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潍坊“滨海老乡“从武汉市写来《感谢信》了……。
这位从“樱花之城”武汉写来热情洋溢《感谢信》的是地地道道的“滨海老乡”,隶属大家洼街道新兴村人,名字叫张永超,他与记者取得联系之后,对桑梓情怀,故乡之恋表达的淋漓尽致。
张永超告知记者,2020年1月21日我离开武汉,1月22回到滨海老家,1月23日武汉“封城”,疫情全面爆发。
现在回顾这些日期,我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一方面,在我回家之前的一个星期左右,我曾经有点轻微感冒,当时并未去医院做任何检测和治疗,自己服药就康复了,但仍然轻微咳嗽,后来看到新冠肺炎的发病症状与自己的情况虽然相差较大,可内心还是充满了恐惧,怀疑自己被感染了。我乘坐的飞机到达青岛后,我立刻去了城阳人民医院做了相应的检查,当时我主动告知医生我是从武汉归来,医院也很重视,专门召集相应科室主任对我的化验及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好在结果比较乐观,医生也再三叮嘱我回家后不要出门。另一方面,由于疫情严重,人人近乎到谈“汉”色变,网络上又充斥着各种可怕的传闻,试想我一个刚从武汉回来、我该如何与家人、朋友相处呢?我不敢想象。就这样在恐惧、怀疑和担心等复杂的情绪中,我开始了为期14天的居家隔离。
我所在的滨海开发区学府新城三期小区,人员密集,很多住户都是年纪比较大的中老年人,相比年轻人来说,他们的抵抗力较差,一旦病毒传播开来,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所以我所在社区的工作人员非常重视、严阵以待。
首先,是每日例行的信息询问。我每天都会接到不同组织的、不同形式的询问,包括我的身份、行程、体温及其他健康状况等具体信息。虽然看起来这像是重复性的工作,但是这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信息的全面性,做到了不漏一人的摸查。在这个过程中,我所在的街道社区和新兴村委做的尤其细致,每天三次询问体温状况及有无不适症状,让我感受到了社区和村委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严谨和细致。
其次,是询问之后的暖心安慰。“不要害怕!”“有任何需要记得跟我们说”这些都是工作人员跟我的日常沟通用语,这些话语虽然简单,但是让人安心,我最开始的恐惧和焦躁也逐渐被平复了。为了解决居家隔离对生活造成的不便,学府新城大家洼街道分管的党委员的卢雯、韩园园以及新兴村干部袁瑞国、袁金宁亲自来我家探望,并免费为我家提供了消毒液、医用酒精、米面、蔬菜等,村干部袁瑞国经常前来探望,保持电话及信息畅通,就是我返回武汉的时候,袁瑞国不断电话询问,一再鼓励并询求有何帮助的事宜等等,让我倍加感动。
有一件事让我不能忘却,我家门的垃圾袋也是敏感之物,可能有些人会“望而生畏”,而当街道学府新城的领导卢雯与韩园园来时,韩园园没有丝毫犹豫,将垃圾袋提走,卢雯领导一再提醒马上消毒,让我倍加感动。
在隔离过程中,发生过一件让我尤为感动的事情。有天因为饮食原因,导致咳嗽比较剧烈,非常难受,我及时跟街道社区以及新兴村委取得联系,他们当即表示联系医院,派救护车过来接我,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检查之后,医生表示并不是新冠肺炎,开了一些药嘱咐我回家吃药休息,算是虚惊一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工作人员的及时回应,还是医生的专业救助,以及救护车24小时的待命工作,都让我非常感动和感谢。
如今,我已经安全地度过了隔离观察期,身体也已完全恢复,也拿到了解除居家隔离观察证明。家乡的关怀让我心底辐射着缕缕温馨。
【后记】当记者采访学府新城负责人卢雯及新兴村干部袁瑞国时,他们动情的告诉记者,张永超非常自觉,识大体且顾大局,在隔离期间从没有外出,更要求工作人员不用太牵挂他,实际他是尽可不希望与自己有过多的接触。
负有真情的张永超满怀信心的告诉记者,受家乡之恩,当以情感之涌泉,冰雪很快消融,疫情很快烟消云散,等到樱花蓓蕾花开,邀请老乡来武汉做客……。

通讯员/袁瑞国
中国化工报特约记者/袁训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