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妻子 (十二)
作者:枫叶
1997年秋天,花红果硕。当山城重庆还未从直辖的喜悦中回过神来时,两封挂号信正分别从北京——长寿、重庆主城——长寿悄然向我飘来……
那天上午,我正准备去县城办事。刚从厂大门出来背后就有人喊我去拿信。是两封挂号信,一封是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的,一封是重庆市作家协会的。我心里一阵狂跳,拆信的手有点不由自主地抖,当我拆开这两封挂号信时,我的眼睛模糊了……
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给上班的妻子打了个电话说:“我的梦想实现了!”
“真的呀!”妻子很惊喜
“是的。”我兴奋地对妻子说:“真没想到,中国化工作家协会和重庆市作家协会同时吸收我为会员。”
“太好了!祝贺你!老公,亲一个。”妻子轻声但深情兴奋地说。
我听了心里暖暖的。
我把当时的激动与感慨记录在了我出版的第一本文集《枫叶》中“写在前面的话”里:
“……当我手捧沉甸甸的中国化工作家协会、重庆市作家协会的《入会通知》时,想笑,想不出声;想哭,哭不出泪,激动之情难于言表。
面对亲朋好友的赞叹与美酒,平素少言寡语的我此时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是一个劲地说:感谢大家!平心而论,年近不惑的我圆了作家梦,理应感谢编辑老师的扶植与鞭策;感谢亲朋好友的关心与理解,感谢家人的支持与帮助。但是从骨子里我更感谢生活。
是生活让我知道除了甜蜜还有苦涩,除了饱暖还有饥寒。是生活让我懂得除了真、善、美,还有假、恶、丑。是生活让我看见朝霞的灿烂,夕阳的绚丽,春光的明媚。
我生在“大跃进”年代,历经国家“灾荒”年,吃过野菜、咽过糠耙。“文化大革命”,我又下乡“滚”了一身泥巴。由于父亲当时被错定为“现行反革命”,致使我考大学、参军均因家庭政历问题而“泡汤”,成为中国最后一批回城知青。
在那苦涩与无奈的年月,为了减轻母亲的经济负担,改善一家5口人的生活,我在农村除了干挑大粪、种庄稼等繁重的农活外,还养鸡、喂猪,打猪草、割牛草卖钱,日子过得非常艰难。直到父亲的案子平反昭雪,这样的日子才告结束。
记得有一个夏夜,我饱含泪水看完了影片《神圣的使命》后,不知是被影片的情节所感染,还是自己的经历与影片中的主人公有惊人的相似,一下子激起了我的创作冲动。当天我从晚上11点写至凌晨3点多钟,一鼓作气写了8000多字。第二天写好初稿,第三天修改,第四天抄正。经过三天四夜奋笔疾书,一个渗透着泪水与汗水,凝结着心血与情感的有10530字的“小说”摆到了编辑老师的桌上。这便是我的处女作,这便是写作灵感的首次“光顾”。虽然此文因种种原故未能发表,但他却是我踏上艰难的文学之旅的开端。
从那以后,文学像魔一样缠绕着我。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也不知道多少次从梦中惊醒。只有星星作证,台灯为伴,孤独相随。贫瘠的生活土壤,始终顽强地滋养着我这颗弱不禁风的幼苗。
我从写第一篇处女作至今,历时10多个春夏秋冬。回头看看身后的脚印,发过的文章,感慨万千。生活的磨难让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创作的艰辛。没有生活,就没有创作的灵感;没有生活,就没有作品的灵魂;没有生活,就不可能圆我的作家梦。为此,我要真切地感谢——感谢生活!”

其实,我当时在写这些话时,内心明白,最要感谢的人还是妻子。没有她的支持与鼓励,我实现梦想的时间或许是一个未知数。当时,我之所以没有在“写在前面的话”里提及妻子,是因为妻子不同意。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我要发自肺腑地对妻子说一声:感谢!感谢你的辛勤付出!(待续)

作者简介:
况力,网名枫叶、笔名力学、三峡枫叶、力学丽仁,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曾参加清华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短期培训,高级政工师,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新诗学会会员;中国化工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枫叶》、小说散文集《铃儿响叮当》;著有长篇网络小说《红叶星光》;原创歌曲《春天的太阳》《相亲相爱一家人》等;自创三峡枫叶文学平台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