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封山
大雪封山
鸟类要刨半尺厚的雪
才能够找到吃的
白茫茫一望无际的大地
只有这时候是干净的
一个肩扛猎枪的猎人
向人迹罕至的地方走
他多么幸福
那里一点城市也没有
那里一点废话也没有
他呼吸到的空气
他踩出来的鞋印
都不是别人的
“大雪封山/鸟类要刨半尺厚的雪/才能够找到吃的”,如果只是一句“大雪封山”,会显得单薄空泛了些。文本引入了鸟类觅食的细节。细节是艺术作品的最小单位,是艺术作品的细胞,细节的引入要考虑前后呼应、上下衔接,细节的引入是为了增添艺术效果。细节未必就是真实发生的,但应该和实际有某种符合,给人一种真有其事之感,让人觉得可信。
“白茫茫一望无际的大地/只有这时候是干净的”,就是说“这时候”以外,不是“这时候”,大地是不“干净”的。“干净”肯定不是物理意义的。干净不干净,类似于《红楼梦》中柳湘莲说的那个意思,“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狮子干净罢了!”但要比柳湘莲的那个意思深刻。下文中写到,无雪的大地,太“城市”、太“废话”了,“空气”和“鞋印”都是别人的。生存环境恶劣,人失去真实的人性,虚伪,千人一面,异化成了机械的“人”的复制品。所以,这里的不干净,是对现代文明的否定和批判。现代艺术从社会现实中来,但走向社会的反面。它通过否定既有现实,创造一个不同于现实的虚构世界,从而肯定现实中未有的真实,给人以精神上慰藉。“一个肩扛猎枪的猎人/向人迹罕至的地方走”,诗人虚构了大雪封山,和一个扛着猎枪的猎人。
“他多么幸福/那里一点城市也没有/那里一点废话也没有/他呼吸到的空气/他踩出来的鞋印/都不是别人的”,从猎人的心理可以看出,猎人是幸福的。诗的结构中,当下的事物,客观存在的事实,往往只是刺激物,它的作用是暗示、唤醒和引发联想。猎人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呼吸凌冽而新鲜的空气,回望自己的足迹,联想到“城市”、“废话”,联想到城市里的“空气“和“鞋印”,对比之下,幸福感油然而生。
“白茫茫一望无际的大地”,并没有将猎人引向“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佛教文化的空和虚无,而是引向幸福之境。因为猎人找到了自我,实现了自我。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自我实现就是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就是对生活有所怀疑时,诚实地毫不隐瞒地说出来;就是自我敞开,比如发现自己是哪种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就是内心有一种使命感;就是倾听自己的心声。
大友
2020.2.3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