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时期,老师曾经额外讲了关于“矮”与“射”的文字意义与读音。他说“矮”与“射”这两个字,写法和意义应该要互相对调才合理。也就是“矮”字的意义是“射”;而“射”字的意思是“矮”,为什麼呢?
我们仔细地瞧瞧这两个字的写法。“矮”字拆开来,可以分成委、矢,望文生义地解释成“委托”给“箭矢”的事,那不就是指射箭这个动作吗?另一方面,“射”字拆开来则是身、寸,当一个人的身体只有寸长,这个人当然是个矮子。所以,“矮”字的意思是“射”;“射”字的意思是“矮”。
民间传说则是:仓颉造字时太疲倦,打了个盹,其助手给弄反了,便误传至今。
但据查,汉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现今字形的演变,又有不同意见。附有文字图片于后。



据载矮不是会意字,而是从矢形、委声的形声字。古人认为量长短的工具必须正直如矢,故矮字从矢。许多从矢的字如短等,都有短小义(除了短字的矢形右偏旁是很好的证据,其它字如:委、倭、萎、诿、魏、诿、矮,也给我们这方面的启发)。
射本是像形字,甲骨文“射”字“画”的就是箭在弦上,金文则还有一只手(即“寸”)在发射,而小篆则把甲文、金文的“射”字左边的弓矢形误为“身”,而《说文》又据小篆的字形作了不正确的解释(可知“不唯书”是极有必要的)。一个人背负箭箩准备发箭为之“射”,象形文字“射”的寸字比身字较小。
因此,说古人在“射”字的写法上有误,倒是可以的。而说“矮”、“射”二字应对换,似乎是个误解。正因为这二个字实在巧合得"合理",所以,有人如此说之。
上述之说正确与否,愿读者示以高见。
文/中国风尚(糊涂老翁)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