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作家协会 防疫英雄群体

正阳县作家协会在防控疫情的关键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静动结合,各司其职,在一线和隔离两个战场上,表现了一个英雄群体的形象,不愧为新时代的文艺轻骑兵。

这是市级作家会员、正阳县中医院急诊科女医生阮成梅在整装待发,赴诊治疫情新病区出发前的一张英雄照。

一支英雄的作家队伍
正阳作家协会是一个防控疫情的英雄群体
在防控疫情的战斗中,正阳县作家协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采取动静结合,各司其职,一线的冲锋在前,隔离的精心创作,双管齐下,不愧为新时代的文艺轻骑兵。
他们的英雄行为突出表现在:
一、防控疫情不忘本能,用文字歌颂防控先进典型。有数十位会员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深入一线采访、写作,把县委、县政府采取的防控政策、经验、措施和要求,把有关单位和乡镇的感人事迹写成新闻消息、典型材料分别投稿或上报。
短短十来天,王月兰、尤运兵、赵一伟、陈健等作家会员分别写的消息《正阳水上蛟龙队慷慨捐赠》《正阳君乐宝无私捐助》《大春文武学校爱心捐款》等消息就被《天中晚报客户端》《驻马店头条》《正阳头条》《阳光正阳》《魅力正阳》等所采用,给了人们极大的精神鼓舞。
永兴镇农民、作家尤运兵在担任镇里交给他的新闻报道任务的前提下,还爱心捐出2150元的生活用品给最需要的人。
作家、县电视台记者姚国禄、贺永明每天更是不辞劳苦,马不停蹄,忙碌在新闻采访第一线;
二、一线会员冲在前,舍弃小家防疫情。有多名作家会员不能休息,坚持在一线工作,他们每天从单位到所辖家庭或站岗放哨,或口头宣传,或代为服务,成了防控时期“最可亲可敬的人。”
副主席吴群、徐憬、杨林分别在所在单位一高、二中、一小每天工作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杨林的事迹还被天中晚报客户端报道;
在卫生单位工作的4名“杏林诗人”、作家会员龚印华、何磊、陈欣、阮成梅,虽然顾不上吟诗作文了,但他们天天值班,不怕危险,坚持为患者精心诊疗,进行安抚。特别是中医院急诊科女医生阮成梅接到到新病区防控一线的通知后,立马就整装待发,登车出发,全然不顾家中还有幼小的孩子喊着“妈妈,我想你……”
县水利工程局局长、作家顾春喜虽然忙碌到春节前夕,接到局里分工,立马就到水利局职工小区站岗放哨……
吕河乡政府有3名政府干部尤磊、施艳杰、史红丽是作家会员,每天早出晚归,坚守在乡里、村里,每天只休息几个小时而毫无怨言;
县河沙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作家会员吴晓兵出来做好单位的防控疫情联络、撰写材料外,还分包大林、陡沟、皮店3个河沙管理站的防疫工作,按他的话说就是“忙得两头不见太阳……”;
年近70的老共产党员、复员军人、老农民马兰草(本文穿草绿防疫服、带口罩的老者),在村里德高望重,村里就派他去做宣传站岗把守工作,他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乡政府很满意,他的事迹也上了《天中晚报》。
……
三、自觉隔离听党话,静下心来搞创作。一部分作家会员被隔离在家,他们就向家人,并通过微信、电话分别向亲朋好友讲意义,讲政策,讲要求,不恐慌、不信谣、不传谣、不添乱、不转发来历不明的“疫情消息”;
他们利用被隔离的时间静下心来搞文学创作,写出了一批正能量、主旋律,歌颂正阳,赞美家乡的好作品。
据微信不完全统计,已创作出小说、散文、诗歌、诗词60多篇(首) 。
老共产党员、老作家、老记者、协会主席牛林同志除通过微信管理好非常时期的作家协会外,还带头自觉做好隔离,十多天没有走出过院落一步,生活有困难自己克服,每天吃咸菜、干菜,还写出了3万多字的正阳好故事、正阳英模如《一支水上蛟龙》、《金色盾牌铸英魂》、《草根“天马”》、《难忘正阳淮河英雄》等4篇报告文学,把写作室当成另一个战场。
协会副主席、共产党员、特级教师施永杰虽然72岁了,但他在家坚持创作写小说,还按照协会安排,为文学培训班精心备课。
共产党员、一中高级教师、协会副主席狄慧娟在值班时间较晚的时间段,整理她写过的260多首诗歌,准备再写一部分,争取2020年也出版一部个人诗歌集,同样整理书稿的还有86岁的老作家田野、青年女作家李新等作家会员。
正阳作家协会,真不愧是一支“文字英雄队伍”!

这是共产党员、一小副校长、党总支副书记杨林在本校门前值班

这是共产党员、正阳县河沙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作家会员吴晓兵(左三)在淮河生态大林站做防控宣传。

这是共产党员、二中办公室主任、正阳作家协会副主席徐憬(右)在值班站岗。

这是一位老作家简陋的写作室:一张破桌、一张硬邦邦的木椅、一台低档的笔记本电脑,却用它写出了一篇篇锦绣文章。

这是吕河乡政府干部、女作家施艳杰(右)在村口值班站岗。

这是正阳县作家会员的防疫宣传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