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韩天希
春和景媚蝠檐飞,雨洒瘟沉拐点低。
涤秽除瑕芳草绿,尘嚣远逝慰心犀。
注:蝙蝠,学名:Vespertilio superans Thomas,俗称天鼠、挂鼠、天蝠、老鼠皮翼、飞鼠、燕别故、蜜符、盐老鼠等,属翼手目动物,除极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岛屿外,分布遍于全世界,在热带和亚热带蝙蝠最多,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间觅食,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蝙蝠的寓意十分的美好,其蝙蝠中的蝠字与“福”谐音,所以有福从天降的寓意,同时“遍福”,寓意福气可以长久的绵延下去,子子孙孙都能富贵吉祥。因此,蝙蝠成为一种装饰图案,经常出现在一些玉石制品、窗户雕花、陶瓷器具等工艺品或生活用品中,被当做幸福吉祥的象征。
然而,大自然中的蝙蝠,在数千万年的演进过程中,成为了很多病毒和细菌的中间宿主,且携带的病毒未出现感染和病理反应。到目前为止,在蝙蝠体内分离到了180种已知病毒,包括疱疹病毒、腺病毒、黄病毒、肝炎病毒、环病毒、逆转录病毒、副黏病毒、正粘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丝状病毒、冠状病毒。近年来发生多起蝙蝠携带病毒感染人畜的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