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沄,本名刘建祥,汉族,1965年3月出生于甘肃省秦安县,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公务员。1983年7月毕业于天水师专中文系,1984年3月作为援藏大学生进藏工作,先后供职于西藏自治区贸易公司、商业厅、贸易厅、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室,现抽调到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工作。《西藏的孔繁森》(作词)曾于1995年7月获西藏首届才旦卓玛艺术基金奖歌曲创作银奖,发表于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刊物《歌曲》1995年第七期);2019年,因两首诗词作品参赛被中国文化管理文化产业促进委员会、龙盟诗社悠哉村文学平台、比投百强榜BITOU100研究会、中国企业资本联盟授予“当代文学杰出精英”金奖;诗文作品分别获得中国黄金诗文大典、共和国重点文献实力作家遴选榜、李白诗歌荣誉榜冠军,新时代百佳诗人评选榜、屈原诗歌荣誉榜、世界汉语文学特别贡献奖金奖;诗作《人在高原秋月下的遐想》《红墙白雪之恋》入选《诗歌经典2017》等选本(陈长江主编,团结出版社,北京,2018年3月第1版)。个人诗集《放歌雪域》编选诗歌和歌词700余首,即将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祝贺全球星光诗人刘沄在全国大型文学比赛中喜获金奖。
“宅”在老宅院的“典藏时光”
作者:刘沄
一
这一方苍茫的黄土地
养育这些为生活忙碌的老百姓
一场波及东南西北的新冠疫情
使人们把家当成最安全的地方
一场全民性的“休养生息”
让人们回家过年,共克时艰
我也回乡度假,陪妻子回娘家
这娘家却过早地没有了老娘
家长是七十有五的老岳父
他作为县机关的退休老干部
让儿媳妇作了一家之“户主”
家里的几亩责任田
托付堂兄弟及侄儿辈耕作
平素老人住城里接送孙子
每当逢年节则回乡居家
或者家乡庙会唱秦腔戏
老岳父则会回家看戏

二
这是一个清静无为的假期
“呆在家里就是为国家作贡献”
已成为城乡居民的流行语
“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小城大村,酷似“小国寡民”
两千五百年前的话语
成为大国子民的一种活法
不见了车水马龙
不见了比肩接踵
一切仿佛被神功大法“点穴”
也如同按下了“暂停键”
春节后家里分成两组
一组留守乡下老宅院
成员为岳父、长女和小侄女
还有我这寄宿的女婿
一组则返回县城的二层小楼
成员为儿子儿媳和孙子长孙女
儿子又是自驾往返的流动人口
前天小侄女回城住了一晚
丑妹因与丑弟不和打了一架
昨天中午即又回到老家玩
她说等丑弟回来再给他点颜色
丑弟临别赠言是“回你的乡下去”
由此可见这“城乡差别”
岂止是城里人与乡巴佬的差别
小孩子之间,也会彼此“歧视”
回到乡村的丑妹
又快活得活蹦乱跳,乐不思蜀

三
昨天下午,妻子制作面皮
小侄女丑妹进厨房帮忙
晚饭后她扮演“体育老师”
带领我和她大姑跑步锻炼
当绕着院子跑了一百圈
大汗淋漓之下,我急忙告假
“报告老师:我要撒尿!”
妻子和丑妹笑瘫于水泥地
我则一溜烟跑到前院厕所
返回后被罚做十个伏卧撑
临睡前,八岁的丑妹
想起我出的洋相,又笑作一团
我则为当了一回“老玩童”
自个儿也在偷着乐
四
今晚又有一件趣事
趁着我刚看完新闻节目
老岳父眼疾手快换了频道
刚刚津津有味地观看戏曲节目
秦腔戏的梨园名角字正腔圆
不料小孙女又过来胡搅蛮缠
抢过遥控器调到了少儿节目
不甘心当“老玩童”的老岳父
不得不上床捧起他的“播放机”
戴上一副茶色水晶石眼镜
靠在被垛子上欣赏秦腔戏
我和他相视一笑,打趣道——
“这家里的小主角名叫丑妹”
丑妹则扭头对我吼道——
“姑父你回屋里看书写字去!”
我遵命而返回东阁房
取过枕边的一本精装书
这一册《典藏时光•诗歌卷》
将我带进多年前的诗篇里
“不要写诗,这是父亲唯一的忠告”
这一句诗句,何其惊人的相似!
每逢休假陪伴退休老父亲
他总要叮嘱我:“不要写诗”
他说写诗的人容易犯错误
从古到今,诗人们很不得志
我也明白其中的原因和道理
自己却又积习难改
一有空闲总想涂写点文字
写出了一篇篇不像诗的诗

五
如今的诗,“越来越不像话了”
“不像话”的诗还能不能叫诗
太像诗的诗还算不算好诗?
也许真正的好诗
在于平白如话且富于文采
继承古典而又推陈出新
真正的诗人,是什么样的人?
他们有时就像狂人一样高傲
有时又如同乞丐一样卑微
诗人啊,原来活得“人不像人”
却又有人活得“鬼不像鬼”
楚国的屈原大夫出身贵族
屡遭流放,不改家国情怀
“虽九死犹未悔”
中华民族每逢传统的端午节
包粽子祭奠他,赛龙舟以怀念他
最为浪漫的大唐诗人叫做“诗仙”
最喜苦吟的一位诗人叫做“诗鬼”
史上还有一个颠沛流离的“诗圣”
隐居辋川别墅的王维人称“ 诗佛”
其后又有白乐天成为“诗魔”
谁曾说长安城“居之不易”?
一个个大唐诗人独领风骚
大宋朝则以“词人”最为著称
历朝历代有多少文人墨客
有的兼济天下,有的则落魄江湖
如今自封“诗人”者有之
被人称作“诗人”者有之
诗人们不是脑壳锃亮
就是长发披肩秀行为艺术
当然更有一些“不像诗人的诗人”
活跃于各行各业,无不爱好文学
“诗人”多如牛毛者应属于当代
“大诗人”如凤毛麟角者亦在当代
2020年2月14日,于甘肃甘谷朱圉山下

收稿微信:182284819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