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进铭,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江西财经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首届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专家(全省10名)。
再回首:那伟大的逆行者
作者:张进铭
今天是正月二十三日。武汉的抗疫形势依然严峻,全国各地的医疗队仍然在源源不断地奔向武汉,一定要打赢这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我们都真心的敬佩、感激这些勇敢的逆行者!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不禁想起了我们中华历史上一位勇敢的逆行者、一位伟大的逆行者:袁崇焕!
对于袁崇焕,梁启超曾有这样一个评价:若夫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于古未始有之。有之,则袁督师其人也。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袁崇焕考上了进士。第二年,他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职务:福建邵武知县。他勤政为民、尽职尽责,曾经爬上房梁,帮老百姓救火。天启二年(1622年),因三年任职期满,袁崇焕去北京述职。因为得到了督察院御史侯恂(著名的《桃花扇》中主人公侯方域的父亲)的推荐,袁崇焕被任命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六品。然而,袁崇焕却一下子就失踪了:他跑到山海关外去考察敌情了!回北京后,袁崇焕用一句话概括了他之后十多年的命运:“予我兵马钱粮,我一人足守此!”。当时,明朝的形势非常严峻:闯辽东相当于闯刑场,守辽东相当于判死刑!在众人的哀叹声中,袁崇焕向着山海关,向着山海关外的辽东,头也不回的逆行而去!
几个月后,袁崇焕遇见了上司王在晋,并狠狠地告了他一状。又几个月后,袁崇焕遇见了他的新上司和恩师:蓟辽总督孙承宗。孙承宗是明末最伟大的战略家,他不仅提拔培养了袁崇焕,还一手设计了一个伟大的防线:山海关—宁远—锦州。这是一个令努尔哈赤欲哭无泪的防线:在孙承宗督师蓟辽的几年中,努尔哈赤几乎没有任何作为,只能是望关兴叹。只有在孙承宗被魏忠贤等诬陷去职以后,努尔哈赤才敢发动真正的进攻!
天启五年十月,因为得罪魏忠贤,微有疏失,而遭到阉党排挤,孙承宗借病辞职回乡。接替他的辽东经略职务的是高第——一个已经退休的兵部侍郎,一个胆小如鼠的阉党人物。高第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下令将山海关以外的各个守城以及屯卫全部撤进关内。结果,锦州、右屯、大凌河以及松山、杏山、塔山守具,尽驱屯兵,屯民入关,抛弃粮谷10余万石,放弃关外土地400里。他也曾经下令让袁崇焕后撤。当时,身为宁前道的袁崇焕斩钉截铁地说:宁前道,当与宁前为存亡!如撤宁、前兵,宁前道必不入,独卧孤城,以当虏耳!(我是宁前道,理当与宁前共存亡!如果要撤走宁前的部队,我也一定不会入关,就算只我一人,也要守在孤城中,迎战敌人!)
天启6年(16 26)年正月十四日,努尔哈赤带着他的全部家当,来了!据史料分析,他率领的精锐部队的人数共计6万人,号称20万。
努尔哈赤的后金军毫不费力的占领了山海关外的大大小小的据点,没有遇到任何的抵抗,直到正月二十三日那一天。
天启六年(16 26年)正月二十三日,努尔哈赤率部抵达了宁远城郊,惊奇的发现这座城市竟然有士兵驻守。于是,他放自己抓获的汉人进入宁远送信:“吾以二十万兵攻此城,必破之矣!尔众官若降,即封以高爵。”对此,袁崇焕答道:“汗何故遽加兵耶?宁、锦二城乃汗所弃之地,吾恢复之,义当死守,岂有降理!乃谓来兵二十万,虚也,吾已知十三万,岂其以尔为寡乎!”并且,下令用红衣大炮向城北后金军大营开了一炮:遂一炮歼虏数百!后金军不敢留此驻营,便将大营移到城西。
正月二十四日,后金军开始猛攻宁远。当第一声炮响的时候,袁崇焕不在城头,他正在接见朝鲜翻译韩瑗。巨大的响声吓坏了这位朝鲜同志,他惊恐的看着袁崇焕,却见到了一张淡淡的笑脸以及轻松的三个字:“贼至矣!”
战前,袁崇焕曾派一名下属到山海关去找高第,让他请求一件事情:如发现任何从宁远逃回的士兵或将领,格杀勿论!
在战争即将打响的前一刻,袁崇焕召集所有的部下,在一片惊愕声中向他们跪拜。他坦白地告诉所有人,不会有援兵,不会有一个帮手,宁远已经彻底的被抛弃。但是,我不想放弃,我将坚守在这里,直到最后一刻!然后,他咬破中指写下了血书,郑重的立下了这个誓言。
(军队应该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毛泽东)
去年1月20日的下午,我在弟弟(一位刚认识的辽宁绥中县的诗友)的陪同下,来到了我一直心驰神往的地方——宁远(现辽宁省兴城县)。在见到这座神奇的古城的那一刻,我内心非常的激动:我终于来到了我心中认为的中国历史上一场最伟大战争的现场——民族英雄袁崇焕“独卧孤城,以当虏耳”,以大无畏的勇气和热血,一举击败了凶悍无比的后金骑兵,并且以红衣大炮击毙了不可一世的努尔哈赤——史称“宁远大捷”。据有的史料记载,在这场战役中,袁崇焕率领17,000名大明士兵,顽强的守住了这座在外人看来已经绝望的孤城,而后金军的伤亡达到1.7万人!(对于这场伟大战争的过程,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读读当年明月的那本《明朝那些事儿》中的描述——描写的非常细致和精彩)。
当我和弟弟漫步在宁远古城的城墙上的时候,不禁思绪万千,同时又生出无限的感慨,当年这里发生的一切,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而当我看到那几门红衣大炮(在炮口上仍然残留着刻上去的几个大字,明天启四年制重伍千斤)的时候,我在想:到底是哪一门大炮干掉努尔哈赤的呢?
今天是正月二十三日。而当我们再回首的时候,我们是否还能记起:394年前那个寒冷的冬日里,那个伟大的逆行者勇敢的背影呢?

收稿微信:182281819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