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中医妙手春
——广东著名中医余庆伦的故事
史怀宝

中医博大精深,在余庆伦身上得到充分体现。余庆伦出生于广东省信宜市一个中医世家,到余庆伦儿子这一辈,他家已经是中医六代了。四十多年来,余庆伦继承并发扬家传中医,在治疗中风后遗症、小儿疳积和疟疾等疾病上有独到之处,受到周边村镇乃至外省群众好评。
父亲余彩世年轻时是广东省茂名市信宜镇医院的一名医生,由于名气大,1972年被解放军广州172部队请去带领医务兵采集中草药,并教授中医知识。如今,余庆伦是肇庆市莲花镇莲花居委会卫生站的掌门人,卫生站内,中药房、西药房、注射室、检查室等一应俱全,还配备了消毒用的紫外线灯、消防设备等。药柜上有一排密封罐,里面装着蜈蚣、蝎子、僵蚕、地龙等昆虫药。他告诉作家,有些昆虫药有毒性,运用得当才能取得良好疗效。余家祖传的手抄医书中记载了多种虫药的用法,余庆伦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三年前,莲花村八十三岁的陈泽因长年高血压突发脑出血,住院治疗十多天才脱离危险,但留下右侧偏瘫的后遗症。出院后,陈泽第一时间坐着轮椅让人推着找到余庆伦,当时,他右半边身体完全不能动弹。余庆伦检查后,选取地龙、川芎等药配伍,用补阳还五汤为陈泽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他还特地在药方中加入了两条蜈蚣增强药效,又配合消栓通络中成药进行调理。两个月后,陈泽右边身子能动了。从那以后,陈泽听从余庆伦的医嘱按时吃药,如今右侧身体力气恢复如初,血压血脂恢复正常,经常一个人去市场买菜。
小儿疳积症在农村地区十分常见,余庆伦家传的医书中将小儿疳积细分为28种,并留下对应的药方。余庆伦继承这些药方,在实践中总结,从父亲身上学会了“挑疳积”,即采用医用针具在患儿双手四指的四缝穴处,挑破皮层,取出“疳积”的一种特效疗法。两年前,湖南衡阳的毛毛被家人带来找余庆伦就医。当时的毛毛三岁两个月大,说话无力,走路不稳,比同龄小孩矮小,平日里没精神,吃得少,脱发。余庆伦结合病史为毛毛全面检查,判断毛毛是以肾疳型为主的复合型疳积,且有“五软、五迟”表现。余庆伦根据疳积方抓取了山萸、泽泻等中药给毛毛服用,同时配合“挑疳积”的方法治疗。一个多月后,毛毛的精神明显好转,胃口大开。如今毛毛五岁了,身体健康,与正常儿童无异。
余庆伦认为,医生要有高明的医术,更要有高尚的医德。余庆伦从小跟父亲学习中医,加强医德修养。1978年,从信宜卫生学校毕业的余庆伦受聘来到海南省国营红岭农场连队卫生室做医生,正式开始行医生涯。屠呦呦发明的青蒿素,获得2016年度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七十年代,屠呦呦曾在海南进行过大规模的青蒿素治疗实验。当时,余庆伦已经掌握了治疗疟疾的中医方法。那年七月的一天上午,来自沙县三十八岁的陈海峰在父亲陪同下,来到余庆伦的卫生室,天气燥热,陈海峰却穿着大棉袄,他一会儿热一会儿打哆嗦,余庆伦诊断他患了寒热病,即疟疾。陈父说来时钱包在公交车上让小偷偷走了,余庆伦说没钱也要治病,马上为陈海峰注射了青蒿琥酯,又熬制了青蒿鳖甲汤让陈海峰服下,陈海峰好了很多。中午,余庆伦知道这对父子没钱买饭吃,就让妻子多做了两份饭,送给陈氏父子。下午,陈海峰父子要走了,余庆伦为陈海峰配置了中药送给他,临走,还塞给他十块钱,让这对父子坐车回家。不到一周,陈海峰彻底痊愈。后来,为了照顾母亲,37岁的余庆伦携妻子来到肇庆市莲花镇莲花居委会卫生站设诊,扎根当地服务群众。

余庆伦经常参加社区居委会举办的义诊活动,即使社区居委会不组织,余庆伦仍坚持每月开展义诊,为社区群众免费查体、测量三高、尿酸,免费治病送药。2015年9月,当地刮台风,一个小伙子从摩托车上摔下来,余庆伦听说后,立即找人把受伤的小伙子抬到诊所,免费包扎治疗,台风停了以后才让小伙子回家。黄景苗老家在三百多公里外的农村,因在当地打工租住在莲花街上。前几年,年近七十的黄景苗因为胃病动了大手术,胃被切除了三分之二。祸不单行,他的儿媳妇因癌症住院去世,留下四个孩子,家里欠下十多万元的外债,而他的胃病又犯了,黄景苗找到余庆伦哭诉,余庆伦说:老黄,我给你治病,不要钱。余庆伦用自配的“参苓白术散”为黄景苗调制,黄景苗慢慢康复。黄景苗的儿子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多年不愈,余庆伦也给治好了,三年多了,至今没有复发。对黄景苗一家,余庆伦全部免费治疗,从没提过钱。
作者简介:

史怀宝,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研究生学历,《威海文艺》编委,某国家杂志总编,威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在《文艺报》《北京文学》《诗刊》等国内外媒体发表稿件五千多篇,代表作长篇小说《呼啸高原》《谷文昌传》《审计风暴》《忠诚》等,多次获得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