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结笔墨 也谈书法
我是五十年代末出生的。缘结书法,记得上小学时写字初受戴亨老师启蒙,中学时得益于叶庆滔、刁德迎、胡本寿、黄占华等老师的教导,对书法的兴趣也是从那时侯开始的。

1976年12月入伍军营,有幸在部队机关宣传股工作,又受军旅书法名家、团里文化干事杜明岺的指导,开始监古与创作。在部队时,曾在武汉军区书画展、湖北孝感市书画展中获奖。
八十年代初退伍回乡,进入水岩乡文化站,坚持砚田耕耘。工作中积极调动乡村书法爱好者创作热情,几次与营前、平富、金盆、五指峰乡(镇)文化站举办“营前片书画作品展”。乡镇展后作品又送县城展出,在那年代影响较大,对乡村文化振兴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九十年代初我因工作关系调入县城行政单位后,对学习书法的时间相对较少。尽管时间紧,但书法对我的吸引力依然不减,几乎每逢周末,都离不开笔墨纸砚,晚上大多也要写上十分半小时。

学书临墨,在于坚守,但又不能任情放纵,一味恣意挥洒。书法要得其门而入,悟其法而学。于是,一段时间里,我非常注重书法的理论学习与研究,尽量多了解一些古人的笔墨性情。在书法理论的指导下,开始认真临习古人法帖。从《颜真郷勤礼碑》到《张迁碑》,从米芾到王羲之,从《平复帖》到《怀素自叙帖》等。我在碑帖之间甘苦耕耘。临习古帖,我也是自学,手摹心悟,“一点一画皆求象本”。笔、墨、纸,尽量相近古人的工具,同时选择适合自己个性气质、易上手的字帖,多读多临。做到只要动笔,就当作品看待。创作时,我注意形式的构成和空间的对比,注重线条的凝练和行笔的节奏,用墨力求“枯润浓淡白”,试图让自己的涂鸦之作,更有视觉冲进力和气韵的提升。临帖、创作,创作、临帖,不断的追寻,一路坚持下来。

提笔习字四十余年,弹指一挥间,个中甘苦,想来与众多同。时下已退休,写字已成为慰籍心灵的良方,让我也免于种种浮躁的浸染。我在书法路上努力着,在这水墨世界中行进着,享受它带给我的那份超然和快乐。
2019年12月25日

【作者简介】
胡本浩,水岩乡井仔村人,1958年出生。现为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赣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犹县书法家协会理事。
作品曾获:
1987年“文明杯”全国钢笔、圆珠笔书写大赛优秀奖;
1988年“戎艺杯”全国书画有奖大赛入展;
2006年首届中国红色之旅“井冈山杯”优秀创作奖;
2009年江西省第三届书法临帖展入展;
2010年江西省第三届楹联书法展入展;
2010年江西省第六届书法展优秀奖;
2011年赣州市第三届书法临帖展入展;
2016年赣州市纪委、赣州市文联“廉政书画作品展”优秀创作奖。
【胡本浩书画作品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