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妈妈的嘱托
——重庆名医王应武的故事
史怀宝

妈妈去世那年,王应武十四岁。那天周六放学后,王应武像往常一样,走着去县城医院照看母亲,母亲已到癌症晚期,命若悬丝的母亲拉着未成年儿子的手,大滴的泪水流淌下来。不久,母亲永远闭上眼睛,王应武泪雨滂沱,他悲哀地哭嚎:如果我是一个起死回生的神医该多好啊!
王应武现在是重庆市涪陵区的一名社区医生,他童年时期,爸爸移情别恋,抛弃了家庭,与母亲离婚,妈妈一个人拉扯着哥哥和他过日子,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岁月,一家人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母亲从姥姥那里学来传统的中医,时常为村民治病,母亲常有意识地交王应武一些中医知识,因此,母亲是王应武的第一个老师。后来,王应武上了小学,又读了初中,母亲却因积劳成疾住进医院,大哥结婚后分家另起炉灶,照顾母亲的重任就落到王应武一个人身上。母亲住院期间,正值重庆武斗,王应武看到医生们全力抢救武斗中身受重伤的红卫兵,而像母亲这样的普通病人因为医护人员稀少被搁置一方。他暗暗发誓:我长大一定要当一名医生,为母亲这样的贫苦乡亲治病救人!

母亲去世后,王应武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儿,连生存都困难的他初中没有毕业就回乡劳动。因为年龄小,他从母亲那里并未学到太多的中医知识。他找来母亲留给下来的医学书籍,拿出母亲留给他的银针,慢慢学习摸索。为了圆当医生的梦,他一度三次拜师学医。老军医陈德沛因为出身不好在老家农村行医,很受群众尊敬,在王应武多次恳求下,陈德沛成为王应武的老师;邻乡的老中医周城侯七十多岁了,退休在家,被王应武请到家里,他像对待母亲一样对待老人,不久,王应武成为周城侯的三个关门弟子之一。没钱买草药,王应武徒步二十多公里的山路,跟一位老药农学习采集、种植中药。期间,邻村一位朴实的姑娘对王应武的人品和好学精神产生爱慕,一来二去,两人喜结伉俪。王应武虚心学习,劳动之余经常免费为乡亲们查体治病,一个偶然的机会,让王应武在村里名声大振。
1978年9月的一天,王应武刚刚采集中药回家,一个邻居上气不接下气地找到他,说本村的孤儿李会武快死了,快救救他吗?人命关天,王应武二话不说,背起出诊箱就走,一进李会武的家门,一股血腥味迎面扑来,他看到遍地血痰,床上、被子上血迹斑斑,王应武顾不上恶心,立即给李会武诊察,李会武高烧40多度,吐血,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疼痛难忍,神智昏迷,王应武确诊李会武为钩端螺旋体病。他给病人对症处理,打针,物理降温,帮他清洗血迹,打扫屋子,烧开水服药,直到对方脱险。患者离他家半里多路,这种病四小时打一次青霉素。王应武骑上自行车自个出钱到镇上买回青霉素,还买回一个闹钟,定好时间,每4小时到患者家打针喂药。一周后,李会武康复。少年孤儿李会武独自一人,根本没钱支付药费,他感激而无奈地问怎么办?王应武擦擦头上的汗珠说:我也是孤儿,理解你的难处,全额免费。李会武感动万分,逢人便说:应武哥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类似事件,王应武还做了很多,是年底,他被乡亲们推举为村医负责人并到县城培训学习。后来,王应武学习不辍,相继考试取得了医师资格和行医资格,1982年,他开始开诊所,在黄草山下的老家,即现在的重庆市涪陵区义和镇大柏树村正式为乡亲们行医。有一次,公社里的医疗负责人检查工作,看着王应武做的一大摞学习笔记,看着整齐的病例记录,深深地点点头。此时,王应武已在中医、西医领域学习探索十多年了,其后,他秉承着为了父老乡亲悬壶济世的理念,报名参加各种培训,到全国各地考察学习,特别是报名参加了成都中医学院函授大学,他告诉作家:我的眼睛就是因为多年学习而近视的。王应武取众家之长,四十多年来,他结合祖传秘方探索出一套特色医疗之路,脚踏实地当好乡亲们的健康守护人。
1996年6月7日下午,大柏树村民邓尚英突发心前区剧痛,她女儿徐林急匆匆来到诊所,请王应武为母亲治病。王应武带上抢救药品器材,跑步前往患者家抢救。患者面色青紫,呼吸微弱,全身皮肤变青,心脏已经停止跳动。患者家人正流着泪准备后事,送终的火炮买来了。
王应武诊断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他组织急救,抢救人员各就各位,迅速为患者挂上吊瓶,开通了手脚两组静脉通道。他半蹲在患者低矮的小床前,为其注射肾上腺素,撬开病人牙齿,灌服了速效救心丸;他不顾病人口中发出的阵阵恶臭,口对口人工呼吸,进行心肺复苏,他用银针强刺激患者人中、内关、合各、百会、脚三里、涌泉等穴位。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病人表面上一点好转也没有。门外送灵的人问放不放炮?王应武说别急,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抢救,他缓舒了一下心情,指挥进一步抢救,他全身的衣服被汗水湿透了,所有的抢救人员神经紧绷,从王应武的诊所到患者家中二百米的路上,抢救人员来回穿梭送盐水,送器械,患者家门外的大坝子上,聚结了几百名街坊邻居,大家揪紧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摊开的火炮露出火捻,只等王应武一句话。王应武挥汗如雨,胆大心细地抢救着。苍天不负有心人,患者面色慢慢由青转红,王应武手握听诊器,患者的心脏微弱地起跳了,他叫大家千万别泄劲,继续努力抢救。50多分钟后,患者面色渐渐缓过来,心跳明显恢复了,突然,患者一声呻吟:“我这是在哪里呀——”在场的人欢欣鼓舞。王应武长舒了一口气,才发现自己由于一直半蹲在病床前,小腿肿胀,站都站不起来,他忙让家属给患者喂开水,又过了二十分钟,病人已能正常说话;再测血压,已下降到95/165,心率115次/分。王应武说:“可以打120了。”救护车警笛声声,120的医生来到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医生检查后,惊叹王应武认真负责,成功抢救了病人的生命。事后经医院进一步检查,患者确属冠心病引起的心肌梗死,因为抢救及时,才挽救了生命。不久,患者病愈出院,大柏树村赶大集的日子,患者带着全家老少二十多人,敲锣打鼓给王应武送来一面锦旗一面,上书:救死扶伤,医德高尚。
作者简介:史怀宝,中共党员,文学创作一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山东、广东、北京国家审计机关工作,现为《威海文艺》编委、某国家杂志总编、威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呼啸高原》《谷文昌传》《审计风暴》《忠诚》《梦中的村庄》等,多次获得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