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读杨福成老师的《养默》一文,觉得甚是有趣。都说沉默是金,但人与人缺乏正常的沟通和交流却很是无趣,话多有失倒是真的,我就吃过很多这样的亏。
遥想起年少时的一次出游,大家都是十八九岁的年纪,朴实单纯,毫无心机。无良商家有意蒙骗我们,原本允诺的二元钱照一张艺术照,结账时竟变成了十元一张。同学们大呼上当,义愤填膺。我只照了一张,损失倒也不大,但觉得有些气不过,便上前和老板理论。却只见平日里巧言善辩伶牙俐齿的姐妹们纷纷选择了旁观,竟无一人上前附和。商家见状立时面露凶相,我自然而然很快败下阵来。
回来的路上,姐妹们又和往常一样谈笑风生,相谈甚欢,当然也忘不了声讨赚取不义之财的商贩,脸上挂满愤懑和不甘,抱怨和谩骂不绝于耳。我有些想笑的冲动,最后还是忍住了。也有些不解,渐渐变得沉默。如果大家都能站出来据理力争,事情或许会有转机。我骄傲的自以为是为正义而战,到最后成了斤斤计较争强好胜的多事之人,真真是荒诞至极。
这件事给我很大的触动,开始变得不会说不敢说不愿说,一路上以及后来的很多日子我都在想,即便是正确的,有些话也不能说不该说不必说。更是在屡屡碰壁甚至付出代价之后有了深刻的领悟。
成年后喜欢讲些客套话以示亲近和友好,但生性愚笨,讲话总是有些不得要领。
某一日路遇同事带着她的女儿闲逛,还没走近,我冲口而出:“瞧这大胖闺女长得真喜庆…..”闺女瞬时拉下脸,一甩她妈妈的胳膊撅着小嘴先行离开了。同事的脸色也有些不自然,简单打个招呼便匆匆离开了。我悻悻然怔在那里,没错哦,的确很胖,足有七八十公斤呢。爱人呵呵笑我:“说点什么不好,偏偏说人家不喜欢听的…….”我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有些失言。本也无意惹她们不快,但日后还是要讲究些技巧和艺术的。
有一次公司召开例会,有一项内容是为公司发展献计献策,让大家踊跃发言。这个说准备不充分再想想,那个说各项措施很好很完善,一切听从组织安排。轮到我的时候,我便拿出预先备好的草稿头头是道的讲起来。 完全没注意其他同事要么低头不语,要么嗤之以鼻。邻座大概看出事情不妙,轻轻戳了我一下,讲得正起劲的我猛然收起话头,草草收尾。接下来主任的讲话先是对公司各位领导一番褒奖,产值如何如何高,效益怎样怎样好,措施怎样怎样得力,听的领导们频频点头,满脸堆笑。再看看我,都讲了些什么,我一点点回忆刚才讲的每一句话,主任的发言再也没有听进一句。
事实证明,我的鞠躬尽瘁不仅没有得到赏识和认可,反倒因为其中提到的问题触及某些人的利益并且否定了一些领导的成绩而被忌惮和厌弃。不讲真话实话,只说假话虚话客套话,开会还有什么意义?呵呵
很快到了发工资的日子,大家都似乎比往常变得欢快和喜悦。哪成想主任竟克扣我们的部分奖金和补助据为己有。之前就有这样的先例,大家都敢怒不敢言。
下班时碰到工会主席,没有一针见血的直说,而是极其委婉的提出些许的小小的质疑。瞧,连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都要战战兢兢,小心翼翼。
主席一脸温和的笑容:“有问题就要提,决不能让员工上班时带着情绪,你放心,我们就是一心一意为大家排忧解难的”主席的话瞬间让我轻松释然,如沐春风。
然而事情的结局却让人大失所望。不知道主任在领导面前怎样一番巧舌如簧,送他出办公室的时候,主席不断地安慰着他,倒是一副好不委屈的样子。就这样,被扣的款项不仅没有退回,主任此后反倒更加的理直气壮,颐指气使。嗯,想来真是语言的无穷魅力。
遇到不公平的事怎么办?是据理力争还是寻求帮助,都不是,唯一能做的就是闭嘴。当绝大多数人选择沉默,剩下的那一个即便使出浑身解数也是徒劳。
没几天又碰见工会主席,她亲切的拍拍我的胳膊“有困难和委屈尽管提,这就是我们的职责嘛……”我努力挤出一个字“好”,转身拂了一下刚才被拍过的地方。这样的话和之前听起来已经变了味道,甚至有些讽刺。
养默一词不多见,却直白易懂。妙在一个养字,它是在权衡左右后对当下形势的一个判断而后做出的举动。该说的时候必然不能沉默,太过寡言便有些痴,有些呆,有些不近人情。有些事看破不能说破虽有些虚伪和圆滑世故,也体现了太多的无奈和尴尬。养默的表象是养成沉默的习惯,也暗指对话语的控制和拿捏要分寸得宜。意思要表达到,但尽量要少说或者换一种更好的方式说,恰以为是。
嗯,不多说,养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