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雪压梅枝一点红,梅凝雪蕊笑春风。二0二O年的第一场雪,如翩翩起舞的嫦娥,飘飘悠悠地落在房屋上,宽阔的田野上,真是银装素裹,好一派祖国风光,雪是多么可爱,又那么神奇,诗人用笔来赞美雪的诗情画意,陶冶自已的情操。
连云港诗社编委会
二0二0年二月十七日.

投稿作者名单(按投稿顺序排列)
梁同余、李厚仁、朱洪滔、吴兆阳、陆金荣、李保才、刘琳、丁加涛、刘奕辰、刘文亚、康怀信、王琼、马振学、朱明群、王元业、张娟、杭义才、方少春、王敦仲、震煜、李刚、刘清云、陈大昌、严开萍、吴贵卿、陈圣余、刘福云、韩彩娥、王晓云、余爱情
评论员:邓国琴

梁同余(连云港)
梅雪吟(连珠体)
(一东)
寒梅抱雪小桥东,雪裹梅装吸眼瞳。
梅带水香吟瑞雪,雪含梅韵笑春风。
梅欣雪色三分白,雪赏梅花一点红。
雪缀腊梅枝茂盛,梅裁雪影月朦胧。
(二冬)
梅倾雪底锁云峰,雪助梅枝看劲松。
梅映雪花红烂漫,雪凌梅蕊绿葱茏。
梅间有雪千山染,雪里藏梅万岭封。
雪浸梅心云如画,梅寻春到雪无踪。
(三江)
梅花傲雪又降雨,鹊落梅枝雪染窗。
梅雪对歌吟一首,雪梅联句赋逢双。
梅摇雪韵酿成酒,雪洒梅间化入缸。
雪借梅风飘两岸,梅凝雪色过三江。

(四支)
红梅独抱漫天雪,梅雪敞怀戏柳丝。
梅雪诱人如意爽。雪梅挽手吉祥慈。
梅风拭泪雪无语,雪魄伤神梅正思。
梅雪一生香自醉,雪梅万变色难移。
(五微)
雪梅潇洒尽朝晖,梅雪融情常伴围。
白雪进山梅自在,梅香入岭雪纷飞。
梅欢雪絮频频落,雪染梅心脉脉依。
雪绕梅枝生绿意,梅含雪韵吐芳菲。
(六鱼)
梅恋雪依情如初,雪为梅蕾靓妆梳,
雪飞梅地愁难解,梅展雪姿欢自舒。
梅字雪词留客梦,雪笺梅笔写春书。
雪梅有酒醉明月,梅雪争春醒故居

(七虞)
梅怀雪意有归途,雪透梅心烦恼无。
雪让梅风吹玉树,梅听瑞雪落桐梧。
雪梅留影畅云鹤,梅雪逝光过隙驹。
窗外雪梅天下竞,雪中梅景五洲殊。
(八齐)
雪润红梅百鸟啼,梅凝白雪日头低。
竹梅迎雪浮云海,梅雪争春杨柳堤。
雪洒梅亭风自北,梅开雪岭月偏西。
梅听雪雨花摇影,雪渗梅林燕啄泥。
(九佳)
雪压梅枝风扫街,梅亭冻雪映江淮。
濛濛雪色梅摇落,朵朵梅花雪掩埋。
梅醉雪诗弹月客,雪吟梅句读书斋。
寻梅踏雪故乡路,赏雪邀梅候鸟乖。

(十灰)
雪光一片染红梅,梅展雪颜听响雷。
雪叹闲愁梅落去,梅添秀色雪飘来。
梅欢雪态轻盈起,雪望梅姿笑眼开。
处处梅花迎雪到,条条雪路待梅栽。
(十一真)
梅藏雪里贺年新,竹共红梅赏雪人。
无雪无梅非好梦,有梅有雪抖精神。
梅赊雪色芳华茂,雪话红梅温语珍。
雪醉梅天看旭日,梅辞霜雪盼回春。
(十二文)
雪盈梅影看东君,梅蕊盛开瑞雪纷。
雪借梅香花露水,梅输雪色雨遮云。
雪梅作伴情还在,梅雪相依永不分。
雪戏腊梅如意爽,梅披雪景乐欢欣。

(十三元)
雪飘窗外落梅园,梅绽丛林雪语喧。
雪抱梅枝临晚暮,梅牵雪魄到黄昏。
梅花浪漫雪常问,瑞雪逍遥梅不论。
雪韵梅心凝日月,梅情雪意溢乾坤。
(十四寒)
雨润梅枝瑞雪残,雪梅又遇倒春寒。
梅风常刮雪欣赏,雨雪交加梅赞叹。
雨透花香梅雪醉,梅联雪絮碧云弹,
一帘雪梦听梅月,几树雪梅胜玉盘
(十五删)
雪色连绵梅韵还,梅情入画雪相关。
腊梅孕雪花烦恼,冬雪看梅柳笑颜。
残雪浸梅芽嫩嫩,梅风融雪水潺潺。
红梅结籽雪飞舞,白雪盈怀梅等闲。

李厚仁(淮安)
七九得雪有感
一冬未见出瑶池,幸肯姗姗莲步移。
岭上梅花精气损,垄间莜麦病虫孳。
不惟田父欲穿眼,更有骚人难赋诗。
任是高娇当惜面,来年切勿误行期。
朱洪滔(淮安)
夜雪
遽落运乖庚子春,船踪鸟影绝江津。
何寻翠柳旁滩渚,唯有银蛇绕草榛。
病榻聊思横枕卧,凛风无奈拍窗频。
城封路冻寒侵骨,几处犹留值夜人。
吳兆阳(上海)
申城初雪
冰砂昨夜叩窗扉,光泛清晨透叠帏。
鳞此琼楼连玉界,桥端春树覆银辉。
心牵医护江城赴,手缚瘟神沪渎归。
待化冻凌暄日沐,花团锦簇沁芳菲。

陆金荣(辽宁)
咏雪
纷扬白絮下云天,洒脱轻盈自在旋。
日照冰姿腾紫气,风拥暖意报春妍。
枝枝柳蕴新芽秀,朵朵梅含傲骨坚。
满目生机酣乐醉,欣寻令曲入华篇。
李保才(安徽)
心梅俏雪(通韵)
一
千山银屑舞苍茫,朵朵酥花开更香。
凌晓盈盈舒媚眼,寒唇瑟瑟试新妆。
心仪玉骨吟犹醉,梅入诗笺娇未藏。
俏过三春桃杏艳,雪噙疏影惹情长
二
一眸妙韵醉诗翁,帘外人游图画中。
雪衬琼花添爱意,梅拥玉絮诉衷情。
幽禽来去从容度,香径高呼浪漫生。
于赏景时怜傲骨,心笺自许染新红。

刘琳(淮安)
咏庚子年春雪
扰扰纷纷下九霄,半亲沃土半浮飘。
疑铺素锦层台洁,误作梨花枝上娇。
何故春时情切切,无由冬日影遥遥。
爱侬天外真君子,润物除污自有招。
丁加涛(常州)
雪中情
玉骨梨花夜半开,扬扬洒洒下瑶台。
银装天使从天降,素裹瘟神就地裁。
蓓蕾悄萌知讯到,骚人拈句弄潮来。
盼江水碧春山秀,再数声声雁几排。
刘奕辰(山西)
咏雪
玉树临风尽洒潇,满天白絮雪花飘
银装大地娇姿色,素裹梅花靓丽妖。
燕子漫游飞纸鹤,孩童玩耍走高跷。
曾经圆梦花无语,又是丰年景如潮。

刘文亚(淮安)
春雪
梨花潇洒染丘冈,白絮缤纷绘锦章。
素伴青园华夏秀,银陪秀岭九州祥。
情牵楚汉除妖孽,魂系滨淮咏圣王。
倒海翻江千岭美,龙腾凤舞百川苍。
(二)
雷神吼叫动苍穹,白絮柔情唱大风。
玉树清湖吟美曲,金梅秀岭织長虹。
银妆乐绘三江秀,碧野欣描五岳葱。
远望山川呈锦绣,近闻战役显神功。
康怀信(甘肃)
雪夜自愿者
床温被热好荣华,雪落风狂却远家。
饮冷穿寒封路口,搭篷起帐堵妖邪。
专为患者尽心看,自愿大街巡视查
护得平安无病害,再回暖室品香茶。

王琼(湖北)
雪夜抒情
正月初临响暴雷,风吹残雪玉梅开。
专家妙手查妖孽,天使蕴情送炭来。
防疫期间锣密鼓,驱霾逐雾扫尘灰。
军民协力三山动,瓦解冰川将士回。
马振学(淮安)
.庚子春雪
寒潮又是抖余威,雪驾东风乱絮飞。
白鸟无家惊远去,黄莺有节恨迟归。
何时天道皆随顺,几处人心未负违。
闭户深知春意在,乡关日出自芳菲。

朱明群(天津)
七律·春雪
几度和风染柳枝,寒英漫舞寄遥思。
陵丘峦野龟蛇动,峻岭峰群象马驰。
雪缀河山三日画,梅吟花草一春诗。
只须放艳醉蜂蝶,方晓曾经得乳滋。
王元业(连云港)
咏七九雪
(一)
瑞雪纷飞步履迟,银装素裹染梅枝。
桃花盈笑露红蕊,岸柳垂娇吐绿丝。
院内鸡鸣辞岁早,丛林鸟唱报春知。
溪中碧水带香韵,岭上竹松携酒诗。
(二)
怀抱梅枝雪相守,群中习作考思久
缘来不愧话三更,顺着自然写一首。
没觅仄平韵部来,就凭记忆感知走。
同窗诗友请扶正,打扰晨休动动手。

张娟(淮安)
春雪
早春二月盼珠芽,玉色多娇六瓣花。
半阕梅词吟旧句,一炉温火品头茶。
清风摇落惊山岭,杯盏芬芳醉绿华。
闲看屋檐飞老燕,静观邻里话桑麻。
咏雪
作者/王晓云
莽莽苍苍天际垂,寒风乱舞雪花飞。
田园世路添灵秀,树木群山闪玉辉。
独有腊梅频笑傲,多无蚂蚱不悲唏。
早春冻土深三尺,报导丰年稻菽肥。
杭义才(大丰)
春雪
绒絮纷纷漫际飘,艳姿飞舞竞妖娆。
千枝梅蕊迎风笑,万树花魂伴月宵。
素裹银装描大地,冰雕玉砌赛仙娇。
他描春雪无情意,我见禾苗日渐高。
方少春(淮安)
咏雪
昨日天空滚响雷,今朝大地尽银辉。
纷纷扬扬琼妃舞,洒洒飘飘玉絮飞。
肺疾疫情沿水上,乌烟瘴气绕城围。
精英十万斩阎鬼,百卉花开馥郁菲。

王敦仲(安徽)
白絮纷飞送吉祥
琼花漫舞乱飘扬,白絮纷飞送吉祥。
瑞气驱除瘟毒障,清风扫尽恶魔光。
玉肌春雪圣洁美,铁骨冬梅高雅芳。
危难关头大爱在,民安国泰万年长。
春雪
震煜
白梅一夜漫枝条,欲唤春回多舜尧。
碧水飞花绝踪迹,玉龙摆尾上浮桥。
可教三镇生灵润,应使九州旌旆摇。
也伴笙歌驱魍魉,沉香天际入云烧。
李刚(四川)
庚子2.15华南地区的一场雨雪
孟春气候真奇怪,几日回潮火热天。
一夜狂风云雾起,银珠雨雪满山川。

刘清云(山东)
庚子初春雪(接龙诗)
一
意外琼花昨夜旋,晓来一片白书笺。
填词雅赋诗怀抒,雪荡尘埃锦秀川。
二
雪荡尘埃锦秀川,东风送暖柳枝鲜。
新芽小草微微笑,人倚斜阳望碧天。
三
人倚斜阳望碧天,彩云几朵醉山巅。
回瞬远眺家乡地,情系江城武汉牵。
陈大昌(南京)
春雪
鹅毛公主耍天骄,叶茂春深戴玉条。
窗外安宁几何静,只听枝鹊放歌谣。

严开萍(连云港)
咏雪
瑞雪纷飞锁岭峰,银装素裹綻梅红。
青松挺立巍然笑,扫尽瘟神无影踪。
白雪
作者/王晓云
一
起伏群山白色多,蜿蜒碧水顿无波。
冰寒凝就新春韵,早奏丰年一曲歌。
二
果是银龙玉树家,梅枝梨蕊竞繁华。
晶身只伴红阳去,化入长江碧水花。
丁加涛(常州)
雪情
一夜梨花遍地开,银装素裹下凡来。
梅怀抱雪摇香影,醉把灰霾尽数摧。
吴贵卿(辽宁)

鹧鸪天·雪
昨夜青娥结宿缘,凭空撒落绢和宣。东西漫展三千里,南北轻铺两万旋。 萦怒气,卷丹田,凝成百阕鹧鸪天。江城浸洗毒冠孽,台海摧残独派眠。
陈圣余(连云港)
【桂枝香·正月廿二雪夜】
推窗远目,正粉雪初扬,
长街人独。忍想瘟魔乱舞,
楚天颠扑。 琼花漫卷征尘里,看连城、铜墙齐筑。事遭天谴,也因人祸,岂关蝙蝠。
叹方面何多碌碌,问汉正街头,悲泪谁掬。大考方知骡马,更镌荣辱。惜无长策平南楚,倩东风、谨为遥祝。
老夫衰也,宅之陋室,自求多福。
刘清云(山东)
画堂春 春雪有寄
午听淅沥雨潇潇,夜深玉蝶飞飘。晓来原野丽天娇,喜上眉梢。
心系荆江桥汉,琼妃降荡尘嚣。楼兰踏破角声号,肺疾除消。

刘福云(连云港)
蝶恋花.初春
窗外东风谁共语?海阔天空,却把春耽误。误了花开知也否?任由雪雨封门户。
最是瘟神施瘇蛊。料峭江城,谁解愁如许。劝尔飞将寒冷处,殷勤送上温暖去。
韩彩娥(桐城)
鹧鸪天•咏春雪
满目晶莹是玉葩,扬扬洒洒向天涯。
盛开心底无穷洁,飘落人间格外佳。
凝雨露、着冰纱,年初呈瑞万千家。
情深不忍狂魔舞,化作春风染嫩芽。
俞爱情(安徽)
一落索.春雪兆丰年
昨夜阴云弥布,雪花飞舞。此时春雪兆丰年,情系农家处。
缱绻春情频注,新花披雾。雨蓑烟笠待耕耘,舒写金秋赋。
蝶恋花
雪
作者/王晓云
飞絮纷纷寒雨后。片片晶莹,漫展清姿秀。奋力凝冰埋腐朽。乾坤莽莽无尘垢。
一夜江山娇胜绣。万树琼花,叶叶枝枝茂。三百银峰诗意厚。红梅喜醉迎春酒。
唐多令 • 踏雪寻梅
邓国琴(湖北绿绮)
银絮舞缤纷,田间盖玉尘。眺远方,天地氲氤。携手踏冰留脚印,何处去?把梅寻! 雪霁映清纯。山腰凝彩云?暗香浮,千朵芳魂。忽起寒风飞萼蕊,双手举,捧新春。
临江仙 • 香雪梅
邓国琴(湖北绿绮)
玉絮轻轻飞舞,目光悄悄追随。东湖湖畔赏寒梅 。岭高金蕊俏,冰冻北风吹。 疏影欣披冷月,横枝笑傲晨曦。梅与香雪总相依。浓情嵌铁骨,雅韵扣心扉。
诗人介绍:
丁芒,一九二五年九月生于江苏南通。当代著名老诗人、作家、文艺评论家、散文家、书法家。现居住于江苏南京。2012年5月被推举为中华诗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曾用笔名:轶明、田复离、艾洛莱、岑中逸等。自一九四二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从事文学创作七十年。
丁芒先生作品赏析之一
赏析者邓国琴
丁芒先生是我国文学艺术界的泰斗,有幸先拜读诗人的多篇诗词佳作,然后再学习老前辈的《以精品推动中华诗词现代化》诗论,深深感到顶礼膜拜!论文中有先生“十大不如”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然后学生我将先生的作品结合他的诗论一起研究学习后,颇有心得:
其中有着眼立意:小不如大;着手表现:大不如小;诗意传达:显不如隐;建构意象:状(描摹)不如喻;锻炼结尾:实不如虚;思路:同不如异,套(熟套)不如创(创新)。
老前辈论文中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创作的呢?
下面先举丁芒先生的三首咏物诗,谈谈立意、取材和意象。
宣纸赞
原驰彩兽海驰舟,浩瀚云天纵辔游。
案上腾烟三万丈,诗情画意一时收。
注:宣纸,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被誉为“国宝”。
用宣纸作画,画家笔下的原野,任彩兽奔驰;画个大海,任舟航行;画片天空,任云卷云舒,椽笔在宣纸上纵横游走天下;案几上刹时墨烟腾起三千丈;结尾诗人借物抒发了对诗书画家们在宣纸上尽显诗情画意之美的感叹!
该咏物诗首句写宣纸的妙用和特色: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书画家在宣纸上令各种飞禽走兽跃然纸上;
次句写宣纸上风云变幻,纵横捭阖,变幻莫测,为结尾作铺垫;
第三句由物过渡到人:运用夸张手法,案上腾起三千丈墨烟,如此表达出诗书画家在宣纸上挥洒笔墨之气势磅礴!
结尾很妙:借宣纸抒发作者创作美好情怀,立意不俗!"案上腾烟三千丈,诗情画意一时收。"一先一后用夸大法和聚焦法相结合来表达:先夸大为”三千丈”,后聚焦为”一时”收,即”一点”收。这一张一收极具张力,令人眼睛一亮,真叫绝妙!
徽墨赞
一锭松烟出皖南,千磨百劫骨如磐。
粉身殉向云霞去,染遍中华万座山。
注:徽墨,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墨锭,是文房四宝之一,墨锭是将墨团分成小块放入铜模或木头模后,压成墨锭。传统制墨工艺有炼烟、和料、制作、晒干、描金等(古代松烟制墨图)。炼烟包括油烟和松烟的炼制。
首句言徽墨的出处 :经过松烟的炼制,最好的墨锭出自安徽黄山;
次句说徽墨有着异常坚实的特色:经过千万次打造坚如磐石;
转折句由物过渡到人,诗中含有我,物我合一:赞美徽墨为了追求光明,哪怕粉身碎骨毫不畏惧;
结尾作者借物言志:要用墨汁染遍华夏万座大山。
作者运用象征手法,用意象含蓄表达,”云霞”这个意象,象征着革命者的理想抱负信念。也象征光明。咏墨诗以徽墨自喻,以物喻人。先写徽墨背景,再写徽墨品质,其实是写他自己。最后借物表达作者为了追求理想,报效祖国,愿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的精神,感叹作品境界之高!
"粉身殉向云霞去,染遍中华万座山"。用的是发散扩张法,此法与聚焦法恰恰相反。与柳宗元"偌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用的发散扩张手法一样:此处由一团墨,无限扩张发散,染遍华夏万座大山。怎“染遍”两个妙字了得!(未完待续)

赏析者简介:
邓国琴 (武汉绿绮)。丁芒弟子,中国•狼社成员。其诗词和诗评散见各大诗刊和各网络微刊平台。几次全国诗词大赛获奖。著有诗集《绿绮吟稿》,创有公众号微刊《邓国琴试评诗词》。
————————————————————
九洲诗文学社连云港分社组织机构
首席总顾问:邓世广
总顾问:陶兴亚
顾问:曹艳玲、高福林,郑威、陈凤桐、张维、孙琦、赵忠全、李厚仁、闵际雨、张久荣、卢明清、王海棠
文学总监:赵春女
艺术总监:石艳
名誉社长:徐志玉
社长:梁同余
副社长:王元业、张绍云、刘玉斌、祝秀红、 刘文亚、王晓云、蔡学伦、蒋同章、傅宝奎、朱明群
主编:刘湘华、陆金荣
本期主编:梁同余
总秘书长:张继和
秘书长王加华
副秘书长:张开明
推广部部长:刘湘华、陆金荣
文学部部长:孙爱芝
监察部部长:孟宪英
摄影部部长:陈守霞
文艺部部长:杨素、严开萍、吕颖秋
策划部部长:陈凌云
朗诵部部长:小桥流水
特邀评论员:邓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