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辞鉴明…68
文/三木秉凤
以德配天 克己复礼
《幼学琼林.地舆》曰:“瀑布岭头悬,苍碧空中垂白练;君山湖内翠,水晶盘里拥青螺。浩荡吴江,险称天堑;嵯峨秦岭,高谓坤维。雪浪涌鞋山,洗清步武;彩云笼笔岫,绚出文章”。以上款款几言,从天文到地理,俆俆如风尽吐其美,这就是文学上的表里如一。道德与礼仪之间是什么关系?其实“德”与“礼”的关系依然是内在品质蕴涵与外在彬彬以达的关系,中国文化里博大精深思想与五彩斑斓形式并存。从五经之一的《尚书》中可以找到道学、儒学、医学、兵学以及天文地理政治经济管理学的影子,中国古典蓍作的最大特点就是文化综合以“道”为基,这样我们很难将其归类为某一术数学科或某一知识领域,因为“道”是各类现象的本体及其运行规律。在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争鸣之前,中国通过立法将自然规律、社会规律、人伦秩序及世间规则等用“礼制”的形式基本固定下来,依据自然规律制定的历法至今使用,依据社会规律及人类习惯制定的礼制至今影响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如果我们以三千年前的周朝继续向远古时期推及延伸,对中华文明做出重大贡献的儒家文化在尧舜时期就已体现的淋漓尽致,尧以“禅让”文明于世,舜以“孝悌”影响后世,汉朝借鉴此基推出了“举孝廉”。从其根源看,儒家文化是在遵循社会规律基础上的人伦文化文化,是群众文化,是积极人世的内圣外王的有为文化。从伏羲氏观天地之运动然后以“八卦”演绎其变化规律形成易“道”开始,道家文化自此长期影响中国至今。道家文化从根源上讲是自然文化,是个天地文化,是人与自然共荣的和谐文化,是无为文化。
远古时期,儒道文化就开始以太极中阴阳文化的形态相互配合促进,人们依道行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同时又“以德配天”,“天人合一”,人伦社会秩序与天地自然秩序默契相融,道家之“道”与儒家之“德”无缝衔接,即“道法自然”,仁义礼智又与孝悌忠信等形常人伦常态,让古期的儒家思想扎根于朴素的自然环境之中。但由于当时文字和文字载体的限制,我们只能通过考古学去推定当时的儒道共治下的社会状态。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衍变过程,儒道思想做出了重大贡献,直到东汉未年佛法传入,中国才形成了“儒道佛”三足鼎立又相互包容的局面,由此形成东方文化的雏形。
但无论如何我都坚决反对把老子孔子等奉为儒道思想的创始人的这一断言,就是因为儒道思想在春秋战国之前已普遍存在并扎根于政治社会生活。所以孔子提到了“述而不作”,他提出的“克己复礼”也是对传承古人思想的一种建议。为什么今天的主流学术言将中华文明中的儒道思想仅从在二千五百年前算起呢?我不太清楚也不去推测学者们的 研究成果,就是对于历史定论,我们也要用谦慎的态度重新审视,就如中国建国后三十年的很多历史定论在八十年代重新作出评价一样,欧洲科学发展史上的许多科学定论、实验结论都被后人推翻,后人不断推翻前人结论,这是社会不断进步的体现,不要述信在定论之中深陷难拨。
历史有时会巧逢妙合,其偶然一握常常令人难以置信,特别是汉朝时期佛教东入引发的文化大融合。其实整个汉朝四百年是中华近两千年文明的奠基时期,西汉初年,“文景”之治以道家无为政治作为基础,西汉中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致道家在东汉末年走向宗教,道教以《道德经》作为圣典,以老子作为道教鼻祖,道教创立的同时,佛法从印度传入,儒家官方正统思想与道佛宗教的社会思想同台演绎出了近两千年的中华烂灿文明。儒家以“有为”思想入世教化,佛家以出世思想“慈悲”教化,儒家修身,佛家修心,儒家齐家治国,佛家觉悟成佛,而道家则刚好走了前两者之“中庸”大道,即道家入世可以修身治国,道家出世可以修道成仙,体现出了道家“无为而无所不为”的高度灵活性。儒释道为中华民族作出的贡献,只有用心沐浴东方文化雨露的人才能得到真正体验。

故辞鉴明…69
文/三木秉凤
二五之精 妙合而凝
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这里“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是指阴阳五行之精华,是妙合凝聚万物的基础。由之而见,太极阴阳学说是人类文化的源头!我们知道,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渊源都与两部经典及一对男女(阴阳)密不可分,这两部经典就是《圣经》与《易经》。在伊佃园中偷吃禁果的亚当与夏娃传说是西方人类的祖先,而传说中伏羲画卦、女娲补天中伏羲女娲这一对人身蛇尾的兄妹亦是中华民祖的祖先。《圣经》描述了人类的创世、人类发展历程的磨难及神对磨难中上帝子民的各种启示,通过十戒、上帝三位一体的义理、天堂地狱的人类未来选择以及信仰的目标等为人类具体活动作出指导,突出了人类的实践性;而《易经》则是无字天书,它用两个阴阳符号有序组合成六十四卦,向人类揭示宇宙万物万象的六十四种存在状态,从无极之体、太极之用、阴阳之变、万物之象中诠释着宇宙真理,以此对宇宙本体、宇宙规律、宇宙现象进行宏观展示,其无突的表现力与无限的诠释空间让东方人类叹为观止,被中原文化各流派共尊为百经之首,它突出在理论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人类社会信息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文化在经济与科技的推动下走向思想大同是人类社会的必须选择,而《圣经》与《易经》的碰撞与融合将是未来世界各类思想走向文化大同的必由之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爆发出的生命力将改变当今人类的理念、价值观及发展方向,东西方文化结合的未来将是资本抛弃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错误理念,将资本变成惠及民生及生态并造福全人类的经济工具。这也许就是中国古代学者设计的“大同社会”,这也许就是西方科学社会主义学者所设计的共产主社会。但世界历史中的文明发展总是向亚洲长期倾斜。
为什么世界四大文明由亚洲人创造?这里北非的古埃及文明实承是西亚民族南进时所创造;为什么四大宗教由亚洲人创立?这里基督教由中东犹太人创立后来通过罗马帝国推及欧洲;为什么从公元前八世纪亚述帝国开始几乎所有的世界性帝国都全力控制中东地区?为什么中东地区几千年以来从未出现过政治和解民族共荣?亚洲的东西两端几千年来竞是如此天壞之别。
东方世界应该感恩于我们“日用而不知”的传统儒道文化,正是从易经文化中分离出来的太极阴阳儒道文化,才让东方大地“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从而推动着东方文明万年不败,才让东方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高度认同。 与《易经》同等地位的《圣经》所记载的犹太民族,却是世界上少有一个饱经风霜的苦难民族。它们由于国土狭小和历史原因,这个民族散居在世界各地,经常成为其它民族的屠杀对象,然而他们在飘泊流浪中,从未忘记《圣经》的理念,犹太人世代相传箴言是:知识是最可靠的财富。中国人一旦破产,很可能从此一崛不振,而犹太人失去了一切后,仅凭借手中的圣经就会无敌天下。为什么?《易经》承载的天命理论与《圣经》传承的曲折不挠的意志,也是东西方两种文化的践行显现。
所有经典带给人类的是未来光明的星星启示。 一个人,他必须用知识储备去完成人生的精神积累,这里没有天命的等待,只有学海无涯的一往无前。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要用金钱多寡去衡量,不能用权力大小去衡量,不能用地位高低去衡量,金钱,权力,地位,这些都会失去,但在知识积累过程中升化出的智慧,却不会随生命消失,它会陪伴我们的灵魂在天堂地狱的行进中过关斩将。据记载马克思在撰写资本论时,大英帝国图书馆的藏书都被其翻遍,我们念及此时都自叹弗如。在当今这个以市场经济和资本运行为中心的社会里,大多数人陷于金钱的泥潭,物质的富有却对应着精神家园的荒芜,读书思考都已成为一种奢求。犹太人关于知识无价的圣训早已被人放弃。圣典!离我们渐行渐远,人,却越来越浅薄无味。 一部好书,可以改变一回人生;一句箴言,可以成就一个生命。且今之学,大都以术御事,背道而驰。老子、孔子都是悟道之人,他们从《易经》等古代经典中悟道是不争的事实。人类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求财问舍还是明理修道?在粗粗而过之中,我们仅仅学到了儒道文化的知识,却难以领略文中之道,为什么?《劝学》有言:心不专矣。

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0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