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少的时候,没觉得时光太匆匆,而今,日子有痕,亦无痕,文字里有山水,心里有温暖,又何惧可恶的病毒肆虐与一夜寒风袭来,让心中的温润,与光阴共存,那些生命中的遇见,依然是清水涤心般的美好,收拾妥妥当当搁于心底。
光阴荏苒,我们在日子里把未来过成现在,再把现在过成过去,成长,注定是要经历一段段艰辛且难忘的旅程,往后余生,才有把酒话桑麻忆往昔的回味。经历,就像酿一壶老酒,需要光阴发酵,岁月雪藏,日子尘封,把每一个细节放到生活里,做成最精致的醇香。
岁月如歌,人生如诗,那些深深浅浅的心语,在灵动的诗文里尽情地挥洒。忙碌的日子依旧在继续,奔波在梦想的路上,偶尔歇下脚,伫立在喧闹的人流中,遥望远方,看不到尽头,冰雪天地,不知道什么时候天又凉了,那时候才发现,我们每个人都会在一生中遇见这种那种,各种不同的人,有些擦肩而过,留下一张模糊的脸,存活几秒钟的记忆。见过路过,仍将继续。

防控疫情,气氛紧张而有序,毕竟是要找到科学方法,共舟共济,打赢攻坚战的,我对此深信不疑。特殊时期,特别是想到那些失去的生命,让我再次有兴趣阅读生命的意义之类的作品。
《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认为,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能被剥夺。痛苦正如命运和死亡一样,是生命中无可抹煞的一部分。没有痛苦和死亡,人的生命就无法完整。艰苦恶劣的外在环境,往往对意志坚定的人并非不利,因为在一个执着的人心中,不管道路崎岖不平、一路坎坷,仍向着自己的方向,充满信心、坚定信念,创造"柳暗花明又一春"的奇迹。
有些人一生笃信,有人倾其一生践行"知行合一",或周游列国,或投笔从戎,或隐寓山野,或静心著作,然古今中外,凡此诸类,均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说之践行者。先秦 《孟子》留传至今,经典之言,句句震耳发聩,字字直袭心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活出生命的意义》同样告诉人们,真正需要的是从根本上改革我们对人生的态度。我们应该自行学习——并且要教导濒于绝望的人——认清一个事实,真正重要的不是我们对人生有何指望,而是人生对我们有何指望。有人一直继续追问生命有何意义,而有人则认清自己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生命的追问。面对这个追问,我们不能以沉思来回避或心不在焉地敷衍,而该以正确的行动和作为来答复,到头来,我们终将发现生命的终极意义。
自离开故乡起,我们就是一个游子,这样飘泊多少年,这样飘泊多少天,时而会想起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的佳句,"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心灵的慰藉,或许是来自回故乡的感受",抑或是先人的一句"心安处是吾乡"。愿这一生能一直谨记,在任何境遇下,都能坚定地向着自己梦想的方向,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一路向前!

(此作已发表并载入《正义真随笔》,原稿于20181005日作于南沙,20200130第二稿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