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这个充满生机的春天,我却因一片哀思而蒙尘。泪水纵横,情绪哀伤,沉浸在对母亲的思念与回忆中。
母亲美丽善良,聪明贤惠。美中不足的是传统保守,所以,不为父亲所爱。
母亲十九岁嫁给了父亲,短暂的一生中生下了四子三女。
当年,外祖父相中了大学毕业回乡探亲的父亲。回家对外祖母说要把女儿许配给大村长的孙子,外祖母不肯。说:“这小子命硬,他一大家子人都被他方死了。再说南方那么远我可不把姑娘给他。”外祖父说:“他家门风好,梁大村长要饭的到门口,他都给请到屋里。四六八碟的炒着,烧酒喝着,临走还送盘缠路费。这样人家的孩子错不了。你没看那小伙子出息的吕瓜飘扬,识文断字,可带劲了。"外祖母还是不肯。这天晚上外祖母做了个梦,梦见已故大村长对她说:“你家丫头配俺那孙小子没错”,外祖母醒来正是半夜十二点半。外祖母迷信:“‘早是亲,晚是邻,半夜指示是个人’。大村长给我托梦了,人家听天由命,咱就听天‘由梦’吧!”外祖父很高兴,第二天亲自上门提亲。父亲不同意,三奶说:“他爹妈死得早,我可没钱给他娶媳妇”!外祖父忙笑着说:“不用你家花钱,嫁妆我全陪送”。三奶喜出望外,还有这便宜事。就再三劝说父亲:“你爹妈死得早,这事我和你三叔就给你做主了。”贫不择妻,父亲只好默许。
一切结婚用品全由外祖父陪妆,两个素不相识的人成了夫妻。
一个月的探亲假结束了,父母双双南下,与亲友洒泪而别。到了南方因工种问题没有马上上班,闲呆了几个月。这几个月的生活费以及来时车船费全由母亲买单。按说父亲该知足了,一个孤儿能娶上这么好的姑娘为妻,而自己又没花一分钱。可是父亲非但不知足,反而处处和母亲过不去。母亲虽然年轻貌美,可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水平。土生土长没见过大世面,父亲大学毕业又在城里生活多年。故而夫妻之间没有共同语言,母亲虽有丰厚嫁妆,也自觉低人一等。
母亲流产后第二天,父亲要吃大果子,拿两个盘子放到母亲腋下将母亲一把推出门去。外面瓢泼大雨,母亲的脸上分不清雨水还是泪水。母亲的哭声被雷雨声遮盖。
母亲坐月子,邻居送来了人参炖老母鸡。父亲一气儿吃光,母亲哭笑不得。
母亲忍受不了这种没有爱情的婚姻生活,曾两次回到北方向父母哭诉,哀求父母准予离婚。
可是外祖父斩钉截铁,严厉大骂:“想打八刀?你死了这条心吧!老刘家一百多口人,丢人不能丢到你名下。再敢提打八刀,我把你活埋!”母亲又来到姨姥家哭诉南方的一切,姨姥也落下了同情的眼泪:“孩子,认命吧!嫁鸡随鸡飞,嫁狗跟狗走。他小时候没爹没妈,有娘养没娘教,你就多担待点儿吧!岁数大了就好了,看孩子份上将就过吧!”外祖父先后两次把母亲送回南方。母亲在南方生下了一儿一女,无情的丈夫,冷酷的婚姻生活。母亲曾经无数次徘徊在江边,哭得天昏地暗。几次想纵身投江,又舍不下远方的父母以及幼小的孩子。只得忍泣吞声,度日如年。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痛苦的,父母包办婚姻更令人憎恨!外祖父的“一见钟情”,外祖母的“听天由梦”,断送了母亲一生的幸福。母亲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母亲便是这桩婚姻中的牺牲品。
后来在母亲的再三劝说下,父亲终于同意了要求下放。一家四口结束了南方的生活。
下放回乡没地方住,只好借住在张家对面炕,下放不久我出生了,我是南方孕育北方出生,性格中既有南方女子的温婉也有北方女子的豪爽。随着孩子的增多,先后几次更换房东。在我记事时已搬到三奶家北炕居住,哥哥在邻居家找宿。三奶刁蛮任性不讲理,母亲只好时常施之小恩小惠,否则便要看婶婆脸子以及叔公的怒骂声。
父亲不会务农,常常把庄稼苗铲掉,草还在上边。劈镐头地时白嫩的手磨起了一个个大血泡,回家冲母亲大发雷霆。母亲只好忍气吞声,谁让自己非得张罗回乡下呢?无奈,母亲只能付出几倍的辛劳来支撑这个家。后来生产队安排父亲做出纳工作,父亲总算结束了八年的务农生涯。
母亲辛勤劳作,春天上山采山野菜,夏秋季节上山采蘑菇刨中草药根。秋后上山割当年条子,冬天上山割苫房草。割柴禾,种地。一年四季母亲不停的忙碌着。母亲不但勤劳朴实而且特别善良,为众亲友邻里所称道。
随着小妹的出世,原本贫困的家更加贫困。母亲也就更加辛苦了。母亲为人刚强,不愿让亲友们看笑话。所以顽强的拼搏着,向命运抗争,向贫困挑战。一天傍晚,母亲扛了一筐山野菜回来,中午没吃饭连累带饿,精疲力尽。喊了几次父亲去挑水,父亲无动于衷,仍然躺在炕上看书。母亲干着急,要在平时早就拿起扁担自己去挑水了。可是今天实在是一点儿劲儿也没有了,眼看天快黑了,父亲还是横躺在炕上看书。这时住在三奶那炕的修水库民工回来,母亲说:“小孙,求你给嫂子挑担水,我等着烫山野菜,再晚了今天该卖不上了,我明天还要起早上山。”小孙笑着答应一声挑起水桶走了,父亲恼羞成怒,破口大骂:“草泥马!能找人挑水了,明儿个你跟他过吧!”骂了一堆难听的话,母亲气哭了。这是父亲第一次骂“妈”,母亲当然接受不了。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母亲气的晚饭没吃,卖完山野菜回来一个劲儿的哭。第二天一早又上山了,又是一天没吃饭。第三天又上山了,仍然没吃饭,上山回来就病了。又气又饿又累,积劳成疾。到医院检查为风湿性心脏病,气管炎、肺气肿。
父亲的不近人情,父亲的冷酷无情,使母亲病倒了。出院后,母亲仍然起早贪黑的忙碌着。
父亲是孤儿,父亲在叔家、舅家、姨家,都呆不下去了,最后来到姑家。父亲的姑父是红透山矿党委书记,所以父亲在他姑姑家念书上大学。父亲成分为反属,经常陪那些大地主挨批斗。父亲生性耿直,倔强。无论在南方还是在北方,他所从事的工作都是与财务有关。只要心眼稍微那么一活动,我家就不会那么贫穷。父亲常说:“花脏钱,喝凉酒,终久是病”。“清贫胜于浊富”。都说会计是生产队的半个家,父亲既当教师,又当会计,又兼职代理队长。一身数职,而我家依然清贫。母亲生病后,生活更加困难。从我记事起,一年四季总是衣衫褴褛。补了一层又一层,分不清原来的样子。
二弟出世了,那是一个冬天。母亲拉着一带车子苞米过河,河面结满了冰。一群孩子在冰上玩耍,一个孩子登脚滑子过来,将母亲撞到在冰面上。二弟早产儿,距离预产期还有半个月。原本年轻貌美的母亲过早的衰老了。母亲以顽强的意志和病魔作斗争,吃上一手心大小不一的药片,又上山了。
记得在我十一岁那年随母亲捡橡子,橡子是硬杂木柞树上的果实。和栗子相似。成熟时落在地上,可以喂猪,晒干去皮又可以卖钱。早晨,母亲吃上好几种一大把药片,然后和几个邻居一起上山,我和姐姐替母亲拿筐。走了一段平道,该上山了。母亲咳嗽,气喘,脸憋的煞白。姐姐在前面上坡,母亲拽着姐姐的衣服后襟,我在母亲身后推着母亲爬山。终于到了山顶,坐在山梁上歇一会儿。开始蹲在地上捡橡子,母亲则坐在地上捡。小筐捡满了往面袋里倒,面袋子装满了往大帆布袋里倒。傍晚,迎着落日余晖,姐姐扛着大帆布袋,我扛着面袋,母亲挎着空筐下山了。一连好几天,母亲硬撑着虚弱的病体带领我们一起上山。这一天实在爬不动了,气喘的厉害,咳嗽不止,邻居都停下等她。邻居香子聪慧,善良,二十岁的大姑娘毫不犹豫的把母亲背了起来。体重八十斤的母亲虽然不沉,但是步步上坡,还那么陡,香子一步一步吃力的将母亲背上山顶。到了山梁上放下母亲,香子的脸涨的通红,汗水浸透了衣服。母亲望着善良的香子,潸然泪下。稍微歇了一会儿,又开始捡橡子。
母亲刚生下三弟不久,病情恶化。表姑说:“把小三儿给我吧,这孩子虎头虎脑的,饿死白瞎了。”晚上,母亲流着泪用微弱的声音对父亲说:“他姑生了三个丫头,命中无子,孩子要是给她,怕她给方死了”。父亲抱着幼小的三弟眼睛湿润了。母亲以顽强的生命力和对幼小的孩子的牵挂,又一次战胜了病魔,奇迹般的活过来了。三弟和二弟一样,经常抽风,动不动就抽的口吐白沫,四肢僵硬。
最后生下四弟,七个月的早产儿。小名“强活”。母亲病入膏肓,医生不给做绝育手术,带节育环大流血几乎丧命。母亲长年累月打针吃药,且生活贫困,所以四弟先天性营养不良。生下来两个月的时候体重才2.5公斤。没有奶吃,只好将苞米面用细箩筛了,放在锅里炒,炒熟了加点儿白砂糖冲浆糊喂养四弟,在四弟两岁时,姐姐出嫁。抚育四弟的任务全部落在了我的肩上,我中途辍学承担起一切家庭重担:带孩子、挑水、做饭、摊煎饼、蒸豆包、烙粘火烧、油炸糕、洗衣服、缝缝补补、做棉衣、棉被、推碾子、拉磨、播簸箕、喂大猪和猪崽、喂羊、鸡、鸭、鹅、狗、兔子、盖仓房、盖苞米仓子、挖白菜萝卜窖、清理厕所、清理猪圈粪、清理鸡架粪、侍弄房前屋后菜园子、果园、种地、铲地、薅草、割地秋收、用连筋打场、冬天跟随父亲跋涉在深山大雪地里寻找猎物踪迹,找到洞口,然后用蒿草熏,再用镐头刨冻地,用黄鼠狼扒的皮卖钱给母亲治病。正月二月上山割柴禾、使用大小刀锯拉木头柈子,15岁花季少女成了家庭主妇,成了支撑贫困家庭的栋梁。
贫不择妻,哥哥娶得是怀孕七个月的女人。婚后不久,嫂子生下了一个女婴。坐月子十四天的时候,母亲干姐姐张姨来下奶。吃午饭时,张姨对嫂子说:“你婆婆有病,刚出院不久。你现在也快半个月了,后半个月少吃点儿鸡蛋,给你婆婆补补身子。”嫂子听了放下碗筷哭了,母亲怎么劝说,嫂子就是一个劲儿的哭不吃饭。张姨下午尴尬的走了,母亲一直掉泪。生怕儿媳妇满月把孩子送人,自己另嫁有钱人家,母亲心里没底。嫂子一直在哭,不肯吃饭。傍晚,母亲让我请来了接生婆徐姥,来劝说嫂子吃饭。饭后,母亲支撑着虚弱的身体送徐姥到院子里,流着泪对徐姥说:“二婶呀,我就怕儿媳妇满月以后走了不回来,俺家这么穷,儿子又太老实厚道不会说话”。徐姥安慰几句说:“你自己体格不好,别想那么多,还是好好养病吧”。送走了徐姥,我把母亲搀扶进屋,为她脱下鞋,扶她躺下。母亲脸色苍白,嘴唇发紫。我为母亲盖上了棉被,母亲冷的直打牙帮鼓,我又给母亲压了一层棉被,还是发抖。晚上,找来了赤脚医生,扎了一针。医生走后,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了。从扎下那针以后,母亲再也没说过一句话。(后来才知道,两个月以前,在医院休克那次就是扎的这个针。幸亏在医院抢救及时。心脏病有好几种,但这针不是针对风湿性心脏病的)。第二天,哥哥找来了外祖母,外祖母叼个大烟袋,就这么默默地守着。前院邻居刘大舅妈过来说:“六婶呀,他家没钱,你就张罗把姑娘送医院吧,不能就这么瞅着她死了呀。”外祖母说:“以前买过寿,现在到寿路了。人已经不行了,别死在半道上”。
两天后,(1979年阴历九月初十晚上十点多钟),父亲、哥哥、弟弟去学校看电影去了。嫂子在北炕给孩子喂奶。母亲躺在南炕上,外祖母和我们姐妹三人围坐在母亲身边。外祖母用羹匙喂母亲白糖水,母亲不张嘴。外祖母带着哭腔说:“孩儿呀!你就喝一点儿吧,妈喂你了,啊”。母亲张开嘴喝了一点儿,轻轻摇摇头,眼泪下来了。我们就这样守在母亲身边,眼看着母亲咽下最后一口气。离开人世,大大的眼睛还睁着。母亲死不瞑目啊!母亲舍不下幼小的孩子啊!外祖母用手为母亲合上眼睛。我们姐妹失声痛哭:“妈!妈!你别走啊!你走了,谁来管我们啊?妈!妈!妈!!!”。外祖母把我们推到一边说:“别趴在死人身上哭,眼泪掉在她身上该起尸了”。
半夜了,邻居以及众亲友陆陆续续的来了。把母亲放到厨房临时搭起的木板铺上,一片哭声。开始烧纸,坐夜的就是吊唁守灵的意思。刘大嫂哭着帮着张罗做夜饭,早有帮忙的人去十里之外的小商店买来了孝布以及做装老衣裳的布。有白色的,黑色的,黄色的,蓝色的。刘大嫂帮忙做成了衣服、褥子、长袍等。装老鞋是母亲前几年自己做成预备的,鞋底绣的是莲花,脚踩莲花上西天的意思。没有袜子,和嫂子借了一双。母亲躺在厨房的木板铺上,早有人给擦了脸,拢了头发。铺上了黄色的新褥子、穿上了蓝色的长袍、新衣、新鞋、新袜子。母亲的脸用黄表纸包裹着。
嫂子跑到厨房,跪在地上拿腔拿调扯长声放声大哭:“哎呀我的妈呀———,你怎么死的这么早哇———?咱们娘俩没处够哇———”。早有人将她扶起,送到里屋劝她说:“你在月子里,不能哭,孩子该没奶了”。
姐姐跪在那里嚎啕痛哭:“我的妈呀!你怎么走了!扔下我不管了,以后我有话跟谁说呀!”姐姐悲痛的哭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唏嘘。姐夫过去拽起姐姐:“别哭了!看吓着孩子!”姐姐只好接过孩子,抽泣着到西院去了。
这时,早有人扯好了白布,给我们一人一份,把我们装扮的一身缟素。披在头上的孝帽在身后直垂到地,腰间系着六尺长的白布。哥哥带领我们跪在灵前烧纸,只是哭,不会念叨,守灵一夜没睡。
第二天张罗栊棺材,几个木匠在院子里。斧子、锯、锛子、刨子、凿子,手持各种不同的工具在不停的忙碌着。
听见远处的哭声,忙迎了出去,以哭相和。原来是舅妈来了,还有几个亲戚,互相搀扶着哭着进院,在灵前又是一阵痛哭。
又听见大门外的哭声,忙迎出去,是史家琴表姐和刘英秀表姨来了。进了灵堂又是一阵大哭。
再听见哭声,是张姨来了,凄凉悲怆的哭声痛彻肺腑。忙迎出去,抱着张姨放声大哭!张姨哭喊着母亲的名字,拉着我们直奔灵前痛哭失声!张姨揭开蒙在母亲脸上的黄表纸,见母亲两行情泪顺着面颊流到耳边。张姨哭叫着:“妹妹呀!妹妹呀!死后挂着伤心泪呀!我的好妹妹啊!你怎么走的这么早啊!扔下这帮孩子谁来管哪!啊!!”张姨边哭边数落,在场的人无不落泪。都说:“好人无长寿”。这时,天空飘起了雪花。
快中午了,又一阵哭声传进来。原来是老姨来了,还有几个亲戚。老姨哭着哭着忽然挺直了身板,僵硬的倒在地上。众亲友慌忙把她抬到炕上,乱作一团。赤脚医生用一根银针扎在老姨鼻子底下,老姨醒过来又是痛哭。
有几个妇女忙着做饭,几个上岁数的老年人在扎领魂幡、花幡。又有人在剪买路钱。早有人蒸一碗小米干饭,半生不熟,名曰:“倒头饭”,上面插着用棉花缠着一头的筷子。放在灵前的桌子上,桌子上点着“长明灯”,就是小碟里放上豆油,用棉花捻成捻,点着火。有两堆馒头放在桌子两边,馒头上点着红点。
众亲友每隔几小时就哭一阵灵,晚上也不例外。
哥哥带领我们守灵,一边哭一边烧纸,两个晚上没睡觉。
第三天早晨入殓,入殓前开光。徐姥手拿一个小碟,碟子里放着白酒,另一只手拿着一个面团。用棉花球沾酒擦脸,边擦边拖着长腔低声喊:“开眼光,亮堂堂。开耳光,听八方、、、”。有个规矩,就是入殓前不许哭。众晚辈一排排跪在地上,长辈则站在一旁看徐姥庄严肃穆的做着一切。
开光完毕,准备入殓。一口刷着黑红油漆的花头棺材放在院子里,棺材下边横放着两条长板凳。
几个年长者带领几个年轻人站在门口,头上平平的举擎着一领炕席,炕席下边又是一层褥子。几个年轻人抬起母亲一步一步缓缓地走到门外,抬到棺材前。每走一步,擎苫布的人们就紧跟一步,苫布一直在母亲的上空遮着。
棺材里四周及顶板都是用黄表纸糊的,棺材头贴了一张犀牛望月的画,两边是童男童女。哥哥早已把包好的烧纸的灰放在棺材里,撒上了粮食粒。又用罐头瓶放两条小河鱼在棺材的一角。入殓了,一片震天动地的哭声!木匠手拿六尺长的瘆钉,另一只手举起一尺多长的大斧头。准备钉棺材的上盖了。就在这时,张姨、外祖母发疯般的扑在棺材上,拍打着棺材失声痛哭!前来送殡的人们围了一院子、一大街,哭声一片。木匠终于残忍的钉了下去,顿时哭声震天!我和哥哥姐妹们跪在棺材的正前方的两旁,木匠每钉一下,我们都要喊一声。钉左边的棺材盖时,我们就喊:“妈呀!往东躲钉!”。钉右边的棺材盖时,我们就喊:“妈呀!往西躲钉!”。钉好了棺材上盖,众人将棺材抬到了早已准备好的马车上。
哥哥跪在地上,头顶着烧纸用过的泥盆,盆里是半盆纸灰。哥哥面前放着一块大石头,只听木匠一声吆喝,哥哥猛力的把头顶上的泥盆狠狠地摔在石头上。顿时四分八裂,这时早有人拽起了哥哥。
出殡了,父亲和外祖母以及两个年长的妇女留下来,看护三弟四弟。其余的人,晚辈在灵车前哭路,哥哥举擎着领魂幡在灵车前缓缓而行。
灵车后是母亲的平辈和长辈。
到了村口,不让往前送了。众亲友把我们拉到一旁,让开道路。马车过去了,我们哭喊着追赶马车,哭倒在地上。邻居上来了:“快别哭了,看看你老姨怎么了?”老姨又抽搐的不省人事,四肢僵硬。
众人抬着老姨回来了。大门口放着一盆清水,一把梳子,每人进院之前必须洗手梳头。
进屋不见了父亲,西院也没有。几个人分头找,在我家的房子右侧是大道。父亲独自呆呆地站在大道上,望着远去的灵车,泪水顺着脸颊流下来。(后来,在父亲的日记中看到“《悼亡妻》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谁说父亲无情?“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莫道男儿心如铁,君不见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世上万般哀苦事,无非死别与生离”。
水库大东沟的高山顶上,母亲躺在那里长眠不醒!
她的生命以泪珠堆积,又何幸长眠不醒!
众亲友望着依偎在父亲怀里胆怯、可怜的三弟四弟,又都忍不住落下泪来。
下午三点多钟,送灵的人们回来了。主事的邻居开始张罗吃饭。西院东西屋全放满了酒桌,我家南炕上也放了酒桌。北炕,嫂子在坐月子,不能放酒桌。最后,没地方了,把桌子摆放在厨房的地上,找来了几个小板凳,木头墩儿。张姨、外祖母以及父亲抱着两个孩子就坐在这张桌子上。上菜了,哥哥带领我们姐妹开始拜席。斟上酒,哥哥跪在地上磕头,我们姐妹三人鞠躬。拜席完毕,回到厨房。只见张姨端起酒杯,话没出口,眼泪落了下来:“兄弟呀!兄弟!我妹妹不在了,以后你就是我的亲弟弟,我就是你的亲姐姐。以后再下去开会,晌午没地方吃饭,就到姐姐家,我是你亲姐姐呀!”张姨哭着说完这句话,将酒杯里的酒一饮而尽。父亲泣不成声,唯有点头答应。
外祖母老泪纵横,说道:“你脾气不好,这些孩子没少挨打挨骂,老大都让你打傻了。现在我姑娘没了,留下这帮孩子。看在我的老面子上,今后你就别再打孩子了,这七个孩子都是我老刘家树上结的果呀!”满屋子的人个个落泪。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第四天,众亲友都散了,各回各家。
望着空空的南炕炕头儿,那是母亲多年以来,常年跪伏在枕上咳嗽气喘咳血吐痰的地方。
那是我们兄弟姐妹给母亲捶背的地方。
如今,人去炕空。
母亲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了,抛下一群未成年的孩子。
母亲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母亲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是善良的一生,是贫穷困苦的一生!
母亲的英年早逝,使我过早的懂事了。
姐姐早婚,哥哥分家。我,一个花季少女,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挑起了全部的家庭重担。四弟三岁,三弟六岁,二弟十岁,小妹十二岁,我十五岁。
从那时起,我与弟弟妹妹相依为命。我永远不会忘记母亲临终时死不瞑目的样子!!!
因为父亲当会计、当代理队长、当教师,且生性耿直、倔强。有一些平时父亲得罪过的人,扬言要看我们家的笑话。
我在心里暗暗发誓:“谁也别想看我们家的笑话!我一定要把几个弟弟妹妹抚养成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要以抚养三个弟弟的这种方式来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让母亲含笑九泉!
记得上小学时的语文课文王杰日记:“为了保卫祖国,我愿洒尽鲜血;为了世界革命,我愿献出一切!鲜血染成光辉道,换得江山分外娇!”我把王杰的豪言壮语铭记在心坎里,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到行动上。
“牺牲我一个,幸福全家人!”
“我要做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全家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用这些话语作为我的座右铭,激励我完成母亲的遗愿,带大了三个弟弟一个妹妹并扶持到今天。婚后,因丈夫不满我为娘家所做的一切,时常打架,几次被打的鼻青眼肿。在女儿四岁时缘尽情绝,最终夫妻反目成仇,分道扬镳。
有人嘲笑我愚忠愚孝,我把我的娘家的父老兄弟姐妹比做大家,我自己的三口之家比做小家。
我是真正的做到了舍小家为大家,我用了三十年的时间诠释了一奶同胞、手足情深。
为了我的父老兄弟姐妹,我付出了最高昂、最惨痛的代价,做出了一个女人所能做到的最大的牺牲。
如今,女儿对我耿耿于怀,积怨太深。时常痛哭流涕大闹大喊:“梁女士!你抛夫弃子!你为我二舅牺牲家庭,牺牲一切,你为我和我父亲牺牲什么了?!”,“你为我能有一个完整的家,你牺牲尊严,你去求我父亲跟他复婚就不行吗?!”,“哼!我在你眼里算个啥呀?你要是有六百元钱,我最多只能见到三分之一”。我无语,任泪水纵横,待女儿愤怒过后,我流着泪给她讲:“你姥姥英年早逝,放心不下你三个幼小的舅舅,临终时闭不上眼睛,是你太姥姥用手合上的。我为你舅舅他们付出这么多,把他们带大并扶持到现在,是我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一种方式”。女儿不解,委屈的泪水潸然而下。面对女儿,我泪如泉涌,内心的苦楚只有我自己知道。忠君报国不能两全。谁叫我母亲英年早逝呢?谁叫我有这么多弟弟呢?
母亲,我亲爱的母亲!现在可以告慰您的是:您的三个儿子都已娶妻生子,您最小的儿子也早已大学毕业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儿。母亲:您九泉之下有知,也会含笑长眠的!
母亲:每年清明节都忘不了给您烧纸,今年政府规定不让烧纸了。所以,女儿流着泪写下这篇祭文以告慰母亲在天之灵!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2010年清明节天津大港福苑里二媛泪书


作者简介:
梁婵,网名:鹊桥仙jhy,天津滨海新区大港人。四川雅安地震志愿者、天津塘沽爆炸志愿者、天津日行一善志愿者、甘肃贫困山区儿童助学志愿者、辽宁养老院慈善爱心公益志愿者、辽宁红十字后武汉疫情慈善爱心公益志愿者、辽宁山区五保户孤寡老人慈善爱心公益志愿者,腾讯微博诗社、微信诗社以及网络平台资助贫困诗友以及贫困患者志愿者。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诗歌学会、天津作家协会、天津楹联学会、天津诗词学会会员,中华福苑诗会会长,《中华福苑诗典》主编,《福苑杯•中华当代名家诗典》《福苑诗词精粹》《中华福苑流韵》主编。著有自传体诗集《梦断情殇》。2017年荣获首届“中原杯”全国诗词大奖赛一等奖,荣获“金鸡杯”全国诗词大奖赛百花仙子一等奖。2019年被中央电视台授予“中国杰出女性人物”荣誉称号。2019年6月成功主办首届“福苑杯”全国诗词大奖赛暨南京采风笔会颁奖典礼。2020年荣获“国际中国公益先锋人物”荣誉称号。座右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