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辞鉴明…67
文/三木秉凤
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
《易经.系辞传》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由之可见,三皇之首的伏曦氏,上察天文,下瞰地理,远观诸物,近取诸身,悟得天地之道,而后以八卦象之。八卦乃宇宙之道的外象显现,《中庸》所言“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这就是道不远人,人不远道。道在哪里?近取诸身,身不离道;道在哪里?远取诸物,物物皆道。道是宇宙自然的基本规律,通过形而上的“无形之手”掌控着形而下的世界万物,自古圣王贤臣皆以悟道为要,以宇宙道理驾驭人类社会的王道、商道、兵道、医道及各种人伦之道,由之也能察见,悟道何其重要?《道德经》虽未对老子悟道前的状态进行描述,圣人们体悟大道之程应有其相似之处的。
伏曦距今六千年以上,老子距今二千五百年左右。在老子时代,伏曦氏已是远古圣人了。从八卦演绎而来的《易经》 被周末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们,共推为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可见《易经》中所包含的无极本体及太极阴阳运行规律,对后世诸子们影响至深。与其言儒家将《易经》列为四书五经之首,还不如说,《易经》被诸子们共同列为百经之首,老子《道德经》实为易经之一脉相承。以上经过对《易经》和《道德经》之义理作粗浅比较,基本形成定性思维,《易经》中的“无极”与《道德经》中的“道”,实为同一“物”称,即无极即为道。而《易经》中的太极,就是《道德经》四十一章中“道生一”中的一,即“太极”即是“一”。而易经中的阴阳,就是道德经中的“负阴而抱阳”中所所言的阴阳,两部经典阴阳之义相通。
春秋时期的老子与伏曦氏一样,深察天道地道并推及人道。当今之人,仅将易经作为卜卦工具,少去探究其理,而将道德经作为哲理,少去探究其用。其实,理与用是不可分割的。自伏曦氏起,易道所代表的大道,就一直影响后人的生活生产。道之理极简,道之用极广,但百姓日用而不知,用而不究其理。 易经和道德经都从事物的根源入手,从本体入手,去探索天地万物之道及其运行规律。这种大道之律,超越了政治、军事、医学、艺术、意识形态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全世界的哲学思想产生着巨大影响,形成了东方文化的独有特色。
道教思想源于何时?有人说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其实很多人并不认同这个观点,因为老子之前很多圣贤都对“道”进行过阐释,例如伏曦氏的易道,尝尽百草的神农尝悟出的药道医道,黄帝本自在《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人体气行之道,孙子在兵法中所言的兵道,以及尧舜的王道等等,这些都是大道在易理、草药、医疗、军事及政治上的显现。因为道没有具体的形象,它只能透过各类现象去显示它的规律与作用,而八卦以象显道,易道则中国古典哲学是最早的论道者。老子不是道家的鼻祖却是道学的集大成者,就像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一样。为什么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另外三家消失,仅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下来,是什么原因呢?这与太极文化中儒道文化的阴阳互补有关。我们的儒道文化犹如大海,海潮一高一低,浪尖与浪谷交叉进行,才形成了波澜壮阔滚滚向前的永不中断宏大海景。无为与有为之配合,让中国五千多年来的太极文化正好形成阴阳互推,让中华文明春秋恒传万代无绝。

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主编简介: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0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