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石 给我一双慧眼 那年我十五岁

雨石(三首)
作者:王新火
阳台一角,是经常被粗心主人
遗忘的大千世界。很多花盆
安静坐在花架上,吊兰、海棠
玉树、文竹和金玉满堂
及不知道名字的花草植物
都在这儿安居乐业
靠窗,仅巴掌宽的平台上
几块不起眼的雨石,亲密地
簇拥一起。仿佛是,为抵御严寒的
冬天,紧紧抱成一团
和雨花石相比,只因少了一个
花字,趣味便失色很多
在人们眼里毫无价值,
不知某天,被哪个孩子捡来
放在花盆里,给美丽的鲜花
再锦上添花,给室内
增添一点野外湿润的气息
不知不觉,度过了多少岁月
也许原来点缀的花盆
遭到了毁弃。也许慵懒的主人
没有心思去买花盆,再换养
新花,于是把他们放弃
也许当初的小孩已长大,早把
这些小时候的宝贝给忘记

雨石们手握手,静静的
簇拥一起。那里,风吹不到
雨淋不到,连阳光也晒不到
岁月把他们忘記,时光
把他们忘记了,房主人也把
他们忘记
当年的孩子已长大成人
房主人已眼花耳聋,变成老人
大概屋檐下的小燕子
也更替了好几代
窗户前边的小杨树,今天
已成合抱粗的参天大树,上边
还有一个巨大喜鹊窝
搭建在最高的树梢,站岗放哨
多么孤独的雨石!就连
他们近邻,花园里的那些花
也对他们带理不搭。当年
只擎两个叶片的小苗,现在已長成
一團肥肥壯壯的藝術
曾经新插的文竹,瘦小的身躯
不足寸高,如今茂密的枝条
己攀缘到阳台顶部
阳台的玻璃堆积一层厚厚的
尘土,斑驳的墙壁
也呈现岁月沧桑的痕迹
仿佛,天地之间,一切
都在改变,有的花木长大了
有的鲜花变黑了变老了
有的生命更新了了有的败落了
唯一不变的,只有宁静的空气
只有雨石间,互相关爱的心意

黑夜,给我一双慧眼
蓦然回首处发现
黑夜到来的
不知不觉
白线渐淡黑线渐浓
难道这就是黄昏
带给眼睛的诗意
当光阴把黄昏全然
涂黑的时候
我们不必遗憾
也不必为
到来的黑暗而恐惧
星河将从天地的身后
走到前面
数不清的星星
将为黑夜点燃
当夜晚走进我们
生命的时候
月亮也会
为我们的双眼
把天上的镜子擦拭得
明亮绚烂
我们还能从
无边无际的黑暗中
看清楚那些
隐藏在心中各个
角落的每一件心事
作为真正的良师益友
黑暗给我们的理智
安上一双慧眼
让我们不仅看清了
过去和现在
也能看明白未来
今夜,我们不仅能
欣赏月亮的正面
还能去探索
那些神秘的背面

故事诗《那年十五岁》作者: 王新火[文集]
假如真有时光隧道,
让我能穿越到
过去重生。
我一定会选择,
回到15岁那年。
1979年,中国和越南
两个边境相邻的国家,
曾经一个战壕里的
战友加兄弟。
在南疆热带雨林
那茂密繁杂的森林里。
在两国之间的
犬牙交错的
边境线上交战。
那一年我十五岁,
是一个单纯的
像一张白纸似的
懵懵懂懂的少年。
当第一次听到
中越交战的消息,
同学们都
热血沸腾。哪一个男孩儿
不渴望成为英雄?
哪一个男孩儿
不渴望有朝一日,
能够身穿军装,拿上钢枪,
奔赴硝烟弥漫的战场。
我也一样。有时候
做梦都身在前线,
挥舞大刀,
和敌人浴血奋战。
军人家庭成长的孩子,
从来不怕战争。
相反,每个军人的后裔,
对参军打仗
都充满了热情和神往。
没有当兵,是我们
这一代男人
心中最大的遗憾。
因为当时是
一个高中的学生。
当然我也不是
什么好学生。
作为一个
名负其实的熊孩子,
与好学生是绝缘的。
这是在当时,
我对自己的定义。
当然,说这话也
绝不是自谦。
这是老师和同学
对我的致评价。
假如当时允许学生参军
像我这种表现
估计也不会被录取。
这么露脸的
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
怎么可能
给一个熊孩子机会?

那个年代,人口爆炸。
我们什么都缺,
就是不缺人,
特别是年轻人。
城市里的年轻人,
农村的年轻人,真的
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城市撑破胃口,
也装不下
那么多年轻人。
就让他们上山下乡。
所以,连最偏僻的
乡村也不缺乏
年轻人。谁能当兵,
是一件非常光荣,
看令人眼红的事情。
当然,也是一件
非常困难的事儿。
除了自身历史
清白,根正苗红。
还要上头有人。
或者四处搭人情,
走关系。只有
很少幸运儿
能够穿上军装。
社会上年轻的
无业青年那么多,
军队从不缺乏兵员。
所以也就
不从学生当中招兵。
尽管我对参军
充满了热情,
很想到战场上去
历练一番。说实话
在那个年龄
我什么也不怕。
只要能去
经历战场的硝烟,
能保家卫国,
能拿起枪,
上战场去杀敌立功。
哪怕把性命
丢在战场,也一定
心甘情愿。
(未完待续)



华夏文化由诗林、投稿群,诗人和诗刊四个组成部分。华夏诗刊是华夏诗林和华夏诗人群体的网络社会文化刊物。
1⃣️华夏文化顾问团队:白玉兰,
灵川,华灵,张玉堂,司志华,
抱朴含真,王博,李淑萍,蒋华,文之力,清荷诗语,赵成功,刘晔,百珍,尧桂莲
(排名不分前后)
2⃣️华夏文化编委成员:
火老师,白玉兰,西风,刘相东,厨留香,蒋华,羽燕归来,李金国,落殇,许萧霞
3⃣️华夏诗刊编辑部成员:
主编火老师
釆理副主编白玉兰
技术运营主管西风
文稿副主编刘相东
朗诵副主编厨留香
编辑团队:
西风,尧桂莲,李金国,落殇,许萧霞
朗诵团队:
厨留香,蒋华,羽燕,黄三梅
4⃣️群管分工:
诗林群:蒋华主管,黄三梅协管
投稿群:白玉兰主管,尧桂莲协管
诗人群:西风主管
5⃣️方向和宗旨:
华夏诗刊面向社会,面向网络,面向所有的爱诗人。以诗为主,同时也采编散文、杂文、小说各种文学体裁的作品。华夏文化主张真正而切实地为人民群众而创作。写人民大众看得懂,喜欢读的诗文作品。
坚持面向大众,面向社会,面向基层的原则,为草根诗人、作者搭建一个创作、交流和发表的平台。【华夏诗刊】欢迎各位积极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