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晶: 平时我是小女子,换上迷彩服,疫情一线就是我的主战场!)
古有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今有多如繁星女子在国防建设、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冲锋陷阵、举旗在前。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疫″中,女人并未走远也从未离开。河南省新蔡县顿岗乡武装部部长徐晶就是这样一位帼国不让须眉的铿锵玫瑰。
新春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自武汉席卷全国。大年三十,正放假在家休息的徐晶从电视和手机等媒体上揪心的看到全国疫情形势一天比一天严峻,她再也在家坐不住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一名乡武装部长,她清楚地知道此时自己肩上的责任和担当。当晚,她告别丈夫和孩子,来不及和家人吃一顿己经准备好的年夜饭,驱车回到顿岗乡,回到她工作的防控一线。
在乡党委、政府召开的疫情防控紧急会议上,她向乡党委书记主动请缨,“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考验她和全乡民兵的时候到了,把急难险重的防控任务交给我吧。” 书记考虑到她是一个女同志,家中孩子小,还有患病的老人需要照顾,让她留在乡里做后勤工作。她一听急了,对书记说,平时我是小女子,我今天换上这身迷彩服,作为一名武装部长疫情防控一线就是我的主战场。
顿岗乡与安徽交界,是新蔡县的东大门。乡里准备在境内设置4个乡级卡点,徐晶主动要求到4个乡级卡点中任务最重的林尧卡点带队值班。林尧卡点是顿岗、涧头、杨庄户三乡交界处,离安徽最近处仅几里地,过往车辆和人员众多,防控任务繁重。她对书记说:“我是党员,又是武装部长,应该冲在第一线,有责任为顿岗45000人的生命健康护航。”
在林尧卡点,她严格按照上有”及“四个一律”工作要求,扎实开展疫情防控督导、值勤工作,带领党员干部对过往车辆进行严格排查、登记、测量体温,先后登记劝返车辆 1000余台次,测量体温800多人次。在她组织下,卡点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党员干部在高高飘扬的党旗下值守,为全乡群众筑起了防疫的第一道防线。一次一个本乡在湖北返乡人员不听劝阻执意要驾车回家,他说他三年没回来了,家就近在咫尺,哪怕他回去看一眼父母就走。徐晶坚持原则,晓之以理,就是不放行。最后看到这位老乡思乡心切,让他在卡点外等候,自己开车去那位老乡家里,把他父母接到卡点,进行了一次不同寻常的“三米"隔空对话。
作为乡班子成员,徐晶分包了全乡5个村的疫情防控工作。她组织各村党员干部深入村组,对各村组从湖北返乡人员进行地毯式排查,采取网格化管理,横向到边,纵深到底,实行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逐户宣传防疫知识,确保不拉一户,不落一人。为了检验防控效果,她每天步行几十公里,入村入户到她所分包的村委检查督促。天气虽寒,但她浑身上下衣服透着热气,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脚也磨出几个血泡。
徐晶作为乡武装部部长,她积极组织全乡民兵队伍充实在疫情防控一线,先后对4个乡级卡点和16个村级卡点充实基干民兵30人,保障群众所需的生活用品得到及时的补充,先后为全乡20个卡点搭建临时帐篷20顶,运送疫情防控物资十余吨,为全乡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和保障。看到各卡点一线工作人员和民兵大冷天工作辛苦、吃饭来回奔波不应时,她号召爱心人士为疫线人员捐款捐物献爱心,正月十五那天,她还自费购买10多件110袋汤圆送给20个村委,慰问一线的同志们。
疫情面前,徐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除了顿岗乡广大党员干部和民兵身先士卒战斗在疫情一线外,还有徐晶的家人在疫情一线默默奉献。徐晶的丈夫杨聚福是新蔡县中医院医护工作人员,疫情防控战役打响后,他也和妻子一样,坚守在医院疫情防控一线,半个多月没回过家。还有公公、弟弟、弟媳均是医护工作人员,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疫情防控做贡献。7岁的儿子无人看管,只能临时寄养在亲戚家中照看。可怜天下父母心。每天夜晚和儿子通电话,儿子都哭着喊着要爸爸妈妈,那撕心裂肺的哭声,让她心碎,让他心酸。令人放心不下的是,她还有个身患癌症的老父亲,为了眼下的疫情防控,也快二十天没见面了。这种不孝的自责,时时萦绕着她。但自苦忠孝两难全,为了打蠃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为了配得起身上穿的这身迷彩服,转身即是最大的孝忠,别无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