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连佳新长篇音频小说【关东秋叶.第一部.第四集】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录制 有人在向他们喊着话。英才师徒一看就愣住了,这不是同住在南北客栈里的那两个金发碧眼的俄国人吗?那个男人大概有四十多岁,穿着灰色的双排扣大衣,裤子缝上有一道黄条。他一手拉着缰绳另一手向他们招呼着。英才见过,那服饰是俄国铁路职员的标志。旁边坐着的女人年令也不小了,她戴着大的卷边草帽,穿着亚麻布的连衣裙,手里还挎着一个篮子。他们赶的这种四轮马车只有俄国人才用。这两个人着急的说:“快上来,快上来。”师徒二人相视一下,再没有考虑的时间了,师傅对英才示意:“快,上车,上车。”把那两个女孩和小跟班的抱到马车后面,英才扶着师傅也上了马车。“驾,驾,”听他们讲话,这俄国男人中国话说的特别好,连赶车都用中国话吆喝。他边走边安排:“你们几个钻到毯子下面,千万不要说话,好吗?”他又回过头来对英才嘱咐道:“你们两个大人,是我的工人,记住。”然后扬起鞭子,加快了速度,很快就到了镇口。几个哥沙克骑兵拦住了马车,他们用俄语交谈了几句,有一个少尉挥挥手,客客气气地把他们放走了。俄军跟本就没看车上,可毯子下面的三个孩子,吓得那个哆嗦,整个马车都晃起来了,亏得人家俄国夫妇镇定,要不然,非出大事不可。
这个俄国人叫罗曼诺夫,他的夫人叫罗曼诺娃。罗曼诺夫是个蒸汽机工程师,他向英才和老镖师解释说:“我反对专制,专制就像···,就像今天被你打得那个坏小子,所以我被判刑,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来了。”他又接着说:“这条中东铁路,”俄国人管满洲里到大连的铁路,叫中国远东之路,“需要修理火车头的人,我和夫人就来这里了。我的夫人是个医生···”这时他的夫人指着老镖师说:“我看他需要治疗。”英才一看师傅的脸色蜡黄,豆大的汗珠直冒,罗曼诺夫提议:“先到我那儿吧,就在前面不远的火车站。”老镖师看着英才:“那这几个孩子呢?”说巧,那就是巧,黑家窝铺的一个猎户赶着爬犁迎面过来了,英才喊着他:“快快,把这几个孩子送回家,一定要穿过山上的林子回去。” 那个小跟班吓得晕了过去,到这会儿还没醒过来,两个女孩儿也像傻瓜一样呆头呆脑。“真给我丢人,”英才气恼地说。他们看着,爬犁很快就进了林子。 老镖师劝着英才:“你先回去吧,我没事儿。”英才摇着头,对师傅说:“我哪能放下师傅不管,我必须陪着你。”这时,哗哗的马蹄声越来越近,不知是何人,反正又来了追兵。
这回来的是金寿山的马队,一看左肩戴着红白兰条袖标,就知是为俄军服务的花膀子队,英才顿时紧张起来。过来五六匹马,围着马车直转悠,看到赶车的是俄国人,马上就拉开了距离。一个能讲俄语的骑手,向罗曼诺夫客气地说了几句话,又指着英才他们俩问了问,然后大队人马转身向北疾驰而去。
罗曼诺夫夫妇住在车站后面的小木屋里,房屋有两间,收拾得非常干净,方桌上摆着玻璃花瓶,窗户上挂着从俄国带来的花窗帘。他们把里屋让出来,两口子在外屋的地上铺上了地毯,“这比你们睡的床要好多了。另外,你们在里屋,也安全。”
俄国人用惯了猎枪,所以对枪砂伤人很有办法。没几天,老镖师的伤在罗曼诺娃的细心照料下好多了。老镖师怕家里担心,急着要返回黑家窝铺,罗曼诺夫一直不答应他们离开,他瞪着两只眼睛说:“要知道,那些—坏人—他们—在—找—你们。”英才回答:“我们会有办法的,请你们放心吧。”又过了几天,老镖师和英才实在呆不下去了,罗曼诺娃检查伤口也确实好了,就同意他爷俩回去。英才和师傅千恩万谢的告别了他们的救命恩人,那对善良的俄国夫妇把他们送到了离黑家窝铺很近的地方,他们相互喊着:“达斯维,达尼亚!再见,再见!”英才和师傅趁着夜色,悄悄返回了家中。
家世之谜
在辽西乃至吉林,谁都知道金寿山的大名。这小子手狠心黑,手下人数众多,和俄国人关系又好。那真是纵横百里,全都臣服于老金家啊。可这几天的事,扰得他心情乱糟糟的。“我弟弟被人打死,你也不说去报仇,啊!”这老婆闹上个没完。老丈人温卡,一天来门上三趟,也不说什么,只是抹着眼泪,这不也是让他抓人报仇吗。金寿山对老婆说:“你说你那个弟弟,屁本事没有,打个什么擂台?那天出事后,我把这郑家屯捋了也不是一遍,不也没见个鬼影子啊。”说起那些商会的人,连凶手的样子也说不清,这个说是“二十来岁,不,三十来岁。”那个比划着:“大高个,对大高个。”还有人纠正:“不是不是,是个矮敦子···”。金寿山气得直骂:“妈的,你们这些笨蛋,连模样都弄不清,叫我去那儿给你找!”
几个谋士给他分析:“这打擂吗,来的一定是习武之人。在方圆百里之内,找一找尽有什么样的人武功好,再让商会的小子们去认人不就行了吗!”金寿山一听,“哎,这是个好主意。”于是派出几拨探子,最后就把这目标放在黑家窝铺的叶赫英才身上。“都说这小子文武双全,可人家从不惹事啊,再说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能做个啥?咱那死鬼小舅子都二十五了,这是哪对哪呀。”金寿山也觉得不靠谱,可眼见为实吧。在一天凌晨,这大队人马加上俄国骑兵,把个黑家窝铺团团围住,声言只要交出英才就撤兵。叶赫老爷耐心解释:“犬子年幼,弱不禁风。在家中爱好皆无,只好送去哈尔滨学习俄国服装裁剪,已经走了一个多月了。”他拿出一封信,还真是哈尔滨一家有名的俄国裁缝用俄文写来的:“···愿意收贵公子,并传授技艺。”那个俄国骑兵指挥官,看了这封信,就摆摆手,带着队伍走了。金寿山将信将疑, 留下句话:“这事没那么简单,一天没见着这个叶赫英才,咱这个事,就不算完!”
英才悄悄回到家中,觉得给父母闯下大祸,心中惴惴不安。额娘们将近期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他,英才更觉自己无颜去见老父亲,躲在房里不出来。大约过了三天,家人来叫英才:“少爷,老爷在上房等你”。英才心想:“这家法惩戒怕是躲不过啦。”
英才来到前屋厅堂,就看到父亲心事重重的样子,坐在那厅堂的八仙桌旁。老爷让管家和仆人退去,站起身来,要英才对着中堂上的先祖画像叩了三个头,这才说话:“孩子,事情发生得太突然,家中全然不知如何应付。经我几日静心思考,此也确为好事一桩。我叶赫家族,不是趋强附势之人,更不是卖祖求荣之徒。这回的事情我已经询问了你的师傅,你们办得很对,若是由我撞见,拼了老命也是要救人的。只是眼见得,你在家里无法再待下去了。阿玛按家规,我满人过去男孩儿到十五岁必须从军,意为男儿从军护国是人生第一大事。既然这样,今天就要让你接续祖训了。我想了又想,在你离家之前,把家里的事情,全让你知晓。要时刻不忘别人给与的恩,也不能忘记世代的仇。也好让我这叶赫一脉,把那老一辈子铭记的事情,传承下去。”
老人从一个包袱里抽出一个紫色的绸卷,递给英才,打开一看,英才大吃一惊。这是一道刑部的海捕文告,上面书写着”接圣旨责令各省道府奉命缉拿,云南钦犯叶赫楹,觉罗二人,着即将其押送京城问罪。康熙二十一年云云”。
原来叶赫祖上随清军入关后,作为监军副使被派往云南,去配合也是监视平西王吴三桂。吴三桂昆明起兵造反,朝庭起先降罪赫连付监军为,“监督不力,免除官职。”可同时派到吴三桂身边的还有一个爱新觉罗氏,叫觉罗,是监军正使。当年大战叶赫老城,此人的爷爷死在叶赫族手下,父亲说:“他怀恨在心,痛恨我们,认定杀他祖父的就是我们这一脉。曾经发誓,不把我们灭族誓不罢休。可你知道吗,太主汗王统一后金,就那次屠城,杀了我们叶赫族人几千口子啊!” 老人颤微微地又从包袱里取出了一件灰色的褂子,由于年代久远,上面的血迹已经发黑。展开后,只见衣服以血用蒙文写满了字 ,老人念到:”那怕最后一个叶赫女人微弱的气力,也要让仇人们恐惧。报仇,报仇 !我们的呼声憾动天地。”老人接着对英才讲道:“这是叶赫族训,是我们的先祖金太吉写就的。我们叶赫部原是草原上蒙古族里的大太阳部落,后来迁徙到这白山黑水之下。弃牧伴农,血水交融,长久以往,也就成为靺鞨人了。”
“觉罗在云南,一直看不惯平西王善待先祖,他不止一次地向朝廷发去密告,言我先祖与平西王交情过密。康熙爷发旨:“此平西王和先太宗皇帝尚还结为兄弟,你等更应慎待为好。”及至后来平西王造反,遂告我先祖欲和平西王共反,请求代替朝庭除奸。其实平西王善待先祖,是我先祖在征缅战场上救过吴三桂。而且当发现云南反事苗头初起时,也早行劝阻过平西王。平西王实属被属下逼迫无奈,才挥刀造反。连康熙爷后来也承认,‘忆尔时惟有莫洛,米思翰,明珠,苏拜,塞克特等言应迁移,其余并未言明迁移吴三桂必致反叛。议事之人至今尚多,试问当日曾有言吴三桂迁移必反者否?’先祖将情况通报觉罗正使,可那觉罗为报私仇,算计好为牵连我先祖,单等平西王造反后,才追报朝庭。先祖见事态日趋危险,只得举家逃遁。吴三桂对我先祖确实有仁有义,知先祖一行逃走,专门派人赠予钱粮,并将珍藏的兵符送给先祖。才使全家历尽艰险,而能跨越丛山峻岭江河大川。可这觉罗竟然指使沿途官府派人一路追杀,我们用了两年多的时间,隐身藏户才逃出了关,那一百多口子,最后只剩下二十人哪。对觉罗,康熙爷照旧没放过他,你看,这就是刑部海捕文书上双捕的来历。”英才问道: “父亲,那这个恶毒的觉罗呢?” 父亲说:“后来云南巡抚朱国镇有奏折将实情呈康熙帝,康熙皇帝认定他狹嫌报复,遗误战机,一并捉拿。后来也象我们一样,隐名埋姓躲了起来,现在他的后人也就不知去向了。”
说着,老人解开大褂的扭扣,在贴身马甲的腰上,环腰系着一个手掌大小绿色的丝袋,还另有细绳子在脖子上吊挂着。父亲解下来交给英才,嘱咐说:“这就是平西王送给我们先祖的传家之宝。” 英才接过丝袋,从袋里把那个宝物拿出来,顿时惊呆了:这是块绝好的翡翠,它的造型就像战国时期的虎符,那幽幽的翠绿更显玲珑剔透,放在手里好像是一块冰就要化了似的,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父亲对英才说:“这兵符是一对,一翡一翠。另一个是红色的,当年是平西王打缅甸时的战利品。那平西王一直小心的珍藏它,赠与我先祖后,是它保佑我族人平安至今。”
“几天前,我去官府,是去交每年例行的封口费 。 本来,我们回到关外一直相安无事,可就到你爷爷那时,来了个府官,他不知怎么打听到咱家的根底,拿着当年的海捕文书来家里说,要重追康熙朝的逃犯,还说要上报京里。你爷爷再三求情,才答应每年送五百两银子做“封口费”,如此才了事。以后几任也不知是师爷们在捣鬼,还是一任交代一任,反正各任府台到任后,都来照要不误。” 老人讲着就生起气来 : “今年新任府台大人,拿我全堡子三百多口家眷来要挟,非要涨价,开口就是一年两千两银子,否则上报盛京奉天大帅府,抄我全家。”英才一听就急了: “阿玛,他这是敲诈,这是个无底洞啊。”(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赫连佳新,笔名秋叶。是中国北方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他在文学作品中曾以佳新、小成、赫连、秋叶署名。赫连佳新是中共党员,满族,共和国同龄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生于东北,成长于内蒙古,曾经在经济领域工作多年。他作品主要以文学著作和诗词为两个方向。文学作品突出的有超长篇历史小说《关东秋叶》(已出版一、二、三部,四、五尚在创作之中。整个小说为五部,四百五十万字。) 赫连佳新先生的文学作品坚持对历史的尊重,突出爱国主义,着眼于普通人的真善美,在文学作品中注重对科学知识的传播。他的小说涵盖三个阶段,即历史、现在和未来。《关东秋叶》(1887年-1939年),是一部超长篇历史小说,是描写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自发组织的“义勇军”,进行抗日的故事。《叶赫食府》是表现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小说努力表现中国老百姓,那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中的遭遇,和他们内心的纯真善良的品质。而三十万字的小说《翡翠公主》,是作者进行的新的尝试,介乎于历史和现在的穿越爱情故事。赫连佳新先生近期开始构思《科幻奇案系列小说》,现在已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重点推出了《电脑骑士》、《幽灵球队》两本小说集,而后面更加精彩的《贝湖魅影》和其他的故事也在创作中……。这个奇案系列,是描写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离奇案件,以及社会对向未来发展,产生一些令人担忧科技事件的科幻小说。在文学创作的另一个方向,他以秋叶署名的诗词,已经深入人心。近几年诗人的诗作已经多达几千首,他的诗歌细腻优美朗朗上口,为很多的诗友所爱。诗人秋叶(赫连佳新)特别对古词偏爱,他的百花词是很多诗友的最爱,诗句优美,不拘泥于格式。而他的散文诗则偏于叙事,把对祖国、家乡、人民的热爱,表达得淋漓至尽。《关东秋叶》一二三部,经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制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小说形式,广播小说已经在中央电台《作家栏目》播出,在各省的广播电台和新媒体都已经和正在播出,反响极为热烈。
