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是承载希望梦想的地方;乡村,是演绎幸福美满的舞台。乡村过事,一般都是美好的事情。乡村过事,主要包括婚丧嫁娶、唱戏过会和修房建屋等。过去乡村过事,人们印象就是那样,可现在大不一样,越来越热闹红火。而最引人瞩目的,当属乡村红白喜事全家闹。
过去,在我小时候七八十年代,村上过事一般都不大,那时人们都是切事放事过事,即按照自家的经济状况,照柜定四件。记得那时人们的经济条件都不大好,日子拮据,所以过事都是节俭型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那时人们过事根本不像现在租赁席棚桌凳碗碟,而是挨家挨户讨借盆碟桌凳,别提有多可怜了!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为了可能还错一个碟子,我竟遭到我新妈的一顿破口大骂。那时人们过事一般前一晚请“祥工”(祥工就是第二天过正事搭席棚,帮灶,端盘端碗,招待和打杂等帮忙的人)。而招待祥工一般请祥工吃上一顿臊子面,家境好一点的炒上两三个菜。可不象现在,动不动就炒好几个菜,甚至摆上酒席,最后再端上香喷喷的臊子面或甜香四溢的八宝稀饭粥请祥工们大吃大喝。而现在祥工轻松舒服多了,因为有专门的酒席服务队,端盘端碗烧火做饭等活都让服务队包揽了。
而现在乡村过事大不相同的就是宴席太过丰盛。过去宴席上上的都是不太昂贵的肉菜,象红烧肉、蜜汁肉、鸡肉烹豆腐、酒米和蒜苔炒木耳,韭菜炒鸡蛋都是必不可少的“硬菜”,别说虾、鱼肉,就连牛肉也很少有,有贫穷一点的甚至萝卜块和土豆也上了席,更有甚者吃臊子面也像吃岐山臊子面一样把前面人吃剩的汤倒到汤锅里,而留下了“景”——留下了至今人令人谈笑不已的话题……可现在,别说牛肉,虾、全鱼、全鸡都有,有的还冬季上有菠萝、西瓜、草莓、葡萄、樱桃和车厘子等反季节水果,你说解馋不解馋。而且吃的烟也由过去的宝成、大雁塔、金丝猴和八四猴上升到哈德门、金卡、好猫、红塔山、芙蓉王,有的干脆是软中华;酒由过去的柳林春和普通西凤酒直接上到红西凤、陈酿西凤酒甚至茅台、五粮液等,你说悬殊大不大?还有更大的变化,过去人们坐席除过老人给小孙子夹个馍,媳妇给婆婆夹个馍,大多数人都不会夹馍,说那样神的很,小气的很怕人笑话。但现在,肉菜一端上来人们便一边吃一边夹馍,主家往往还会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发给每个宾客,并叫端上足够多的馍让客人夹。最后,酒足饭饱的客人们往往象城里人在饭馆酒店打包一样,把吃剩的肉菜一扫而光打包回家。
而我认为乡村红白事最大的亮点是全家闹。过去人们过事,尤其是坐席,一般一家只去一个人(除过祥工),而现在,都是全家闹,一家有几个人去几个人。看到家家户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象赶集一样涌往自家,主人往往笑脸相迎热情款待。偶尔有人亲戚朋友刚好来访,顺便也叫上坐席,主家也是双手欢迎。
而全家闹背景下演出最亮眼的是乡村婚事大请司仪,大放烟花,大队彩车迎娶……专业司仪精彩绝伦让人情不自禁开怀大笑的主持,漫天五颜六色耀人眼目绚烂多彩的礼花,搭着大红绸缎彩色被面整齐划一的车队,让农家人的喜事添喜,而车队竟是由村上有小轿车的志愿踊跃报名,开上自己的爱车加入的;遇到白事远在西安宝鸡的一般也会闻讯赶回帮忙,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自己也有一家老小,起码自己也会老也要叶落归根。
乡村红白喜事全家闹,是乡村人的亲情乡情人情,是多么弥足珍贵新奇热闹让人兴奋不已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