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阴阳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概括而言,按照易学思维理解,其所描述的是宇宙间的最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是伏羲易的基础概念之一。阴阳有四对关系:阴阳互体,阴阳化育,阴阳对立,阴阳同根。
阴阳乃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这是黄帝内经首先定义的核心意思! 阴阳平衡非常重要。
阴、阳表现完全相反,如身体阴的表现就是怕冷,四肢冰凉,衰弱,潜伏,不想动,软等。阳,表现是热,口干,亢奋,激动,烧等。
还有表现形式是弱阳,弱阴,根据这些症状的出现大夫就可以配药,调理阴阳,达到相对平衡。当然望、闻、问、切是发现这些症状的最佳方式(包括观察五官)。
除了阴阳平衡外还有五行相生相克理论。相生相克是万事万物的规律! 各种中药是相生相克的,要想发挥作用必须了解它们之间的生或克。
一般好中医,首先,看你得的是阴病还是阳病,是阴虚还是阳虚这是核心。
中医的脉络非常清楚,它不是乱弹琴。另外人身体有9种体质,针对这9种体质相应有提高免疫力的办法。甚至于平时喝些泡制的中药都可以调理,这是预防疾病的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去起作用!
心情也是病因的主要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