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2月4日,立春的阳光在风里晃
文/香泉先生
春天里木架上开放的蔷薇花是为了我吗?
一只鸟飞过时嘹亮的歌声是为了我吗?
窗外的阳光依旧如昨天一般灿烂,可惜有风,而且凉,薄薄的雾霾在风里游荡,如那些挥之不去的疫情,把人类锁在狭小的空间里,透不过气来。
今天是第几日了?我懒得去数。家里的青菜将要耗尽,多亏节前有老家亲戚送来的大白菜,被我盖在院子里,可以白菜豆腐地度日。这也好,重温一下已经逝去好久的生活,仿佛就在当年,储存的萝卜白菜让人度过一个温暖又简单的冬天。当然,这几日也看了一些书,异域诗人弗罗斯特的诗歌,朴实无华而有韵味,让人感受了西方乡间田园牧歌式的清新。也读了清人纳兰的几首词,还有一本闲书《小窗幽记》,过得倒也安然,可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也品茶,白天在书房里或者在阳台的小茶室里,福鼎白茶,大红袍,普洱,晚上就安化黑茶,一杯一杯的,挺杂。心中的浮躁虽然仍在,却有不少以前难有的乐趣,好在有大把的时间,我可以盯着一个地方,许久。
意想不到的是,厨艺竟有了精进。做手擀面条,白光光的面团,变成均匀的面条,本身就是一个乐趣。某人特意捣了蒜汁,切了细细的黄瓜丝做点菜,自然专业的很。不过,她更喜欢我母亲擀的手工面条,我母亲擀的面条透明透亮,薄,却很劲道。那时,稚子尚小,母亲住在我家,午餐以面条为主,清早和好面,再醒一段时间,擀好的面条宛如工艺品。只是母亲命运不济,虽大半生勤劳善良,却染上了恶疾,早早地去了。今天想起来,唯愿天国安静,不要有太多的烦扰。
看手机刷屏自然少不了。一线奋战的防控人员依旧是主流,我为他们的献身精神所感动。同样也为仍然上升的感染病例堵心,我只有呆在家里,用这样无奈的办法减轻社会的压力。此刻,容易想许多事情,比如事业,比如人生,比如自以为满意的家庭,以及可以一眼看到底的未来,中年的心中,不悲不喜,只是隐隐地有些许遗憾——我这个传统的人,好像有莫名的不甘。
午饭后,看新闻,竟然有感染病例出院的消息,在我们这个小地方,还是两人。我把这则消息看了两遍,心里一下子透彻了许多,仿佛风已不再寒冷,地板上渐淡的阳光透出极多的暖意。这真是一个好消息,我在后面留言:真心希望这是一个拐点,一千次一万次地感谢防控一线的人们!
下午的风好像更大了,这利于吹散围困多日的雾霾。看明日天气预报,空气质量良。今天毕竟立春了,农历庚子年想着不会让人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