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一部伟大的作品
吴福木

一
冠之“伟大”,自有其因。“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最受老师和学生喜爱的新课标必读书”。这是“官宣”。而我有自己的理解。
我怀着崇敬之情端坐一室用八天时间读完这部110万字巨著,认认真真,逐字逐句,而非一目十行,走马观花。这种境况于我少之又少。
“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读完全书,确有同感;路遥正是怀着这样的“初心”“使命”写就的。实践证明,此书为路遥“泣血之作”!如果你了解路遥为此书付出多少心血,你就不会怀疑。究竟如何,你也许略知一二,此不赘言。
关于这部巨著的评论已有很多,于我当然卑之无甚高论。我仅凭直觉言我管见。
这是一部“史诗”!毫无疑问。小说所写社会画面虽只十年(1975—1985),但这十年是中国转型的十年,在共和国历史上有着特殊意义。如果你看了《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就会豁然。十年虽短,但是再现如此全面、深透、发人深省,恐难有所及。“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这是普遍的中肯的有力的概括与评价。我非常信服!路遥获“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之美誉实至名归。
除此,给我感触最大的是,小说一以贯之的一根主线——“人性”与“人情”。而这在所有人物身上都能得到体现,特别是孙少安、孙少平、田润叶、田晓霞、秀莲、惠英、孙玉厚等几个人,完美地集于一者,当然是——孙少平!“强健的体魄,坚定深沉的性格”,这是作品中的孙少平,作者心中的孙少平,也是读者心中的孙少平!孙少平是毋庸置疑的“男一号”!小说起笔于孙少平,收笔于孙少平。这难道是巧合吗?很明显,是作者布局之巧思。少平身上的美与魅力吸引多少人心仪,即使其父母兄妹也对少平油然而生敬意。少平心细,坚强,周至,公正,感性与理性统一……当然也有缺点(那又算得了什么)。作者在孙少平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感情,从不时的“亲爱的少平……”的叙述中便可见一斑。孙少安也让我们时时“揪心”。
那么,作品到底蕴含了什么“情”?苦情,悲情,乐情,爱情,亲情,友情,豪情,酸情……应有尽有,不可言说。孙少安之于田润叶、秀莲,孙少平之于田晓霞、惠英、金秀,田润生之于郝红梅,李向前之于田润叶,吴仲平之于兰香,金强之于卫英……你也许感慨他们的命运怎么如此安排?你若细读作品,你会坚定地认为这种构思是合乎情理与逻辑的。读毕,我掩卷沉思:就应如此,特别是中国思维。
晓霞之死,秀莲之“判刑”,让我泪水自倾……(据我所知)很多读者亦然。田晓霞,“灿若云霞的笑脸”,秀莲的泪水与面孔挥之不去……
二
我们不禁要问:《平凡的世界》,究竟“伟大”在何处?我想,作者对真善美的呼唤与赞美,对假恶丑的贬斥与揭露,对美好人性人情的热烈歌颂,对社会发展的理性分析与科学预见,对改革大潮中各阶层各色人等的心灵冲击……都在作品中尽情彰显,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没有广阔的视野、深邃的思考、耐心的描述与剖析,断然不会有“史诗”般的效应。
中国农民之生活状况之精神状态,在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而又极为真实的展现,即使是四十年后即将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仍然有其或明或暗的影子。书中所写,对于来自农村并经验了相似痛苦的我来说,是再刻骨铭心不过的。这是任何写农村题材的文学作品所不具备的。路遥独特的人生经历与情感体验注定了这部巨著的与众不同。
那么具体来说是什么情形?我的概括是——穷,苦,泪水。到底有多“穷”?到底有多“苦”?到底有多少“泪水”(当然也有幸福的泪水)?
你沉浸到书中你就会知道。你看看孙玉厚、孙玉亭、田二等等的吃穿住行怎样,你就晓得如何。孙玉亭这个“革命家”脚上始终穿的拖拉烂鞋你不会忘记吧。那真是一个“苦”啊!
又怎样过“光景日月”呢?那就是“借”了再“还”,“还”了再“借”……但是,以孙少安为代表的新时期农民不满足现状,要拔掉穷根,办砖厂,建学校……历尽千难万苦,掉了无数泪珠子,才见到好的“光景日月”。然而,与此同时,“亲爱的秀莲”却倒下了……一曲悲歌,一声长叹!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反思,不得不说,中国的农民是世界上最吃苦最懂得奉献最应得到礼赞的一个群体!没有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真正的现代化!
美好人性人情的歌颂是作品非常鲜明的主题之一。作品中无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有美好的人性人情。即使像“二流子”王满银最后良心发现,也凸显了美好的人性。既是“朋友又是兄弟”的孙少安孙少平哥俩,自然是作者集中展示人性美的所在。特别是孙少平所散发的光辉更是灼人眼目,暖人心灵。他对家庭的关爱,对他人的体贴,对世事的分析,对爱情的体悟,对工作的热爱,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对人类命运的幽思乃至哲思……都让我们倍感温暖。有的读者会有一个疑问:孙少平为什么最终倾心师兄王世才之妻——惠英?这是不难解释的,这也是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需要你读懂全书,读懂孙少平!
“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
“生活啊,生活!你有多少苦难,又有多少甘甜!天空不会永远阴暗,当乌云散尽的时候,蓝天上灿烂的阳光就会照亮大地。”
“ 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
这样的金句俯拾即是,如阳光照彻心底。
感谢生活!感谢大地!感谢路遥!
三
下面谈谈这部巨著的艺术特色。
我们知道,一部长篇小说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塑造鲜活的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平凡的世界》无疑是成功的!不是一个,几个,而是一个群体。不消说孙少安孙少平田润叶田晓霞,不消说孙玉厚孙玉亭田福堂田福军,即便如“半脑壳”田二(“世事变了”)、“二流子”王满银、师兄安锁子,也给人深刻印象。人物形象贵在个性鲜明,多元立体,给人或“正”或“负”的启示。如,孙玉厚的“爱面子”就让你痛心痛惜不已。这部巨著为我们呈现了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人物群像。用几个俗词,就是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如在眼前。
何以所之?当然是作者调动了娴熟的全面的高超的写作技巧。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情思的结晶。我最佩服的是路遥绝妙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行云流水,诗情画意。在读之过程中,我就思考,究竟为何?终于悟得:路遥首先是一个诗人!正因如此,处处充满诗情,语言是诗化的语言。用“享受”一词都无以表达。比喻修辞的运用堪称一绝:
“家里的光景还是像筛子一样到处都是窟窿眼”;“生活的大剪刀是多么的无情,它要按照自己的安排来对每一个的命运进行剪裁”;“东拉河瘦得像一根细麻绳”。多么形象贴切,可感入心!
“好吃难消化,吃了屙不下”;“三令五申不行,就用三令五绳”。既富生活气息,又有创造性。你不得不佩服!
人物描写,离不开语言(对话)、动作、肖像、心理、细节等等。但是,这部巨著卓然独芳。
“孙玉亭斜着身子在徐主任旁边的话筒上吹了吹,又用手指弹了弹。”孙玉亭的形象是不是立在眼前?
“田润叶一路苦闷地踢着一颗小石子。”田润叶复杂心理你是否心解?
想象是文学创作的翅膀。一个没有想象力的作家是永远蹩脚的。为什么《平凡的世界》为皇皇巨著,路遥丰富而神奇的想象力功不可没,丰富而丰腴,把你带入他所创造的美妙天地中去。
文中景物描写如诗如画,场景描写沉稳有致,对比衬托有度,抒情议论恰到好处,情理兼之妙语迭出,如徜徉花海,美不胜收。
在此,我想特别指出以下几点:
1、社会环境描写磅礴恢宏。由于作者为写这部巨著准备了四年时间(1982—1985年),做足了功课,国家大事、大势了然于心,因而得心应手。也正如此,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有幸了解那个时代的国家、社会、人民。这是一个严肃的作家的使命。
2、内容丰富,无所不有(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学、天文,物理……)。单就作品中直接或间接提及文学方面的中外作家则让你“过瘾”:李白,陶渊明,柳青,舒婷,荷马,莎士比亚,易卜生,列夫•托尔斯泰,杰克•伦敦,艾特玛托夫,叶赛宁,尤里•纳吉宾……这说明什么?我用最简洁的语言回答:“你懂得!”
3、故事繁富而有机统一。为什么?路遥作为当时新锐作家,善于叙述故事而妙合无垠、接隼得宜,不能不说是功力无比。作者叙述故事分而有序,伏笔照应前勾后连,圆融无碍。这是很吸引我的地方。
4、浓郁西北风情,信天游直唱得你心痒心碎。“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此言永远是正确的!“圪蹴”“钢巴硬正”“歪好”“骚(杨柳)情”“熬威信”“二杆子”“把你的”……这些方言蛮有趣味。路遥作为地地道道的陕西人,“信天游”直入心底。作品中很多,然而最走心的当属“正月里冰冻呀二月消……想起我的哥哥呀你等一等我……”,唱得你泪流不止……孙少安田润叶一对恋人儿撕心裂肺……
人民性,时代性,是衡量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尺。我们有理由地说,《平凡的世界》做到了。
“美丽的忧伤”还有,“生活的马车”继续……
这就是我读过的认识到的伟大的作品——《平凡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