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过客(散文)
李建明

庚子年正月十五,疫情隔离的第十四天 ,百无聊赖的厮守,把原本红火的中国年笼罩了一层灰色的阴云。
随着冠状病毒的发展,我们不得不待在家里,往日的走亲访友把酒言欢,成了宅在家里吃了睡,睡醒了吃,吃饱了看着揪心的电视新闻,偶尔听着跟不上频率的歌曲,无聊透顶。
上午十点,太阳从阴霾走出来,发着微弱的光芒,我试着走出家门,沿着这无人的街,机械的走上了熟悉的水库坝顶。还是那东河,还是那流水,今天见到这熟悉的东河,显得格外的亲切。
这东河原本是我们母亲河,自古以来我们的先祖就知道,居家最宜依山而建,靠水而居,负阴抱阳,因藏风纳气,方能趋吉避险,永葆平安。你看沿着这东河,逆流而上东有薛家庄西有澇洼在我们村的上游,两个石龙子分左右,再往上就是前后朱家官庄,东边刘家庄,再往上就是这条母亲河的源头灵山。这条河虽小也无声的流淌了几千年,养育了两岸大小十余个村庄,上万的人口。建国后我们的政府把这条河改造成了大小四座水库,改善了河两岸的地下水循环,美化了家居环境。
今天这条东河的水流虽小,但是埋没不了她昔日的辉煌,我记事的时候,东河最宽的地方有一百二三十米,河床有一米多厚的沙子,儿时曾结伴水边嬉戏,渴了就地挖沙,俯首即饮,清澈的河水甘甜爽口。后来被村里做成鱼塘,藕塘,而后就是今天的样子。
我沿着坝顶,看着溢洪道涓涓细流,忍不住驻足俯首,看着这流水,听着这哗哗的流水声,不禁想起最近抖音上很火的一首《青木林林青木秧》,这潺潺的流水 声不正是这旋律吗?
《青木林林青木秧》一听这名字就知道是一首积极向上的曲子,单从字面上讲就是在青青的大树林里的小树苗在茁壮成长的画面,从音乐的角度说是出自云南边陲的打歌调。相传最早出现在后汉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后民族的大融合,由于战后需要重建,蜀军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在一起辛勤劳作,建设自己的家园,到了劳作之余和重大节日就在一起欢歌舞蹈,乐器就是由当地落后的弹奏乐器和汉族琵琶融合的一种三弦乐器,比不上我们汉族的宫廷乐器琵琶,但是高于地的弹奏乐器,即三弦琴,也就是我们今天听到的《青木林林青木秧》,既有今天的旋律,也有远古的琴音。
看着这潺潺流水,听着优这美的旋律,把我也带入了一个青青的树林,我看到一株株的小树苗正生机盎然,勃勃成长。冠状病毒不管他有多厉害,终究是一个匆匆过客,我们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有抗击“非典”经验,更有十四亿同胞的众志成城,不久阴霾终会散去,光明就在前方,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