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道之行 天下为公
作者/三木秉凤
墨芳文醉有缘客
风起云涌万里霄
天下为公莫疑是
世界大同在今朝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建功立业,名垂青史”几乎为诸君毕生梦想!然而在“立业”过程中,我们建立的是“事业”还是“职业”,却少有人分辨。
事业是什么?为“公”而奋斗者皆为事业!大到人类事业、国家事业、民族事业,小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皆事业之所属。
什么是职业?为“私”而奋斗者皆为职业!为了糊口,为了养家,为了小圈子利益,带着功利私心,即使我们干出利国利民之大事,仍然是一种职业行为,而非天下事业。
职业与事业之别,不在其表面形式,而在胸怀与意志,这是“公私”价值观的天壤地别,这也是文化教育与知识教育而导致的灵魂差距,亦是奉献与索取之别。

“为先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东方文化价值观之千古绝唱。东方诸家思想犹如春园百花,在诸子竞鸣中“百花齐放”,共同形成了春绿大地的东方文化。
自古我们的文化中,包含着“周而不比”的和谐基因,所以东方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传承性文化。
西方文化,自古希腊、古罗马时起,就是在政治上提倡民主共和(多数压制少数),在思想上提倡批判揭露(意识形态斗争),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提倡自由竞争(弱肉强食)的各自独立的断裂性文化。
两种文化,催生着事业与职业的不同要求。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我们这个躯壳,为世间带来多少所谓的物质性利益,而在于感恩之中,上系天地,下系人民,内不愧心,外不愧众,体现出一种精神领域的和谐,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然而出自西方的知识教育,出现先天不足,导致功利教育的泛滥成灾,误导着大众由“事业之心”转向“职业之心”!
没有“事业”作为依托,人们就会眼光短浅,心胸狭隘,只谈崇峦峻峰的风光旖旎,不言万丈深谷的幽溟冷清。这种教育令人拿得起却放不下,赢得起却输不起,生得起却死不起,闻得了笑声却容不下悔泪。

事业为公,逐求天下大公;职业为私,逐名向利而变。我们生活的宇宙太极之中,一对阴阳在不断重组变化。世界就像永不止息的万花筒,每一次组合,都会呈现出不同的图案,不论我们多么渺小,亦都会在某段时空,为社会展放出光彩,又会在大部分时空,被其它光彩所掩没。
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我们追求永恒之事业,还是蝇营之职业,一旦作出选择,那么,我们就在冥冥之中,未来征途已定。
生命是一种循环,富贵贫贱也是一种循环,荣通穷达也是一种循环。生命中,有高峰便有底谷,有高山便有小溪,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社会规律。
自从世界从文化教育,转向知识教育以来,人世万象正乾坤大变,知识教育“误人”多少“子弟”难以计数。
我们一生应走向事业,而不是拘泥于职业。事业“己立而立人,己达而达人”,“一人有福,兆民赖之”。职业是为家庭营生,为自己糊口,也就生出穷通荣达的概念,为了面子活着,为了虚荣活着。
事业一旦受挫,我们依然会在平淡中,观庭前花开花落,观天际云卷云舒;然而职业一旦受挫,人或将陷入万丈悬崖,或穷困潦倒,或一蹶不振。
事业与职业,代表人生发展的两种境界。《易传》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社会是人类组成的社会!人不仅为自己而活着,万物不为我有,但为我所用,天下不为我任,但为我忠,这才是人生境界质的飞跃。从大土豪到慈善家,从小舞台到大舞台,从小家到大家。

人,格局大了,胸怀也就宽广,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人生输赢对于事业者,不过是巨浪滔天的峰谷形式,因而事业者,永远不会为某种职业目的所劳形累心。
《道德经》曰:“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宇宙之道,在于日月星辰互为体用,天地之则,在于万物链条和谐共荣。人类社会若效法宇宙自然,社会大同,就由遥远梦想,变为今朝之现实,我们的世界,将从此“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