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记者在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发热门诊见到了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高峰。看着他身穿“帅气”的防护服,他向记者诙谐的调侃起来,那份幽默感在战“疫”一线,让人感受到了一丝难得的轻松感。
高峰说,有朋友发来微信问:“哥,你们穿着防护服挺帅气的!到底什么感觉?”
高峰回复说:“兄弟,谢谢你对我心灵的安慰。臃肿而笨拙,我会帅气吗?再好的曲线装在袋子里,还会好看吗?什么感觉?穿过那种帽身一体的厚雨衣吗?不够,我们的裤子也是连体的。里面保暖衣裤、白大衣,再穿防护服,外面紧裹外科隔离衣,戴着眼罩,口鼻扣着外科防护和N95两层口罩。手上戴着两层橡胶手套。鞋子套上两层鞋套,活脱脱一个被装在套子里的人。”
高峰告诉记者,疫情尚未大面积蔓延时,他和同事们每五个小时下来吃饭,解决一下内急。随着疫情发展,大量的消耗得不到补充,防护服变得越来越紧缺。为了节省,每个人在岗时间就延长到一次六、七小时,甚至八小时。这还不算穿脱的时间。一遍遍消毒,一层层脱除,每一个步骤,必须规范严谨。每次穿脱也得需要差不多30分钟。
高峰说,大家非常关注身着防护服,怎么解决内急问题。有时,这确实是件囧事。有人建议用尿不湿,真的很贴心、很贴身、很实用。但现在基本用不上。当你把进食减到了平时的1/2到1/3,把进水量限制到不超过200毫升,六到七个小时,除了偶尔会感觉腹中有点儿空之外,鲜有三步急的情况,除非拉肚子。
装在“套子”里,除了闷气,时间久了,里面的棉背心已经湿透,贴在身上,凉凉的,甚至有点冷。眼罩口罩封闭着眼睛和口鼻,自己会听到自己粗重的呼吸声。
高峰诙谐地说:“防护眼罩的雾气会极大影响你的视力,眼前朦胧,无论你是妙龄空乘还是鹤发老翁,如果不是斜着眼,我都看不到你的眉目。有时虽然我们在内层涂上些碘伏,电脑上的数据还能看得比较清楚,但眼前的化验单、身份证号就模糊难辨。于是不得不斜着头利用眼罩没有雾气的缝隙去辨认。手写问题不大,电脑输入就不太容易。字母找不准了。”
有人对高峰说:“可以盲打啊。”高峰的回答是:“兄弟,带着两层橡胶手套,你手指下面还有多少感觉?”
对于“钻”出“套子”最迫切的事是干什么?高峰说:“上卫生间。另外我最常干的还有赶紧好好洗把脸,漱漱口,还想刷刷牙。”面对疫情,高峰说:“虽然也有担忧,但我们不能退缩,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
来源:河南省卫生健康委
责任编辑:齐鑫 审核:陈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