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春节静悄悄文/鲁永利
今天是正月十六,春节在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静悄悄的过去了。庚子年是个多事之秋,庚子年的春节不同寻常。就在春节临近的时候,一场灾祸悄然降临江城武汉。辞旧迎新,人们沉浸在忙碌、欢乐之中,。恶魔张开血盆大口,恶狠狠地向人们扑来,可是善良的人们却毫无警觉,这个恶魔叫做新冠肺炎。疫情急速地向全国蔓延,向世界扩散。
天道轮回,庚子年好像有些不大寻常。在人们的百年记忆中,公元1840,庚子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帝国借口虎门销烟而发动了侵略战争。这场战争从1840年6月~1842年8月,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清政府逼迫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严重的危害中国主权,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1900,又一个庚子年,英美法德俄日奥意八国,对中国又一次发动侵略战争。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抢掠珍宝,火烧圆明园,战争历经一年,中国再次失败,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结局。自此,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1960,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庚子年,发生了及其严重的自然灾害,刚刚诞生10年的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2020,又一个庚子年来临,中美贸易战经历了几个回合的较量,中国站住了脚跟。一元初始,庚子春节,又一场战争降临,中国人民面临一场新的挑战。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正月初一,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研究部署抗击新冠病毒疫情。一场与疫情作战的人民战争全面铺开。江城武汉是疫情始发地,是战场的中心,武汉也是受疫情祸害最严重的地方。一场新的武汉保卫战打响了,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去了,人民解放军出动了,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73岁的女院士李娟丽等一批顶点科学家去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亲临居民社区调研指导,李克强总理亲临火线视察慰问,孙春兰副总理率领中央指导组,坐镇武汉组织指挥,雷神山、火神山、方舟医院开建了,投用了。汽车、火车、高铁出动了,飞机也出动了。医务人员,医护物资,生活用品,蔬菜水果从四面八方运往武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武汉必胜,中国必胜!
新年伊始,病例数字不断攀升,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各地相继启动抗疫一级响应。一级响应是国家在面临战争和重大灾难时的最高应对级别。情势严峻,刻不容缓。中央一声令下,全国一盘棋,一声喝到底,一竿子插到头。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从首都北京到省、市、县、镇、村、组、户都一齐行动起来了。国家领导、各级干部、医务人员、解放军指战员、公安民警、普通工人、城镇社区工作人员,形成了一条阻击疫情的滚滚洪流。一条条对策,一项项措施,落在了实处,落在了最小的社会组织单元。农村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城镇做到城不漏街,街不漏巷,巷不漏户,户不漏人。拉网式排查,网格化管理,使疫情无处藏身。试问,世界上那个国家,哪个制度能做到这点!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新春佳节,抗击疫情,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14亿人口的大国,需要一部分人员冲杀在前线,与看不见的敌人搏斗,保护我们同胞的生命和健康。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则需要静静地坚守在家里,足不出户,安安稳稳地过年,不拜年,不聚会,不访亲,不会友。这是我所崇尚的过年情景,没有成天到晚接连不断的鞭炮声,没有吵得人耳鼓胀疼的锣鼓声,没有令人生厌的俗套事。好吃好喝,酸甜咸辣全由自己调理。看电视、刷朋友圈、和亲戚朋友视频聊天任其自然。饿了吃饭,渴了喝茶,困了睡觉,没有干扰。安静、舒适、简单、祥和。我感到这样过年不累、不烦。过年的本意就是辛辛苦苦一年,放松一下,调节一下,欢乐一下。但后来变了味了,食不厌精,喝酒必醉,“长城”不倒,爆竹震耳,烟花冲天,娱乐过度。年过毕了,人们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累”。今年过年具有本意上过年的效果,但这不是主观取得的,而是客观造成的。
新春佳节,足不出户,宅守家中,会使人感到冷清寂寞、单调无聊,但这是这场特殊战争的需要。这也是你为这场战争做出了自己一点贡献。虽然,看不见刀光剑影,听不见隆隆炮声,但这也是战争。既然是战争,那就充满着危险,那就有性命之忧。绝大多数人守望在家中,在看电视中度过每一天。身在家中,心系武汉,最关心的是抗击疫情的消息,眼睛紧紧的盯着疫情人员数字的变化,从中寻觅胜利的曙光。
没有硝烟的战争仍然继续着,任务还十分艰巨,但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这个新年没有爆竹声、锣鼓声,没有走亲访友,没有礼尚往来,没有肥吃海喝,没有繁文缛节,一切都简简单单,静悄悄的的。元宵节没有烟火,没有社火,没有舞龙耍狮子。中央电视台元宵文艺晚会,台下坐席空无一人。在这特殊的时期,谁最有资格坐在这里舒舒服服的观看这台晚会呢?我想最有资格的是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但他们这当儿正在与毒魔抢时间夺生命。那么,14亿人民通过电视共同观看才最有意义。庚子新年静悄悄度过了,这是一个特别的新年,冬天必将过去,春天已经来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必将取得全面的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