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序曲
文/ 尚青山

农历的腊月二十八, 刚吃罢早饭,张老汉就心急火燎的往外窜,老伴问他:“你去哪儿,这么急火火的?”张老汉说:“昨天晚上儿子来电话,不是说今天要回来,我到村口去迎迎。”
“天还早,来不着!”老伴一面拾掇家什,一面嘟囔。“孩子说刚买了轿车,开车回来很快,你别管了,我出去瞧瞧。”
张老汉来到村口,站在老柿子树下,向远处瞭望:天还早呢,还没有影像。于是一屁股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抽起烟来,看着眼前这条刚修好的宽敞平整的柏油路,张老汉是思绪万千,为修这条路他还主动当过义工呢,过去的往事又一幕幕在眼前划过。

以前,这条进村唯一的小路,是用石头铺的石板路,也不知道历经多少年了,石板都磨得溜光平滑。小路不仅窄而且弯弯曲曲的,上崖头下崖坡,推个独轮车子还得需要人在前边拉。进出村不是推就是挑,路难走,交通十分不便,乡亲们是苦不堪言,虽然这些年吃穿已不成问题,但是要劈山修路还是相当困难。
村上刘顺发的大儿子,初中毕业后就到外地打拼,这孩子头脑灵活,他发现开车跑运输很挣钱,于是就学了证,买了辆大卡车跑运输。这些年每次回家来,都是因为道路狭窄,车开不到村子,只好停在离村六七里远,孟家庄的场园里,再徒步走回家。通公路,能跑车,是村里多少辈人的梦想。
前年上级派来了扶贫工作组,驻村第一书记老于,全天候靠在村里帮助指导工作。
于书记到村后,积极主动的入户走访、了解村情,走遍了全村的山山沟沟,充分掌握了村子的基本情况。哪个山溜,哪条沟,哪片地里适合种什么,哪家生活孬,条件差,他都一一牢记在心。山里的特产还真不少,柿子、山楂、杏、桃、核桃、栗子、枣等等,满山遍野都是宝,各种中草药也是应有尽有。
山上的松树密密麻麻,大的一个人都搂不过来,小的也有碗口粗。到了炎热的夏天,一进村子,立马就会感到凉爽许多。这里植被茂密,各种鸟类栖息其间,有时候窃窃私语,有时候婉转高歌,真是鸟语花香,风景优美。
这么好的环境,这么优质的农产品,就是因为路窄,通不了车,好多的农产品都运不出去,眼睁睁的看着烂在了山上、地里。

工作组进村后首先想到的是,要想脱贫致富,心须先修公路。为了修路,于书记可是好一阵忙活,跑县上,找市里,联系交通局、公路局,找领导汇报请示,争取项目,落实资金,真是跑断了腿,操碎了心。人家于书记是市里的机关干部,乍来的时候白白净净的,自从挂靠到村后,就变成了黑脸汉,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整天和我们这些庄稼汉在一块,也分不出是干部还是群众了。
去年春节过后,浓浓的年味还没有退去,于书记,社区的包村干部,村里的领导就都聚到了一块,公路局的技术员,扛着三角架,拿着尺杆,共同把进村路线进行了详细的设计规划。
出了正月,天气开始回暖,万物复苏,修路工程就开工了。三台大型挖掘机,一台压道机齐上阵,用了不到半个月的功夫,土方路基就基本完成。在施工期间,张老汉他们自发的组成了义工服务队,有张同法、张同顺兄弟俩,高宽、王传来、刘吉友等十几个人。扛着镢拿着锨,修边沟,整路面,辅助干些零活。村民玉宝他娘可真是个热心人,把自家的小米上锅炒熟,烧炒锅米汤,有时也煮绿豆汤、玉米面汤,天天轮换着往工地上送。修桥筑路,老少爷们恣的了不得,看到多年的梦想就要实现,大伙都积极踊跃地做贡献。
二月底,满山开遍山花的时候,路也修好了。通车这天可热闹了,镇上、县上的好多领导都来了,村里的老老少少都穿得跟过年似的,锣鼓喧天,鞭炮阵阵,扭秧歌,唱大戏,真是欢天喜地。有些老年人还专门摆上桌子,把自己家的鸡、鱼、肉、水果供上,祭路庆贺,表表心意,祝愿道路顺顺利利、畅畅通通,日子越过越红火。
张老汉正沉浸在那时的喜悦中,刘月好来到他身边,冷不丁敞开嗓子叫了声:“大哥,你在这里等俺侄子呢?”
张老汉一个机灵,才回过神来,忙起身说:“你这大兄弟,吓了我一大跳!你这是要干什么去呀?”
我到桃树园里推车干柴煮肉,今年过年弄了套猪下货,割了二十斤肉,杀了三只大公鸡,等孩子们回来,一家人好好热闹热闹!”刘月好是人直爽,嗓门大。
“刚好,刚好!你快去吧。”这“刚好”是本地方言,就是相当好的意思,张老汉也是欢喜的有点语无伦次了。

这时从远处驶来了一辆黑色轿车,车子到了眼前,噢,是老赵家的亮子,听说这孩子大学毕业后,在市里一个什么局工作。亮子停了车子,放了车窗,很有礼貌的亲亲地叫了声:“大爷!”
“嗳!亮子回来啦,快回家去歇着吧。”张老汉笑着应答。
日上山头,快到十点了,一辆红色的轿车轻快地驶来,渐渐慢下来,在大树旁刹住了车。“爹,让您等久了!”
车门打开,儿子歉意满满:“爹,您也上车吧,我们一块回家。”
张老汉坐在车子里,心情那个激动就甭提了,摸摸这里,戳戳那里,就觉得稀罕不够,高兴得像个小孩一样。
今年过年,买新车的还真是不少,这么个小山村就有十好几辆。路通了,交通便利了,以后山里的宝贝(农产品),也就不愁找不到好人家了。你看看,这将来的日子,还不知要有多么红火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期责任编辑 北极星 诗茵若雨

尚青山,中共党员,农艺师,临朐县五井镇下五井西村人,热爱文学,擅长散文写作,《乡土临朐》首席撰稿人,临朐县乡贤研究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