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连佳新长篇音频小说【关东秋叶·第一部·第六集】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录制
两天后,当张作霖一行告辞时,张景慧的一番话,确实让张作霖意外之余又不知如何答复。“雨亭贤弟,请你留在八角镇,我们父老乡亲愿意由你来保护,你的才能高我十倍,我也诚心的希望你做保险队首领,我们大家都会毫无怨言地跟随你。如不嫌弃,现在就请你就位”。说罢就拥着张作霖去坐队长的大帅椅。要说这江湖义气,还真就是那样,你看,这不就和《水浒》里见到宋江的情节一样吗?张作霖百感交集,推辞再三,坚辞不允。后来,他确实感到张景慧和张九程以及众人的信任。他眼里含着泪,嘴里念叨着:“天不灭我,人助我也”,也就端端正正坐在帅椅上了。
张作霖成了八角镇地方武装的领军人物,经过几个曲折,在短短的几个月,又聚拢了汤玉麟,张作相几彪人马,消灭了几股相邻的劲匪,很快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队伍。张景慧说:“这人啊,别光看出身经历,真能成事就得看你的志向。作霖胸怀大志,他和各位山大王就是不同。你看辽西这地方凡是有功名的文人,都和作霖交友。这秀才,举人还有贡生,哪个不是酸倒了牙,可到了雨亭这儿,个个都是上座贵宾。海阔天空三皇五帝,他们聊得很投机哪。还有那些富商豪贾,对作霖也是真信服,他们主动提供银两,以养军扩军,很多建议为作霖采纳,他们建议走皇统正道也正是作霖所想的”。
张景慧说的很中恳,英才听得也很认真。张作霖对几个手下常讲:“今日之世界,合久必分,东北之地,乱中无主,切不可只安于一方,我等只要努力汇小成大,即可聚成争霸之强势。我们现在只是绿林黑道,成不了大事,务必进官谋职,其路方能且宽易达。” 这些想法,很快取得了一致。要说这雄心抱负和志向谋略,在东北真是拿出哪个山大王也不能望其项背。
张作霖确实从小做起,训练乡勇团丁和执行纪律与官兵一样,赌盗由乡绅会议处理,而抓来的杀人放火涉及刑律的,一律送往官府审判。他的口碑和影响,也渐渐地被府道的官员们接受了。
张作霖极积地准备着,机会也就来了。
二十世纪开叶,对东北人,无论官民都是苦不堪言。一九零零年十月,俄军占领奉天省城盛京。朝庭派来的盛京将军增祺 在新民城被俄军俘获,枪口下被迫签订了《奉天交地暂且章程》,将奉天交给俄国军事管理,奉天官府倒成了替俄国政府办事的机构了。大清政府对增祺私立条约严加追究,将其革职,最终却因无人敢于替代,只好还由他暂领官务。
一九零二年初,时局渐稳,增祺的夫人准备从躲避俄军的锦州返回盛京 ,这一消息被作霖打探到后,经过他的周密安排,事态的发展完全按照张作霖的设想,这也就成了可圈可点的“张氏招安录”。
计划安排得非常巧妙,那天,护送增祺夫人的十几辆大车和人马,经过新民地界的新立屯,在一处偏辟的道路上,被一群持枪蒙面人连人带车掠将而去。增祺夫人和护送的官员,一个个吓得缩成一团,不知是面临什么样的结果。可是到了新立屯,所有的人都受到了很好的对待。张作霖当着被押来的人命令将缴来的枪械和财物另屋封存,听说增祺夫人大烟瘾上来了,马上亲自将烟枪和烟土送进去,对其他的护送人员也热情招待。席间,作霖慷慨陈词,对外侵之恨,对内弱之痛,言之凿凿情真意切,人们莫不慨然。
作霖又道,自己及所率弟兄,皆为良家子弟,实为被逼无奈,现又报国无门,今后的路还不知如何去走。说罢,黯然泪下。众人大受感动,提起增大帅曾经下令招安,劝慰作霖何不走此阳关大道?于是,就一起请增祺的副官,为作霖到夫人面前,去求情说好话。增祺夫人虽然开始受了点惊吓,但随后却真的对这个个子不高文质彬彬的年青人有了好感。她说:“你愿报效国家非常好,只要你能将我们安全地送到盛京,大帅那里我来通融和保举。” 张作霖行大礼频频作谢,并保证全程护送。临行前又为每个人备厚礼一份,而增祺夫人自然是厚上加厚了。
张作霖带全部人马,护送增祺夫人一行到离盛京不远的地方,告别的时候又对增祺夫人说:“只要我们弟兄能投到增帅麾下,为朝廷效力,您的大恩,我们永世难忘”。这个增祺太太,还真正的办了一回正事。回到大帅府后,她认真地将经过讲与增祺,而增祺也非常认真地听了进去,他想:“我过去的招安之令,一直未有成效。何不以此为引,也买夫人一个好,倒是两全其美之计。”
增祺将军命部属速速申报朝庭,同时行文责成新民知府增韫:“着即了解有为志士张作霖及其属众人数,武器枪械之状况,拟纳为奉天巡防营后备,以后随时做为府兵调遣。”行文还没到新民府衙门 ,张作霖就收到增祺夫人的通知,要他与增韫知府先行接触,争取良好待遇。 张作霖马上行动起来,他特邀新民府的十八个屯的富户豪绅和举人秀才为他在官府做保,同时连络知府的亲信红人引线搭桥,再对自己的队伍进行扩充和正规化训练。当他带领整齐的三百人的队伍晋见增韫知府,表示愿意接受收编,誓死效忠朝庭时,增韫大大感慨了一番:“忠臣悍将,非张作霖莫属。”遂即将张作霖带来的人改编为新民府前营马队,内设五哨。张作霖为该营帮代,张景慧,张作相,汤玉麟,王利有,孙福山各为中,前,左,右后五哨哨长,大家皆大欢喜。
“至此,我们走上了正道。”张景慧出着长气对英才和二慧说。“归顺朝庭以后,连续打了十几仗,消灭了辽西大胡子头‘沙海子’,还有什么李凤山,张海乐。就连消灭辽阳,海城,彰武的胡匪,当地的官军都请我们协助,我们的名声和军威,那可是作霖和弟兄们拿命换来的。”今年,张作霖升任管带,五个兄弟也都就任帮带,知府非常信任张管带,将练字营和巡警队也交给张作霖,这样,新民府的军事大权,就都在张作霖的手中了。
一夜未眠,英才不觉得困倦,满脑子就是这个张作霖。他认定这个人的前途不可限量,是个真正的英雄。“我出来不就是要出人头地,不要家人再受欺负吗?跟着真正的英雄,就是死了也值。”不过是留下还是离去,还得思量思量。没想到这早晨,张作霖大步流星地走来,不由分说就让英才把军服换上,左右端祥了一下说道:“到处都是乱糟糟的,还胡跑什么,你就跟着我,做我的亲兵好了”。
烽火少年
在奉天的西南,有一个大名鼎鼎地方叫北镇,那是个千年古镇,早在唐朝以前,就在这里设过郡县。可是,把这名字真正叫响的,是它身后那高高的闾山,那个和五岳齐名的五镇之一北镇之山。人们一般只知道“五岳之尊”,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其实“五镇之崇”当年也是响当当的,山东的东镇沂山,陕西西镇吴山,浙江的南镇会稽山,辽宁的北镇闾山,山西中镇霍山。历代的皇帝们从来就认定,这天高地厚会给自己和后代带来无限的阴泽。所以从秦始皇开始,就一个劲儿的给这些崇山峻岭封贵挂禅,修祠兴庙。大概想用这些顶天立地的雄伟山脉为他们镇守,使自己的疆域万年长久。
为了敬山,这山下就有了庙。“北镇庙”大概也是香火最长的那些山神庙了,这千百年来,除了帝王将相来之频频,那文人墨客,百姓妇孺,莫不顶礼膜拜,祈福求安。
北镇闾山,也叫医巫闾山,是辽,金的发祥之土,也是满族的中兴之地。这座大山,从辽宁的东北伸向西南,像一条半卧半起的龙,它的脊梁拱起,头伸向大海,随时准备跳将起来,去腾云驾雾。那百里长山,蓬勃着千年松柏,山中晨钟暮鼓,隐藏着古刹幽红,佛寺道庙众多,个个依险而居。
在闾山脚下有个王屯,那个和英才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男孩王效罗的家就在这里。光绪二十九年也就是一九零三年,王效罗已经十六岁了,三姐未出阁尚在家中。额娘又给效罗生了一个弟弟,取名效玉。家中又添男丁,实为大喜,屯子周围的远亲近邻纷纷前来祝贺。
一早,三姐领着效罗去青岩寺,给弟弟求佛保佑。按老人们的说法,求佛保佑,最重要的是一早去敬那三柱香。青岩寺在王屯的山后,也就几里远的山腰上,远远看去,青岩寺半山矗立位置险峻,依山而建布局奇特,古木幽林掩映成趣,峰峦叠嶂溪水潺潺。这是个观音菩萨庙,不过,这个观世音和那中原的菩萨不一样。人们都管这儿的菩萨叫“歪脖老母”,说这是观音菩萨的三十二个化身之一。这儿的菩萨最灵验,效罗和村里的人们经常看见千里之外的香客,背着干粮和水上山来朝拜。姐俩沿着山路拾阶而上,那满山的杏树桃树梨树都含苞待放,露出那一点点的嫩白。姐姐诗兴大发,“春到闾巫白,捧得佛心来,漫山香雪海,桃梨竟相开。”效罗直喊“三姐,知道你会吟诗,臭美。”“那你也来,一人一首。”“好,来就来。
闾山···北镇···白,佛心···我捧来,漫天香雪海,我的桃李开。”“不行,你用了我的句子。”“你还用了乾隆爷的句子呢,”“不行,你得改。”“不改,不改,就不改。”你一言我一语,姐弟俩打打闹闹就到了寺里,俩人直奔老母殿,就是安放菩萨的山洞。敬完三柱香,姐姐也许完愿,姐俩正扭头要出去,一个老者的声音响了起来:“格格和贝勒爷来啦,”原来是寺里的长老,法号“善空”的老和尚站在身后。“爷爷你吓我一跳,打你,打你。”三姐揪着长老的袖子,撒着娇。善空长老笑着说:“你这丫头,好长时间没上山来了,见了爷爷就知道打呀。”“爷爷,家里添弟弟了,我们先来进香。”效罗也向长老爷爷报告着。原来,这住持长老是效罗爷爷的结拜兄弟,当年同在官军中服役,爷爷病故后,善空就立地成佛,在青岩寺出家当了和尚。听了效罗的话,爷爷笑着:“善哉,善哉。这皇脉又添一续,喜事喜事。”效罗问:“爷爷,每次你都对我们说这些话,可父亲讲,您说的是笑话,是逗我们乐的。您说我们是满人,是姓爱新觉罗姓氏,家在那很远的地方,真是这样的吗?”爷爷回答:“啊,出家人不打诳,这家里的事,你阿玛说得不错,可爷爷也没说谎啊。”三姐效觉也问:“那,那,这倒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善空爷爷笑笑:“只是你们年龄还小,不知也罢。” 正在这时,寺里拥进来一伙人,善空爷爷推了效罗一把,对他说:“快和姐姐下山,土匪进庙了。”
你说谁上来了,洪辅臣!就是后来让张作霖,英才他们剿灭的那个辽西巨匪。这家伙带着三十几号人,刀枪举着,大摇大摆地进了歪脖老母殿,也是来磕头进香的。效罗让三姐快点走,以躲开土匪,自己在后面慢慢磨蹭着,观察着这些人的举动。“施主,此佛门净地,万不可以带那些凶险之物进殿,以免对菩萨不敬,上天怪罪。”住持爷爷劝那几个拿刀背枪的人。有两个歪眼斜咀的小匪,上来就打,咀里还骂骂咧咧的:“妈的,我们拜的是歪脖老母,又不是你,管哪一门的闲事。”和尚们齐来护着师傅,倒叫打得趴下一片。效罗回头看见爷爷站在那里,被他们拳打脚踢也并不抬手遮挡,一时大怒:“我家爷爷都是八十的老人了,哪能受你们如此摧残!”(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赫连佳新,笔名秋叶。是中国北方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他在文学作品中曾以佳新、小成、赫连、秋叶署名。赫连佳新是中共党员,满族,共和国同龄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生于东北,成长于内蒙古,曾经在经济领域工作多年。他作品主要以文学著作和诗词为两个方向。文学作品突出的有超长篇历史小说《关东秋叶》(已出版一、二、三部,四、五尚在创作之中。整个小说为五部,四百五十万字。) 赫连佳新先生的文学作品坚持对历史的尊重,突出爱国主义,着眼于普通人的真善美,在文学作品中注重对科学知识的传播。他的小说涵盖三个阶段,即历史、现在和未来。《关东秋叶》(1887年-1939年),是一部超长篇历史小说,是描写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自发组织的“义勇军”,进行抗日的故事。《叶赫食府》是表现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小说努力表现中国老百姓,那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中的遭遇,和他们内心的纯真善良的品质。而三十万字的小说《翡翠公主》,是作者进行的新的尝试,介乎于历史和现在的穿越爱情故事。赫连佳新先生近期开始构思《科幻奇案系列小说》,现在已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重点推出了《电脑骑士》、《幽灵球队》两本小说集,而后面更加精彩的《贝湖魅影》和其他的故事也在创作中……。这个奇案系列,是描写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离奇案件,以及社会对向未来发展,产生一些令人担忧科技事件的科幻小说。在文学创作的另一个方向,他以秋叶署名的诗词,已经深入人心。近几年诗人的诗作已经多达几千首,他的诗歌细腻优美朗朗上口,为很多的诗友所爱。诗人秋叶(赫连佳新)特别对古词偏爱,他的百花词是很多诗友的最爱,诗句优美,不拘泥于格式。而他的散文诗则偏于叙事,把对祖国、家乡、人民的热爱,表达得淋漓至尽。《关东秋叶》一二三部,经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制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小说形式,广播小说已经在中央电台《作家栏目》播出,在各省的广播电台和新媒体都已经和正在播出,反响极为热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