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人点评:
今天下午我收到刘宋学文友来稿急忙阅读后,立刻转发到上海出海口文学社群。
希涛兄写过情定康桥。今天本社刘宋学50岁生日。我祝他生日快乐🎂🎁🎊🎈🎉写诗让他生活更美好!
我将他的稿件发到群里后,立即受到出海口文学社群副社长、群主龙孝祥、诗人许英、朱明棋、候莹等祝贺刘宋学生曰快乐!
今天是刘宋学50岁生日,我有些许伤感:在大都市都功成名就腰缠万贯满面红光了,按他的才学本该有完美的人生,好在希涛做他的恩师前程无量。在此祝刘宋学文友生日快乐!
大年初一刘宋学发来散文《家乡的老樟树》做成帖子发【西部风微刊】,竟有11万网友阅读,没想到如此受欢迎👏🏻,一般人很难做得到。出身江西独守绍兴本该给予更多的关爱。值他生日之际,推荐他的另一篇散文到【西部风微刊】,希望他这篇文章比上一篇阅读量更疯狂。
文/袁德礼

《远方的家,今天我生日》
文 刘宋学
今天是我的生日。2020年正月二十六日,阳历2020年02月19号。是个好日子,大好的日子,吉祥的日子,不光迎来了开工的第一天,也迎来了自己五十岁的生日。
祝自己生日快乐!身体健康!祝身边的亲人、朋友、文友、诗人、作家身体健康!鼠年大吉!平安吉祥!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感叹光阴似箭,如流水。日月蹉跎,漂泊不定。
转眼已从懵懵懂懂的毛头小孩变成奔五的男人,家之栋梁。成为生活的开拓者,梦想的缔造者。

天公放晴,阳光明媚,春暖花开,鸟鹊踏枝。房前屋后,树木竹林,处处闻啼鸟,夜夜听杜鹃。
回忆往昔,流浪江湖,餐风露宿。漂泊不定,居无定所。二十岁没有过生日,三十而立没有过生日,四十不惑没有过生日,五十天年也没有过生日。本打算五十岁的生日好好庆祝一下,谁知人会算天会转,偏偏碰上“疫情”,碰上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为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希望能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所以决定不摆宴席,不邀亲朋好友,不欢聚一堂。只要日月见证国泰民安,物华天宝,心满意足!
此刻我想起远方的家
家是人生的归宿,心灵的港湾。
每次看到老屋这张照片,就会想起老家。想起老家的点点滴滴,想起过世的父母,想起童年的时光和儿时的玩伴。那一幕幕就像放电影,一小节,一小节的全部投放在屏幕上,如数家珍般的全部倾泻而出,在泪影模糊的眼前滑过,一件一件的滑过。“看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天昏地转,思绪万千滚滚儿来,如山洪爆发,黄河奔腾。
有一次南下广东打工,从出去的第一天到回家站在老屋前,整整隔了十年,十年的时间发生了太多的变化,物是人非,好像又进入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一点都没有当年的温馨和热闹,根本都不像一个家。门前一片荒芜,杂草丛生,地面长满青苔,禽兽粪便随处可见,臭气扑鼻而来。只有几垛被日晒雨淋、风吹雨打快将腐烂的柴堆和倒塌的石头在杂草丛中摆出它们很无奈的样子。只有一株株叫不出名字的草,站在我的面前,其实是时间久了把草的名字给忘了。
现在人去楼空,房屋倒塌,父母何在。儿时那成群结队爱凑热闹的鸡鸭鹅又何在。
只有一株株叫不出名字的草,站在我的面前,其实是时间久了把草的名字给忘了。
只有那一株株齐肩的草,在风的劝说和推动下抚摸我的胸膛,抚摸我千里奔袭的鞋。
虽然听不懂草的轻言细语,也感觉不到爱的存在,却能听懂风的咆哮——十年了,整整十年了,你杳无音信,踪迹全无,无影无踪,一去不复返!如消散的空气,如家门口那条河里缓缓流动的水,流向远方,义无反顾朝梦想的地方奔腾而去。
此刻不经间想到《三国演义》开头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qiáo)江渚(zhǔ)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是的:“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我泪流满面,把所有冲到喉咙口的委屈又重新咽到肚子里。
连风都不能理解我的委屈,何况眼前从未谋面,自生自灭,茁壮成长,繁殖开叶的花花草草,为何要理睬一个远道而来的“陌生人”。
风是一路伴我漂泊,同舟共济,餐风露宿。饥寒交迫的时候都是风在左右陪伴着我,安慰我。可风看到我站在老屋前却对我疯狂地吼,就像一只看门狗,见到陌生的人拼命狂叫。也许此风非彼风——这是家乡的风,非广的风。

想想这么多年受的委屈,想想打工路上的坎坷,想想流水线上的劳累,想想建筑工地干活的艰辛,想想失去工作露宿街头无依无靠时的饥寒交迫,……心一阵一阵的凉,一阵一阵的酸痛,谁能理解?
——苍天!只有苍天!可苍天却无视他的存在,任凭风吹雨打,寒风凛冽,狂风暴雨,餐风露宿。
在举目无亲,工作无着落,四处游荡的时候,挤进街头巷尾,蜷缩在黑暗的角落,席卷而来的却是饥饿与寒冷。其中的苦与乐非一般的人能体会得到和理解,又岂能
寄托花花草草对你的理解。
一路风雨一路寒,霓虹灯下独徘徊。
明月不问君归处,朝阳升起又一天。
老屋的房子是土坯房,梁木和橼木都是杉木做的,非常结实。门和门框也是杉木做的,就连门槛和窗户也是杉木结构,楼面全是杉木木板拼接而成。不像现在的楼,楼面全都是水泥砂浆钢筋混凝土,那时候全是木板楼,青一色是木板。
老屋的后面是一片树林还有一个大大的菜园,小时候经常用弹弓去打鸟,打斑鸠,还用鸟枪打,这些都是童年的事。
老妈却喜欢把鸡鸭鹅放养在树林里,等傍晚夕阳下山的时候,收工回家了,才去把鸡鸭鹅“叫”回来。我记得菜园里还有几棵棕树,是一个堂伯的,每到夏天了堂伯就会去把棕皮剥下来,说是天气热了给棕树“脱衣服”,但是冬天就不能给棕树“脱衣服”了,否则棕树会冻死的。
他把剥下的棕皮经过各种工序做成牛绳还有箩筐绳,特别结实耐用。箩绳不仅可以装在箩筐上能挑一百多斤的担子还可以加大加粗起到更大的用处。只要是生活在农村里的人特别老一辈的人都知道棕绳的用处,相信很多人都亲手做过棕绳,我也做过,当然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


推荐作者简介:
袁德礼,1954年4月生于上海。现为《城市导报》创业人生、校园内外、终极关怀版面责任编辑、资深记者、专栏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30年来,先后发表上万篇各类新闻、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作品,累计1300万文字。出版过《武则天:一个女人的强权、沉沦史》、《百位老板谈人生》、《走访殡葬十年间》、《远航的心》、《女儿袁靓》、《在雨中我梦见本家袁崇焕》、《记者写天下》等书稿。作者曾在建筑公司、服装公司、团市委研究室、新闻报、劳动报等岗位上洒下过几多汗水。现为上海德礼传媒集团公司(国企)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