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亿万民众的心。灾难面前,有人惊慌失措、有人挺身而出,有人独善其身、有人急公好义。因为有那些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勇士们,我们对最终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充满了信心;因为有那些在疫情阴影下多行善举的义士们,我们在与疫情作斗争时始终感受到爱心。病毒无情人有情,这些暖心的一幕幕,连缀而成众志成城的长卷,融化了冬寒,让竹乡大地充满了关爱,温暖了人心,成为我们心中“走过冬天便是春”的那份笃定。


自掏腰包办公益
作为政府应急救援力量的有益补充的洛神救援队是洛宁唯一一支有潜水员队伍的纯公益应急救援机构,县新联会理事单位,被洛宁县文明办授予“最美志愿者服务组织”。在突发事件来临的时候,能克服困难、冲得上去,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顺利完成各种应急作战任务。队员们的身影出现在险峻的山上、危急的水里、车水马龙的路上……每一个性命攸关的救援现场,都闪耀着他们的身影。现有队员50名名,来自各行各业,对公益事业有着同一片热忱之心。“队员都有自己的工作,为了正能量,我们走到了一起!”“我们的设施设备、备灾物资装备都是用救援队众筹而来的10多万爱心款来购买的,爱心救援全凭一腔热心”,队长李敬坡说。








正能量的传播
疫情当前,该救援队队员们舍小家顾大家,连续多日奔走乡间,协助县红十字会主动参与社会各界捐助物资的装载运送工作,每次活动,所有人都争先恐后抢着报名,女队员也是巾帼不让须眉。有人看到队伍中有女同志,便上前问道“你们女人能干吗?”回复是:“灾难面前我们不分男女”。截止目前,帮助洛宁红十字会派发物资3次,第一次2人、第二次5人、第三次8人。




2月13日下午,队长李敬坡接到同村一农民电话,说是有10吨金珠果想捐赠给防控一线工作人员。李敬坡二话不说,立刻带领队员驾车前去装载物资。“作为一支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在这个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应当挺身而出。”队长李敬坡说道。他们既是驾驶员,又是搬运工,从上午8点左右开始,把地下零散的金珠果装了149多筐,直到下午2点多,一人泡一包方便面充饥,吃完顾不上休息继续干。第二天又装了一天,装了179框。搬运过程中,汗水都浸湿了衣服。捐赠者让休息一会,他们总说:“我们再干一会就休息!”,可这一干就是数小时。高强度的任务,大家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直到任务圆满完成。虽然辛苦,但大家无怨无悔,都为能助力抗击疫情感到由衷地高兴。





“这些民间救援组织虽然在装备力量等方面和专业救援队伍还有很大差距,可他们却实打实做了很多贡献。这种奉献精神特别让人感动。“县应急管理局局长雷青民对这支多次协同作战的队伍十分认同。



据介绍,截止目前,洛神救援队在疫情防控这场没硝烟的战争中共完成物资转装载、运超过20次,达40多吨,每次最少出动7-8人,最多一次出动队员17人。队员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成为人们心中迅捷的城市“逆行者”。队长李敬坡说:“社会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无论做什么,保证做到为政府帮忙不添乱。为了救援,只要有点作用就值得!”


今年32岁的硬汉子李敬坡家住小界乡槐树原村,该村大部分人都有传统手艺制作冰糖葫芦美食技艺。身高1.8米的他也是靠干体力活挣钱养家。冬天他到南方走街串巷做糖葫芦生意,过年后生意冷淡时就回来开始做公益,带领队员开展水上救援、紧急寻人等救援活动,以“救”在身边、“益”不容辞的担当,以公益之心点亮生命微光,传递满满的正能量。在队员们眼里他是大家公认的“热心肠”。多年来,不论身边的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让他知道了,他总是忙前忙后帮着张罗。遇到有人对他表示感谢的时候,他总是笑着说:“人活着,不能总为自己,做件好事心里总是踏实的。况且我所做的事,都是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不值得一提。”









“救援工作没有一分钱报酬,甚至要自己贴油费、电话费、伙食费,但是每当看到被救援者安全回家的场景,我觉得一切都值了。我要对得起‘道德模范’这个荣誉称号。”说起自己的救援工作,李敬坡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他说自己能全身心投入公益救援,离不开家人坚强的后盾,特别是妻子更能理解他的执着和信念。 在此次的疫情防控协助工作中,洛神救援队队员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奋战昼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保障,“他们在前线打仗,我们要在后方保障充足的‘粮草’”。队长李敬坡坦言,“我明显感到团队正慢慢发展壮大,在摸索中迅速成长,越来越规范”。团队中的正能量驱使着他不忘初心,他也希望越来越多有爱心、有恒心、有时间的志愿者加入到这个组织中来,通过大家的行动,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洛宁城事/雷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