舒张的脸,心里说不出有多高兴。这一夜的会议,确定了对洪辅臣的做战方案:一、先礼后兵。二、只可智取,不可强攻。三、作霖请求知府延缓时间,加以配合。四、行动绝对保密。
第二天,张作霖拜见璔知府,将敌我双方情况逐一讲明,并将如何智取向知府合盘托出,璔知府连说:“好计,好计”。并让张管带放心,一定认真配合。下午,新民城中就传遍了知府怒责巡防营,张管带不服,为军饷争吵于堂上等等流言。晚上,英才单骑快马,向黑山县江家屯飞驰而去。英才这次是便装,也没带任何武器,只是怀揣一封信,是专门给洪辅臣的。深夜,英才到了江家屯,少不得又有对黑话蒙眼睛那一套,两折腾三审问,总算见到了洪辅臣。
摘下眼罩,英才缓了一会儿,才能观察周围的环境。这是一个大山洞,人在里面说话,有很大的回音。看这四壁,英才断定这是个废弃的玛瑙洞,和老家的差不多,四壁和满地的玛瑙渣,在火把的映衬下,发出幽幽的红色。洪辅臣坐在一把铺着熊皮的大椅上,懒洋洋地看着英才。“你是雨亭派来的?有什么事吗?他这官当得舒服吗?”这一连串的问话,其实根本不用你回答,他那充满鄙夷的语气,就完全表明了态度。英才报拳半躬:“属下是新民巡防营管带张作霖麾下亲兵,特向恩公致意,并带了张管带书信一封。” 英才注意到当他说到向恩公致意时,洪辅臣得意地点了点头。英才将信呈上,洪并不拆开看,只是漫不经心地扔到旁边。英才赶快告辞,洪辅臣也就摆摆手,连个回话都没有。叫英才看,那傲气真是冲天哪!
英才快马加鞭,黎明时分赶回了新民营地,向管带详详细细地做了汇报,张作霖默不作声,只是摇了摇头。
过了两天,又是一个傍晚,英才循上次的路线,第二次踏上送信的路途。到了江家屯,不巧洪大掌柜不在,英才将信留下,又火速返回。
又过了几天,是个十五,大地被月光映照得一片灰白,远处的山峦影影绰绰,英才又一次去黑山送信,在急驰中,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大片移动的黑影,英才快马追赶,从那嘈杂的呐喊声,英才确定是俄国骑兵,他仗着道路熟悉,拼命赶到前面,通报了洪辅臣:“我的天,足有二百多骑兵,后面还拖着一门山炮呢。”洪辅臣马上命令部下迅速分散躲避,带着英才转移到另一处宿地。
这个洪大掌柜,东拉西扯地和英才说着话,可以看出他对今天的事,心里很感激,可就是不愿意张口说。原来,洪辅臣前几天袭击了俄军的仓库,抢了不少物资,俄军摸清情况,连夜来袭。也巧了,碰上英才,避免了大的损失。休息片刻,英才想起正事,马上拿出书信,呈交洪大掌柜,“管带急书一封,呈恩公一阅。”这回洪辅臣倒是马上将信打开,可一脸茫然,问起英才:“雨亭可有话说?” 英才回答:“只是说急送恩公。” 洪辅臣骂道:“他娘的,这个小个子敢耍笑老子!” 这时,他的那个老军师说话了:“大掌柜,这三次无字之书,莫不是事关重大,一定非要面谈不可?”
按照和洪辅臣的约定,农历二十三在黑山江家屯,洪大掌柜要请张作霖吃饭。张管带只带了英才一个人,他两便衣素身,趁着黄昏跃马向黑山疾驰。因为早有约定,到江家屯后一切通畅,只是洞前一大片血迹让人很不舒服。洪辅臣发现二人的表情,有点不以为然地说:“是我的属下,没有完成粮草征集,叫我砍了十几个。” 英才这才明白了,为什么外界都管洪辅臣叫洪阎王,原来印象里对他那一点点好感,现在也全没有了,他想,这是不是一场鸿门宴呢?

作者简介 :赫连佳新,笔名秋叶。是中国北方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他在文学作品中曾以佳新、小成、赫连、秋叶署名。赫连佳新是中共党员,满族,共和国同龄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生于东北,成长于内蒙古,曾经在经济领域工作多年。他作品主要以文学著作和诗词为两个方向。文学作品突出的有超长篇历史小说《关东秋叶》(已出版一、二、三部,四、五尚在创作之中。整个小说为五部,四百五十万字。) 赫连佳新先生的文学作品坚持对历史的尊重,突出爱国主义,着眼于普通人的真善美,在文学作品中注重对科学知识的传播。他的小说涵盖三个阶段,即历史、现在和未来。《关东秋叶》(1887年-1939年),是一部超长篇历史小说,是描写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自发组织的“义勇军”,进行抗日的故事。《叶赫食府》是表现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小说努力表现中国老百姓,那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中的遭遇,和他们内心的纯真善良的品质。而三十万字的小说《翡翠公主》,是作者进行的新的尝试,介乎于历史和现在的穿越爱情故事。赫连佳新先生近期开始构思《科幻奇案系列小说》,现在已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重点推出了《电脑骑士》、《幽灵球队》两本小说集,而后面更加精彩的《贝湖魅影》和其他的故事也在创作中……。这个奇案系列,是描写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离奇案件,以及社会对向未来发展,产生一些令人担忧科技事件的科幻小说。在文学创作的另一个方向,他以秋叶署名的诗词,已经深入人心。近几年诗人的诗作已经多达几千首,他的诗歌细腻优美朗朗上口,为很多的诗友所爱。诗人秋叶(赫连佳新)特别对古词偏爱,他的百花词是很多诗友的最爱,诗句优美,不拘泥于格式。而他的散文诗则偏于叙事,把对祖国、家乡、人民的热爱,表达得淋漓至尽。《关东秋叶》一二三部,经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制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小说形式,广播小说已经在中央电台《作家栏目》播出,在各省的广播电台和新媒体都已经和正在播出,反响极为热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