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心理专家朱其荣《心理咨询师岗前准备》公益微课正当时
都市头条 从凯转文
为更好地遏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扩散蔓延,及时为公众解疑释惑,将新型冠状病毒心理危机干预志愿服务深入开展,给心理咨询志愿者提供应对心理危机干预的职业能力,2020年2月14日晚上,河南省现代家庭教育研究院防疫心理咨询志愿者第一讲由河南省现代家庭教育研究院首批研究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指导师、催眠师、青少年心灵导师、团体训练师、家庭治疗师、沙游培训师、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南阳市消防支队等多家机构特聘心理专家朱其荣主讲,朱老师以《心理咨询师岗前准备》为主题,分别从职业伦理、上岗前的准备、志愿团成员的自我关爱等三个方面给“幸福花开——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心理危机干预志愿者服务团”的心理咨询志愿者们进行了岗前培训,以便促进防疫心理咨询志愿者服务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
微课伊始,朱老师首先就“幸福花开——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心理危机干预志愿者服务团”实施草案进行了简单介绍,内容涵盖:服务宗旨(用心理支援家庭系统,使幸福之花处处开放)、服务对象(国家卫健委界定的第三、四类人群为主,兼顾第二、一类人群)、服务人员(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执业医师等获得相应资质证书并拥有实践工作经验者)、服务性质(志愿者、义工)、服务方式(线上服务+线下服务。目前疫情期间以线上服务为主:电话、微信、视频、线上课堂等)、组织架构等等。
微课中,朱老师就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进行了指导,首先要注意环境的准备,其次要注意物品的准备(手机、笔记本等),第三要有专业的准备。还要注重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悲伤辅导的理解,创伤治疗的理解,在特殊的危机下,我们必须要学习了解更多相关的专业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作为一位心理咨询师一定要遵守专业伦理,朱老师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展开了讲解,咨询过程中要兼顾个人和公众利益,给来访者合理化建议,力所能及给来访者提供心理咨询帮助。专业伦理对内来说可以规范我们的行为,提升我们的专业品质;对外可以营造非常好的公信力,让大众对我们心理咨询的这个行业产生信任感。
在开展心理咨询干预过程中,要相信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也要相信来访者有潜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自己才是解决问题的“专家”。你会发现来访者的需要,无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呢,是现实层面的困难,比如说关于疾病防护,我是不是染病了?我染病了,怎么办呢,他需要的是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个是现实困难引发的紧张、焦虑、恐惧、无助等情绪问题,需要一些管理情绪的一些方法。每一个当事人,他都需要实际的帮助和情感的支持,我们要给予他一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同时,在情感上我们要让他能够去宣泄,然后我们给予他及时的抚慰和鼓励。
关于自我关照,要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只有身心健康,我们才能够好好工作,不做超负荷运转。
据悉,“幸福花开——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心理危机干预志愿者服务团”是河南省现代家庭教育研究院为积极响应国家卫健委颁布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的通知(肺炎机制发[2020]8号)”而创建。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正处于关键时期,河南省现代家庭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陈瑞兰携多名专业心理咨询专家团队将通过微信线上辅导与大家一道守护心理健康,缓解居民、防疫工作者由于疫情压力等引发的心理状况,应对防疫期间可能出现的恐慌、焦虑等情绪或其他突发性心理状况。据了解,河南省现代家庭教育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家庭教育、专业心理咨询等公益事业,人员构成为大学教授、专家学者及社会心理工作者(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青少年心理分析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等愿意为个人企业单位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河南省现代家庭教育研究院心理咨询志愿者团队积极投身疫情防控战役,让更多人正确了解疫情防治的相关知识和政策,缓解焦虑;对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进行心理咨询志愿者服务,积极链接有效匹配资源,缓解心理压力,积极应对疫情,共克疫情难关!
(记者 师志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