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近虑必有远忧文/石岩磊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是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的最后一声呐喊,充满了激情与信心,成为无数世人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座右铭,可我仔细琢磨这句话,觉得它似乎含有悖论,因为春天过后便是夏季,随之而来的又会是秋冬,四季轮回首尾相连中哪有终点,怎可把一个季节当作希望的顶端?
我找来整首诗通读了一遍,方才明白,原来是雪莱用浪漫的情怀,借生动的比喻讴歌摧枯拉朽的西风,以预言革命的春天即将来临,给生活在黑夜及困境中的人们带来鼓舞,读后的确催人奋进震撼心灵。然而,这是诗人在特殊时期的振臂高呼,兴奋与豪情必不可少,但在平和的日子里,我们不可能总像打了鸡血似的一直亢奋,希望更应该似胶囊般得到缓释,才会四季如春经久不息。
如何能使期待持续保温呢?不好高骛远或许是其中一条非常有益的路径。我们经常听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告诫,但让帆船倾覆的往往是阴沟,一封告状信能绊倒一位踌躇满志的部长,一顿饭局可葬送众多明星前程,一个小小的病毒就令全国人民揪心,“人无近虑必有远忧”啊!把目光放近些,方能看清脚下的沟沟坎坎,不至于失足跌跤,扭伤了脚踝无法致远,而信心恰恰源于可以够得着的小目标。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那些意欲平步青云的高官平时谨小慎微不贪不奢,想必他们的仕途也不会被“小人”暗算;假如那些所谓的名人懂得收敛,知道敬畏不恣意妄为,怎会酒后失言追悔莫及呢?要是我们每个人都从出门带口罩、进门勤洗手的小事做起,我们便一定能战胜肆虐的瘟疫。目标虽小可磨练人的意志,正是由于许多人按耐不住躁动的心绪,他们急于求成迫不及待地要炫耀,最后招致了风必摧之的悲惨结局。把一个个细微的成绩串联起来,我们才能坚定信心,也才能让希望颠扑不破。
希望的曙光不仅要挂成春天里的桃花,更应晒成永不褪色的干花,尽管不再芬芳四溢,虽然不再娇艳欲滴,但凝固的颜色已不惧日影斑驳,已不畏风霜雨雪,它将岁月锁定在了沉稳与内敛之中,在淡泊和从容间笑看风云际会。世上从来没有救世主,拯救自己的唯有自信和勇气,燃起期盼火焰的只有内心不倒的自尊,它是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渴盼,是对善意和感恩的不屈坚守。
春天之所以令人期待,正是因为它代表着百花盛开的欣欣向荣,正是由于它满含蒸蒸日上的希望。看来,雪莱的诗句没有错,春天对他来说已不是简单的季节,而是希望幻化成的灯塔,激励着他豪情万丈,也照亮了当时处在徘徊十字路口的民众。我揣摩着雪莱的诗句,似是触摸到了他血脉贲张的脉搏,也感悟到:“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已然触手可及,而我们仍需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坚定信念。
202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