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离你有多远
张桂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全人类的“敌人”。它首先偷袭了武汉。
武汉有至爱亲朋。
除夕前我把挂念与祝福融进《2020年特别春节》一文的字里含间。儿子每天报平安。一颗高悬的心如同头顶有老不着地、不断盘旋、嗡嗡作响的飞机,七上八下的。昨夜儿子说:他居住小区的那栋高楼已发现疫情。不得已出门购物必须全副武装。生活同一小区的朋友互不来往,自觉隔离。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不给国家添乱。
我微信老同事:“你儿子在武汉可安好?”
告知:“他们一家四口居住的常青花园社区是武汉重疫区。好在家中储存了食物。每天视屏,整夜失眠。感谢老朋友关心。”
有家可宅是相对安全与幸福的。看到一武汉男孩送女友回家过年被困,独自在车上生活半月。在民警和政府部门的帮助下,才顺利回到武汉。男孩的父母难道不挂牵?武汉市民在疫情发生后,绝大多数是积极配合政府封城等决定,保持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谁能预测鼠年春节,武汉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偷袭?偶然?必然?有多少无辜的人,或自驾、或旅游、或出差、或求学、或探亲,在渴望与亲人团聚的日子、或不幸感染病毒,或起初不知人传人、继而传染给家人,或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有家难回。武汉是疫情的源头,多少在外地的武汉人遭到厌弃,没地住宿无处吃饭?他们的困苦无助有多少宅家人能感同身受?又有多少医护人员为了救死扶伤,舍弃与家人的团聚,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日日夜夜守护在病人身边,年夜饭只是一盒方便面。
看到一位年轻的护士,前一刻还是一个健康可人的白衣天使,后一秒就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病人。无奈、痛苦、哭泣。要不要告诉父母?要不要告诉男朋友?母亲知道那一刻,如同天要塌心已碎,潸然泪下。接着,护士的父亲又被传染。一个个霸屏的武汉疫情,关注、心痛,还能做什么?本不喜欢凑热闹的我,不去超市买年货,不去餐馆吃饭,不去人多的地方,更不打麻将。保护好自己也是一种贡献吧!
侥幸武汉离萍乡有一段距离。祈福萍乡安好。
萍乡人的除夕夜,与家人相聚的场面也许是温馨而较轻松的。只是连续三四天的雨水天气给行人带来不便。
初一的萍乡,热热闹闹的雨声似乎要弥补2020年春节禁燃放鞭炮一样,没有停歇。窝在家中,想着武汉的疫情。
初二,阴阴的冷雨依然滴滴答答。马路上人车稀少。小区外面的马路上有两三家店铺开了门。几辆公交车上只见司机没有乘客。
横龙公园安静得如世外桃源。除了雨声便是自己的脚步声,公园一角,遇见一熟悉面容,特殊日子,远远的挥一挥手,说声新年好!免去一切亲密接触。
初三小雨转阴。散步的人明显比初二多了一些。
初四,终于放晴了。午后,沐浴在温暖的冬阳里,如同拥抱久别的亲人。蓝天下横龙公园波光粼粼的水面,灵动美好。公园里享受阳光的人越来越多。有吹萨克斯的、有打篮球的、有爬山的、有健身的、有散步的,戴或没戴口罩的人都有。也许因为连续四五天下雨,在家憋的时间长了。大家渴望在户外亲近自然。
尽量避开人。第一次登上正在建设中的萍莲高速公路。公路有一段建在横龙山上。山上大片植被全被铲除。如同一个满头青丝的俊小伙瞬间成和尚一个,光秃秃的。突然想起小学时读过的《愚公移山》。那时觉得移山多么不可思议。半个世界后的今天,目睹了现代版的《愚公移山》。挨着横龙山而建的小区,一排排三十多层的高楼比横龙山高出一大截。在大自然面前显示人类的强大与雄壮?
二十多年前曾带着7岁的儿子登上并不很高的横龙山顶,虽没有“地到天边天作界,山登极顶我为峰”的感觉,但偌大的萍乡城却能一览无余尽收眼底。当时,还没徒步一说。登横龙山的人极少。山上的植被荆棘茂密,万籁俱静颇显神秘俊秀。我们在山上扯开嗓子大声吼,听山间自己的回声,壮胆。偶尔抬头仰望蓝天,悠悠白云自由自在飘来荡去,丝丝缕缕绕过头顶,令人惬意无限。然而,此刻我站在横龙山顶,丝毫没有那年的心境。山顶新开发出、还没竣工的高速路,开阔敞亮。曾经葱葱郁郁的横龙山,如今却似一赤裸的汉子屹立眼前,倏然间一种无以言说之情横亘内心。自己只是泥土中的一滴尘埃,微不足道。但有一个按捺不住的声音在呐喊:不管人类多么现代多么强大,都必须对大自然及每一个生命存有敬畏之心。不要以为腰包鼓了,想吃啥就吃啥,为所欲为。对野生动物,也张开一张贪婪大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走出公园,有几名城郊管委会的干部戴着口罩劝阻游客:安全着想,只出不进。游人离开后,封园。
那时,虽然得知萍乡已有几例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但依然感觉疫情离我很遥远。只要不和陌生人或者外人一起吃饭、不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不与其有亲密接触,不在人多的地方扎堆,空气总不至于传染吧?前几年的非典与禽流感似乎也没啥影响。直到公园封门才开始反省自己、深感内疚:如此出游是不是过于侥幸或盲目乐观?是不是不负责任给他人添乱?
山区就一定安全没有病毒传染?一群群打工人从武汉回萍。疫情潜伏期,没有自我隔离,春节期间我行我素,走亲访友、一桌吃饭四人麻将。待到疫情发作,又有多少人成为下一批疫情潜伏者?
2月2日,从微信群中得知:家住百合冲汤女士从武汉回萍,被确诊为冠状性肺炎病毒患者。
2月3日,朋友气愤的说:家住高坑一男士在安源区源壁管理处布冲组一亲友家吃饭后,被确诊冠状性肺炎病毒患者。附近邻居家门口已封路。
2月4日,在湘东工作的侄女告亲人:腊市镇明塘村从武汉回家过年的一对夫妻确诊了。
2月5日,全国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3694例,累计确诊28018例,萍乡市新增确诊病例1例,累计确诊23例。
时至今日,你还能侥幸吗?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串串心颤的数字,令多少人彻夜不眠?在这场突如其来、悄无声息、形势严峻、关乎国家、关乎你我的战役中,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好在从江西省政府、萍乡市政府到各单位、乡镇村、街道、小区都已经积极采取严格措施。单位人员在春节期间如实填写路径、有无接触武汉回萍人员。一村一小区发现一患者,所有亲密接触者全部隔离,实行封闭式防控管理。如现在返芦溪的外地人(包括芦溪去外地做客回来的人 )一律隔离14天再回自己家。
每个人都在承受巨大心里压力。更多的人在积极面对。渴望拐点早日来临。
我们不能成为一线工作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却可以不做那个不带口罩出门、被工作人员劝阻还拳打脚踢的女子,那被查出疫情却拒绝反抗隔离的一家人,那要求暂时停业却蛮不讲理的店主。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的言行与健康将辐射他人和社会。要扪心自问保持良知,遵守政府所有抗击疫情的规定,做好自己。宅家读书、思考、反思、健康、乐活。
行文至此,一个噩耗传来。2月6日,在哭声与眼泪中送走了一位平凡的医生、35岁的李文亮。此次疫情的“吹哨人”。他用“谣言”惊醒了整个世界,又用年轻的生命证实了这个“谣言”。他的离去,能唤醒依然麻木的人吗?他走了,还有被感染的父母,有未出生的孩子。这位民族的勇士,能走好、能安息吗?
斯人已逝。不论发生什么,生活必须继续。
人是群居动物,需要感情交流,喜欢扎堆。可这正是疫情期间的大忌。感谢舞友妙招:一段时间来,我们相约线上一起健身。打开摄像头,既能在线上聊天还能在同一段音乐中欣赏彼此的舞姿。非常时期非常有趣的集体活动。中国大妈线上健美操。每天坚持一小时,身心愉悦,把疫情拒之万里之外。用健康阻击疫情,是对社会对国家最大的贡献!所有人只有健康活着,才能对得起文亮的骤然离去!

2020年2月7

作者简介
张桂萍,女,副教授。六0后。毕业于江西大学历史系。长期从事干部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安源作协会员。爱好文学写作,舞蹈,朗诵。著有散文集《生命是一种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