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无所取材
《论语·公冶长》5.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韦利《论语:汉英对照》译:The Way makes no progress. I shall get upon a raft and float out to sea. I am sure Yu would come with me. Tzu-lu on hearing of this was in high spirits. The Master said, That is Yu indeed! He sets far too much store by feats of physical daring. It seems as though I should never get hold of the right sort of people.——这个“道”或许真的是指“大道”“道义”,而“行”译成“progress”就偏了。“无所取材”译成“我似乎从未得到适当的人材”,也不妥。
杨伯峻《论语译注》译:“主张行不通了,我想坐个木排到海外去,跟随我的恐怕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高兴得很。孔子说:“仲由这个人太好勇敢了,好勇的精神大大超过了我,这就没有什麽可取的呀!”——好像有个标准或界限,好勇不得超过孔子。
徐志刚《论语通译》译:“我的道得不到实行,就乘木筏漂到海上去。能跟随我的人,可能只有仲由吧!”子路听了这话很高兴。孔子却说:“仲由啊,争强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方面没有什么可取的。”——加上“其他方面”,是说“好勇”可取吗?
李泽厚《论语今读》译:“主张行不通了,坐木排到海上漂流去,跟随我的大概是子路吧!”子路听到了,非常高兴。孔子却说:“仲由啊,争强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方面没有什么可取的。”

陈国庆、王翼成《论语》译:“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
乌恩溥《名家讲解论语》译:“我的学说不能被采纳,将来乘竹筏子漂浮到海上去,能跟我一道走的人,恐怕是仲由吧?”子路听到这句话很欢喜。孔子说:“仲由好勇是比我强,不过,找做竹筏子的材料无处找。”——“无处找做桴的材料”据说也是“无所取材”的一种译法,我觉得很滑稽。“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是完整的一句话,都是说仲由的,怎么可能前半句说他好勇,后半句忽然转到做木筏子上去了呢?!孔子说“找不到做桴的材料”有何用意?是说道不行时浮于海的说法只是说说而已?
子路听说了老师的话“从我者,其由与”能喜,说明他觉得这是老师称赏自己。而针对“子路闻之喜”,孔子解释道,子路除了勇无所取,说明不是单纯称赏,子路“喜”只是看到了一面而已。即使不从整体上看,只看“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一句,前半句说子路好勇,后半句说做木筏子无材,话题转移,“无所取材”需要一个新主语,或至少加一转折词。
如果变一下侧重点:“道不行,仲由从我浮于海,将乘桴。子路闻之悲。子曰:“由也虽勇,然(桴)材无所取。”这时解释为“找不到做筏子的材料”就讲得通了。只是“找做竹筏子的材料无处找”仍然不妥。——既是“竹”筏子,材当不难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