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淑花
【幕启。古筝乐曲《高山流水》。
(背景:范宽《溪山行旅图》全景。人物按照原图画排列,徐徐动态、流云均为缓慢的动态。)
(画外音,男声):
献 诗
长河的风,
带着飘逸的《诗经》,
萦绕着三山五岳,
在千山万壑中传颂。
华原的歌,
带着漆沮二水的浪花,
汇入浩瀚的历史星空。
他,
来自孙思邈的家乡,
用豪放的丹青写意人生。
【礼服男女出场】
女声:
一幅图画,一首乐章,
一幅图画,一曲畅想。
来自征途的情怀,
来自风霜雪雨的情愫,
是长挂在心头的太阳。
行者,没有坦途,
他们,
只有无涯的前方,前方!
漫漫长路,
有一盏心灯照亮,
千山万水,
眼中惟有温暖的方向。
男女:
行者没有聊天的时光,
时时刻刻都在慢慢的路上。
喝酒聊天那是奢侈,
如画的风景也无闲暇瞭望。
他们是画图里的元素,
纵有繁花似锦,
那个头也无暇欣赏。
作为画图的元素,
最美的风景永远是平川与高岗。
所有的雀鸟在叽叽喳喳,
惟有长歌伴随他们向远方!
男:
一道岭来一架山,
征途永远是崎岖蜿蜒。
这有风有雨的征途,
烟云弥漫地平线。
无须看那一个个山梁,
行者坚信,
出了坎坷,便是风光无限。
无需言表,
无需期盼,
那些都是他们的课题,
少一步也不会把希望看见。
皮肤写满了酷暑清寒,
心中,也不乏潇洒浪漫。
女:
山,危乎高哉!
岭,耸乎峭兮!
几多惊叹,几多赞誉,
又有谁理解作者的初衷?
范宽,
这位性情温和、温文尔雅的艺术家,
这位行吟、沉淫山河的画师,
这位踽踽的行者,
这些匆匆的旅人,
是怎样舞动他如椽之画笔?
给人类留下这:
让世人神往的《溪山行旅》!
男:
是谁奏响动心的律吕?
清音似柔和流动小溪。
飞扬和沉静不断接续,
徐徐地漫过幽深的天际。
穿越洪荒的纪年,
水流的时日磨光了砾石,
化作行者心中的诗句。
光耀下的波浪,
闪动着多彩的旋律。
穿越亘古,
随着纪年不断地继续、继续。
长河的波音和谐着星月,
演奏时光变幻的璀璨光旭。
带着沁脾的仙风,
缓缓地、不舍昼夜地逝去。
女:
飞溅的瀑布宛如云翳,
溅湿了鹞鹰骄傲的羽翼。
绕山的古树层层叠叠,
流出一道弯弯曲曲的小溪。
画家惊叹自然造化,
云里雾里的弥障有什么稀奇!
看那行旅者的执着,
顺着崎岖蜿蜒从东到西。
森森然的山谷,
森森然的未来和过去,
漫长的路,
漫长的行旅,
可不正是人儿一生的课题。
男:
陡峭和壁立,
从来与艰难连在一起;
陡峭和壁立,
从来都是障碍和艰难的问题;
陡峭和壁立,
也是英雄毕生要征服的课题。
作为行者的生活,
最大的快乐就是披荆斩棘。
有埙的唱歌,
有箫的长吟,
当然也有轻快的短笛。
女:
森森然!森森然!
漫漫路途,
每一个个体,
都在努力着他前世努力,
那是他在三生石上的接力。
茫茫的人世间,
漫漫的人生路,
无涯的路上行进着众多的唯一。
所有的唯一,
有谁来给他们的人生命题?
不是宿命,
不是受苦,
其实啊,
就是大写“人”字的课题。
男:
森森然!森森然!
漫漫路上有很多华丽,
更多的是不可预见的问题。
孤独着孤独,
冷清着冷清,
有海市蜃楼、浮光掠影,
有烟云障目、浓雾迷离。
沉沉连接着沉沉,
迷离笼罩着迷离。
行进在继续,
行进再继续!
心头的横笛会破开烟尘,
继续着脚步踏出的乐曲,
努力着永远的努力!!
女:
森森然!森森然!
舍去了蒿里行的凄凉,
舍去了蒿里行的荒芜,
舍去了蒿里行的沉吟,
舍去了蒿里行的孤寂。
虽然是旷野,
确实芸芸众生的路途,
确实芸芸众生的问题。
漫长这漫长,
崎岖着崎岖;
漫长的歌谣,
崎岖的云里、雾里、山里。
那高耸的大山,
那负重的毛驴,
还有那司空见惯而并不注意的空气。
男:
森森然,森森然,
有多少光怪陆离?
融进古人的幽梦,
我在许多宋词里寻觅。
苦寒连接着苦寒,
过去连接着过去,
漫漶成悠然又莽苍苍的过去。
森森莽野啊,
你能见证几多的脚力?
森森莽野呀,
未来还有几多人在努力?
森森的莽野,
森森的溪山,
森森的征程,
古来的行者何时那不歇的鱼。
女:
脚步是旅人音符,
负担是旅人希冀。
他们的关山月便是召唤,
他们的关山月便是遥寄。
千峋高崖挡不住太阳,
万丈大山阻隔不了人生的行旅。
无论白昼黑夜,
他们心中始终舒展着彩色的鹰翼。
欢快的羔羊,
晃晃悠悠的毛驴,
还有脚夫的祈盼和
肩膀上的行李。
男:
飞瀑宣泄,
旅人漫长的思绪;
飞瀑宣泄,
旅人真切的情义;
飞瀑宣泄,
旅人艰难的生活;
飞瀑宣泄,
生活的情愫和真挚的秘密。
飞流直下三千尺,
是一个方向一个“唯一”。
浪漫着浪漫,
继续着他们毕生的继续!
女:
作者的那一泻万仞的飞瀑啊,
可是他释放了的心笛?
他的心是否在歌唱?
他的心是否在荡漾?
他的心是否随着
飞流奔向辽阔的天际?!
我似乎听到轰隆的瀑声,
似乎也感受到飞扬的细雨。
看到宛如梦幻的霓虹,
纱幔一样装饰着河岳的美丽。
那透明的水汽在蒸腾,
滋润着山谷

胡淑花,女,陕西蓝田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铜川文化》主编。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铜川市作协会员,铜川市人大代表。理论研究成果曾获陕西省群众文化论文一等奖、中国文化馆协会征文一等奖。荣获国家级、省级奖15项。诗歌曾获全省第四届、第五届农民工诗歌优秀创作奖。100余件作品散见于《延河》《诗与生活》《百花》等杂志,数十件作品入编《中国四十年文创成果精品汇编》《中华诗词歌赋文学精英大辞典》《中国文化馆年会征文获奖作品集》等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